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容积以及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44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RT-3DE检查,通过相关的分析软件得到节段及整体容积-时间曲线,节段和整体收缩末期容积。结果急性前壁心梗组及陈旧性前壁心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十六节段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节段收缩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梗死节段以及邻近梗死区域的大多数整体收缩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急性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及节段舒缩功能能够运用RT-3DE准确评价,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降低会对室壁运动的同步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下简称甲减)患者左房功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减患者52例(研究组)和同期健康成人62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RT-3DE及2D-STE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促甲状腺素(TSH)与RT-3DE和2D-STE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T-3DE检查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均高于对照组,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和左房储备期纵向应变(LA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LAPEF、LAScd和LASr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LASct低于治疗前(P0.05)。2D-STE检查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各节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收缩期应变率(SRs)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各节段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均高于对照组,SRe和SR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节段SRa均高于对照组,SRe和SR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H与LAAEF呈正相关,与LAPEF和左房中间段SRe绝对值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甲减患者左房储存功能下降,左房泵功能、管道均有所损伤,RT-3DE和2D-STE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 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 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尖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A、B、C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心尖段、后壁及下壁中间段、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外,左心室心尖位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出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较C组出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外,应变在部分节段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对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有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梗阻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别于PCI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健康志愿者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RT-3DE检查.在Qlab 6.0 定量分析软件上脱机分析所采集的全容积图像,通过测量分析左心室节段-容积曲线,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节段射血分数(rLVEF);记录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冠心病组PCI治疗前、治疗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PCI治疗前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测值分别为:(149.2±15.7)ms、(77.5±63.0)ms、(308.0±198.8)ms、(227.2±193.8)ms、(10.9±6.3)%、(8.4±6.7)%、(32.9±21.9)%和(24.1±22.1)%,均大于健康对照组的测值:(23.8±20.7)ms、(15.6±21.3)ms、(81.9±73.1ms)、(65.6±90.3)ms、(2.6±2.4)%、(1.7±1.9)%、(11.2±11.7)%和(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4~-6.588,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msv-16-sd%、Tmsv-16-dif%测值分别为:(58.8±50.1)ms、(43.7±54.6)ms、(192.8±160.8)ms、(126.9±162.7)ms、(7.0±6.4)%和(21.7±19.9)%,较PCI治疗前(149.2±15.7)ms、(77.5±63.0)ms、(308.0±198.8)ms、(227.2±193.8)ms、(10.9±6.3)%、(32.9±21.9)%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3.216,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前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46.2±33.6)%、(48.2±17.0)%、(48.7±16.8)%,健康对照组的rLVEF为(65.0±15.0)%、(63.9±20.7)%、(70.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09、-2.410,P均<0.05);冠心病组PCI治疗后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64.4±14.3 )%、(59.9±34.2)%、(57.0±35.6)%,PCI治疗前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rLVEF分别为(46.2±33.6)%、(48.2±17.0)%、(48.7±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2.379、2.418,P均<0.05).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局部收缩功能改善,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疗效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精确评价犬不同形式心肌收缩运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离结扎11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STI检查,应用观察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心尖长轴纵向应变(LS)的变化.结果 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心肌各节段R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S高于LS(P<0.05),心尖位左心室心肌L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P<0.05),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中间段前壁、前间隔及心尖段前壁、前间壁和后间隔RS、CS及LS均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结论 STI可精确评价犬心肌不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应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壁节段舒张功能。方法20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RT-3DE测量其左室壁17节段每搏量、舒张末容积、节段充盈率。结果40例受检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高血压病组曲线排列紊乱,各节段达收缩、舒张末最小容积的时间点差别较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17节段中前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的节段每搏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前侧壁基底段、前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中后壁基底段、侧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下壁中间段、前侧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的节段充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室壁节段舒张功能存在差异,RT-3DE是一种可行的、准确定量评价左室壁节段舒张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获取左心室的轴向(C)、径向(R)及纵向(L)的应变(S)及应变率(SR)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峰值S及SR。结果对照组、HFNEF组及HFREF组三组间EDV及ESV递增,除HFNEF组较对照组EDV及ESV增大无统计学意义,余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VEF递减(P均<0.05)。左心室收缩期轴向、径向及纵向的S和SR在三组间的总趋势是递减的。在应变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后壁CS,前壁RS、侧壁RS、前室间隔RS、后室间隔RS、侧壁中间段LS、室间隔心尖段LS及HFNEF组与HFREF组前壁CS、后壁CS,侧壁中间段LS、侧壁心尖段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应变率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R、后壁CSR、前壁RSR、侧壁RSR、前室间隔RSR、后壁RSR、后室间隔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侧壁、下壁、后壁、后室间隔CSR比C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外,其余各壁轴向、径向及纵向S均比SR与LVEF的相关性好。结论 STE测量心肌S及SR能有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和右心房容积及收缩功能。方法在24例正常人、16例扩张性心肌病和27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各房室全容积三维图像,分别应用2、4、8平面方法测量各房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和声学定量(AQ)技术测值比较。结果在扩张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患者中,2DE、AQ技术和RT-3DE2平面法测量的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ESV、EDV明显低于RT-3DE4平面法、8平面法测值(P<0.05);各种方法检测的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E、AQ技术和RT-3DE检测结果均显示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患者各房室ESV、EDV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EF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显示心腔立体结构,测量各心腔容积,评价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RT-3DE及左心室造影分别测量21例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RT-3DE测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值相比较。结果 RT-3DE能显示室壁瘤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形态,其测量的LVEDV、LVESV较左心室造影测值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测量LVEDV、LVESV、LVEF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0.86、0.67,相关性较好。结论 RT-3DE能够准确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n=19)、B亚组:右冠状动脉狭窄(n=28),C亚组:多支病变(n=20)。分析比较3种方法所测以下参数:左心室整体、局部舒张末期容积(gEDV、rEDV),整体、局部收缩末期容积(gESV、rESV),整体、局部射血分数(gEF、rEF);左心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结果 M型超声、Simpson法所测的gEDV、gESV均高于RT-3DE(P均<0.05)。以gEF<55%作为判断收缩功能降低的截断点,M型超声、Simpson法、RT-3DE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和43%、98%和52%、98%和64%。RT-3DE局部心功能分析:与正常组对应节段比较,A亚组主要为前壁、前间隔,B亚组侧壁、下后壁、后间隔,C亚组绝大多数节段EDV、ESV增加,EF降低(P均<0.05)。心梗组Tmsvl6-SD、Tmsvl6-Dif、Tmsvl6-SD%、Tmsvl6-Dif%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RT-3DE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且能逐个节段进行局部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并探讨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组30例(心梗组,其中陈旧性前壁心梗14例)及20名正常人(正常组)行RT-3DE检查,通过脱机软件分析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心梗组左心室ESV、EDV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LVEF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心梗组左心室16及12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1),且均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Tmsv-16-SD%、Tmsv-16-Dif%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755、-0.747.前壁心梗组梗死节段及邻近节段rEF、rgEF显著减低(P<0.05),Tmsv%明显延长(P<0.05),部分未梗死节段Tmsv%出现不同程度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壁心梗组Tmsv% 明显延长的节段与rEF、rg-EF明显减低的节段基本呈对应关系.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左心室不同步运动可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估131I治疗前出现急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52例DTC 131I治疗前急性甲减患者为甲减组,以5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PS)和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TTPLS),比较组间超声参数差异。结果 甲减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PSD、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TTPLS均大于,而E峰、e’、GLS、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LP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SD可早期定量、准确评估131I治疗前急性甲减DTC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三维纵向应变(3DLSe)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台州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单纯冠状动脉LAD病变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组),余30例患者未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非梗死组)。选择我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邻近区域及远隔区域3DLS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3DLSe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法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的一致性。 结果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7个节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6、7.41、8.94、8.23、8.94、12.09、15.99,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5.30、5.50、4.66、4.32、4.66、7.66、10.11,P值均<0.01);非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心尖部3DLSe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3.23、3.02、3.25、4.36,P值均<0.01),而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下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15、4.79、4.58、9.24、12.07,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2.66、3.59、4.29、7.74、10.33,P值均<0.01);而非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冠状动脉LAD远隔区域4个节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绘图分析结果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差值的均值分别为-0.3%、-0.2%,95%置信区间分别为(-5.6%,5.0%)、(-8.2%,7.7%),表明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的一致性均较好。 结论左心室心肌3DLSe显示心肌收缩功能的细微变化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并且能够对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部位、范围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相关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RT-3DE检测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的最小收缩容积到QRS起始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最大差值(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量左心室12个非心尖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距QRS起始点时间标准差(Ts-SD),并对两种方法所得参数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有18例RT-3DE和TDI均检出存在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其中QRS间期延长的13例患者中有12例,QRS间期正常的7例患者中有6例;1例QRS间期延长的患者TDI检出存在左心室收缩不同步,而RT-3DE未检出存在左心室收缩不同步;1例QRS间期正常的患者,两种方法均认为不存在左心室收缩不同步。RT-3DE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参数Tmsv-16-SD和TDI左心室12节段Ts-SD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P=0.0001)。结论RT-3DE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性的检测能够提供与TDI相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技术(RT-3DE)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2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应用RT-3DE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分别获取两组的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室长轴观的TDI图像和左心室的RT-3DE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软件分别计算出RT-3DE全容积图像的QRS起点到16节段最小收缩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的百分数标准差(Tmsv16-SD%)和TDI图像心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12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的标准差(Ts-SD).结果 患病组的Tmsv16-SD%明显高于对照组(8.6±4.5 vs 1.3±1.6,P<0.01),患病组的T16-S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成负相关(r=-0.89,P<0.01).患病组的Ts-SD明显高于对照组(31.6±5.1 vs 14.5±5.3,P<0.01),患病组的Ts-SD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所有受检者Tmsv16-SD%和Ts-SD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P<0.01);RT-3DE和Simpsons双切面法测量的LVEF呈高度相关性(r=0.93,P<0.001).结论 RT-3DE可以定量分析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为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心室各节段心肌室壁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病例组为51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均为左心室型单心室,对照组为51例正常儿童,应用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功能性单心室主心腔及正常儿童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收缩位移值,以及室壁收缩位移占舒张期室壁到左心室重心距离的百分比,即圆心位移值。结果病例组基底段后侧壁、前侧壁,中间段后侧壁、前侧壁,心尖段后壁、侧壁、心尖部的心肌位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的心肌位移值(P<0.05)。病例组余心肌节段心肌位移值与对照组相应节段心肌位移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与对照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利用心肌收缩位移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 选取27例DCM患者(DCM组)与29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标准心尖位左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最大差(Tmsv16-Dif、Tmsv-12Dif).用STI分别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组织速率收缩峰值(Ts-SD)、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r-SD).结果 DCM组左心室心肌的组织速率、应变率及RT-3DE的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DCM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s-SD、Tsr-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 和 STI两种方法 均能够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STI是通过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则是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60例,分别采川左心室造影(LVA)、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IN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结果本组均完成3种检查,RT-3DE测定的LVEDV、LVESV、INEF值与LVA相位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DE测定的LVEDV、INESV、LVEF值与LVA相应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3DE与2DE测定的LVEDV、LVESV及LVEF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值均低于LVA相应测定值,而LVEF值均高于LVA相应测定值。结论RT-3DE测定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优于2DE,可作为无创检查方法替代传统的导管法L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