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唇口之疾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伏火是引起口疮常见原因,脾阳不升与胃火不降是脾胃伏火主要病机。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有虚、实火之分:实火者,多采用清、泻之法论治,方选泻黄散为主;虚火者,多采用升阳泻火法论治,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  相似文献   

2.
考证补土伏火理论起源,诠释其理论内涵,整理医家应用补土伏火的经验,探析其作为治法的临床应用特点。补土伏火学说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意指培补中焦脾胃,能使邪火得伏,即土厚火自敛,补土伏火学说肇始于《内经》,发挥于李东垣,在明清医家中普遍运用,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郑钦安“补土伏火”说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钦安是清代名医,火神派的创始人。其主要学术思想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以阳气为一身主导,阳主阴从,重视肾中元阳和后天脾土对人的作用,因此在治疗用药上主张扶阳抑阴,即温补脾肾阳气。他对辨证治疗阳虚证的论述尤为详尽,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补土伏火"是他在治疗阳气虚衰时常用的治疗方法。"补土伏火"是通过培补中焦脾胃来达到温益人体阳气的方法,或者通过培补中焦脾胃来治疗人体的虚阳外越。  相似文献   

4.
补土伏火法治疗复发性口疮上海顺昌地段医院沈经宇(200025)关键词:补土伏火,复发性口疮口疮是指口腔肌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之小溃疡点,又称口疳。反复发作的则称复发性口疮。关于复发性口疮之病因病理方面,《寿世保元·口舌》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梳理“补土伏火”的理论源流,探析其理论内涵和机制,并整理其中代表性医家的应用经验、.火热病证在临床上多见,除了清热滋阴等常用治法,补土伏火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补土伏火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尤在泾等多个时期医家的发挥运用而逐渐成熟,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补益脾胃,治疗与脾虚相关的内生火热疾病,具体方...  相似文献   

7.
口疮是口腔黏膜受邪热蒸灼而致口舌点状溃烂,以凹、黄、红、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此证多发于唇内侧,其次为舌尖、舌缘、舌腹、两颊、舌底、上腭等部位.常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  相似文献   

8.
正口疮是发生于口腔黏膜处,以溃疡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又称"口腔溃疡"。常发生于口腔内黏膜缺少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的部位,如唇内侧、颊粘膜、舌腹、软腭等处。该病以上述部位出现一处或多处中心黄白色溃疡、边缘色红,局部肿胀、疼痛甚或灼痛,流涎,伴或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口疮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口疮进行详细探讨,认为其发病多与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以及虚火上炎有  相似文献   

9.
补土伏火理论是清代名医郑钦安所提出,认为元阴元阳乃辨证之本,主张阳主阴从,强调阳气对疾病辨证及治疗的重要性。便秘的病机由于气血亏虚,气虚责之阳气亏虚,血虚责之虚阳上浮,临证可从温阳及潜阳两方面论治。补土伏火理论内涵有二:一是补中土温真阳,二是补中土潜浮阳。本文提出可用补土伏火法指导针刺治疗便秘,并介绍补土伏火相关的理论依据,旨在提高中医诊疗便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补土伏火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之为证,或为实火,或为虚火,治以苦寒直折,补益去火,此之常也,然临床中时常遇火证治以常法而不效或效而甚微,辨证应用补土伏火法治疗疑难杂证,每取良效。  相似文献   

11.
凌湘力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凌教授古而不泥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强调从证入手,证同治同,证异治异,防治结合,注意整体调节。介绍凌老从火论治口疮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云:“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者出,名曰逆经”。即行经期间出现眼、鼻出血或吐血,同时伴有经量明显减少或不行经,称为“经行吐衄”或“倒经”。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清火”之法,获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口腔溃疡中医古代文献称为口疮、口糜,是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部分口腔溃疡先发生在口唇两侧,严重者满口糜烂,色红作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1],并且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从火热之邪论述,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因火虚实真假的不同而选方用药完全不  相似文献   

14.
杨辰华 《中医研究》2010,23(7):69-70
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局部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且具有明显灼痛感。该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笔者采用和法论治复发性口疮,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口疮治火5法     
孔祥海 《中医杂志》2001,42(11):655-656
口疮(现代医学称口腔粘膜溃疡),实者多为心、肝、胃之火有余;虚者每因脾、肾之虚。笔者在临床以清心凉血、泄木解毒、清胃泄热、清利湿热、滋阴潜火5法治疗甚佳。现举例如下。1 清心凉血法李某,女,39岁,1996年8月16日初诊。舌尖、舌下溃疡反复发作已半年多。曾间断服维生素类药有好转,但愈后不久又发。现舌尖、舌下溃疡点日多,疼痛难忍,进食加重,伴口苦,欲冷饮,溲赤便干,心烦不寐。查:舌尖周围有赤色点状物,舌下右侧、唇内左侧下  相似文献   

16.
口疮好发于唇内、颊、舌、上腭等处,此证与火攸关。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每因肝胃之气有余;虚火,常系心肾之阴不足,也有因元阳败竭,火不归原者。笔者对口疮的治疗,分别运用滋阴潜火、泄木平火、通腑泻火、温  相似文献   

17.
正便秘指大便干结或者排便不畅、便而不爽的一种疾病。西医予乳果糖、镁类泻剂、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运用"流津润燥"法治愈便秘2例(张肖敏主治),报告如下:1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调之便秘案1.秦某,男,35岁。2017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大便秘结半年余,4至5天一行,便前腹痛难忍,须用开塞露方可解出。由于1年前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经治愈后出现便秘,粪便质地较干硬。平素  相似文献   

18.
口疮,即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阿弗他性口炎[1],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面中央凹陷,周围黏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或受刺激时疼痛,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处。该病常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补土伏火”的含义,强调中焦脾是上、下焦之气升降交通的枢纽,并从“补土伏火”角度论述了归脾汤合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医机理,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口疮2则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孙玉凤(050031)笔者运用针刺方法治疗目疮数例,疗效明显,现介绍两例典型病案如下。例1宋某,男,15岁,学生。就诊于1993年5月5日。口疮反复发作5年余,每因学习劳累、精神紧张而发病,持续10余天而愈,曾用过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