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新中医理论方面建树颇多,"肝理论"是其特色理论之一。张锡纯宗《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之旨,参《医林改错》等著作,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启发,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充实诠释了中医的"肝理论"。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辨肝的"体""用"之别,重新阐释了肝的位置、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着重阐述肝的气化功能对人体的影响,对肝气虚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进行详细论述,丰富了中医对肝的理论认识,深化了脏腑辨证理论,对指导现今临床实践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杂志》2012,(22):1901
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40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他的《名医师承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内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皮肤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妇科讲记》、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继承了《内经》气机理论并加以发挥,对于人身气化运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凭借着高超的脉诊技术水平往往能准确辨识人体气机逆乱,指导临床治疗。本文从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就张氏脉诊与气机运动的论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傅文录  石显方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17-1018
自《内经》降世以来,寸口之脉“肝脉左,脾脉右”之分配脏腑方法沿用已久,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问题有深入之研究,并认为“肝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居左,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右,故脾脉见于右关”,这是《内经》时代重视体与用的关系的体现,张锡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与临床实践,证明了上述“肝左脾右”合理性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杂志》2012,(23):2030
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植根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40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他的《名医师承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内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皮肤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妇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儿科讲记》已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受到好评。为了给广大中西医学工作者搭建一个中西医学汇通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研究张锡纯医学及衡通法的机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协办、深圳李静衡通中医馆承办的"首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衡通法专题会议"定于2013年1月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出发,论述了气化运动开阖枢中"阳明合"对胸中大气的作用及其与痿病的关系,提出治疗痿病应将重点放在"阳明合"对胸中大气的作用上。对《内经》"治痿独取阳明"如何指导临床提出独到见解,认为或可仿张锡纯升陷汤,使气升已而降、令阳明合,或可仿《金匮》胸痹法以通阳除痹、令阳明合,或可仿李东垣清燥救热、令阳明气化复清而后能合,应遵"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7.
马战平  屈小元  武彩霞 《陕西中医》2011,32(12):1647-1648,1665
"气化理论"源于《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总纲,六经分阴阳,阴阳为标。抑其太过,弥其不及使之恢复正常的寒热、燥湿、升降气化稳定状态是《伤寒论》"气化理论"的实质。至隋唐及其以后"气化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阐发。刘华为教授在治疗内科疾病中特别注重气机和气化学说的研究,他将这一理论引入到了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产生了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佘燕达  鞠宝兆 《北京中医药》2017,36(11):1013-1014
张锡纯继承了《黄帝内经》对心病的认识,同时借鉴西医理论对心主神明、主血脉等理论予以发展,进而创立了"大气理论"。其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形、神、他脏整体论治与善补胸中大气的系列心病治法。张锡纯对心病的认识和治疗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  相似文献   

10.
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基本成熟,并对后世中医学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气化"概念主要是从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体气血生化3个层面加以定义,用于描述"气"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相应变化。气化具有永恒性、普遍性、表象性、方向性、变动性、有序性6个特点。通过对《黄帝内经》"气化"概念与特点研究,有助于发掘气化理论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中医原创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11.
探究《黄帝内经》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运用历史考察、文本分析等文献研究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等著作中"气化"这一概念所体现的哲学、医学内涵进行分析,从道、法、术3个层面揭示在其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的形成原因。秦汉哲学认为"气化"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原因和运动的法则,古代医学认为人体气化遵循天地四时阴阳、五行的运行方式,这些都影响了《金匮要略》健康观、诊疗观及其遣方用药原则的形成。《黄帝内经》对《金匮要略》气化理论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诊治思想的荟萃,其中《阴虚劳热篇》记录了张锡纯对劳瘵及肺结核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经验。张锡纯认为劳瘵乃结核之重,病因为痨虫侵肺日久,病机则围绕气虚、精亏、血瘀三个方面,病位主在肺脾肾三脏,故在治疗方面当以养精固元为基础,肺脾肾共治为总则,加之活血破瘀、畅通气化之法,并结合清火、化痰等诸法疏通人体气化功能,激发自身抗邪能力。在基本治疗方法基础上,针对劳嗽、劳血、虚数脉象、劳热等不同临床表现,张锡纯创平冲降逆、凉润收敛、疏补相合等法,中西并用。其治疗理解独树一帜,值得后辈深入学习与发扬,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汪洋 《河南中医》2014,(3):403-404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注重实效,不仅疾病诊疗精当,其重视气化、调畅情志,重视升降、顾护脾胃,重视食补、辨证施膳,重视预防、见微知著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亦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于勇 《陕西中医》2008,29(3):318-320
目的:探讨中医气化的源流和内涵。方法:援引《内经》、《伤寒论》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气化"是论述自然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气化"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推动下,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伤寒论》六经六气学说是《内经》气化学说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人的生命其实质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中会国[2012]016号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所彰显的"气化湿亦化"的理论真谛为众所熟知。追溯其源——《温病条辨》尚可发现吴鞠通关于宣气化湿法的诸多论述。故本文主要以三仁汤为引,对吴氏所著《温病条辨》中的宣气化湿法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究、分析总结,以期本文能对临床巧用《温病条辨》中的宣气化湿法带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桂枝的证治论述,并结合《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有关经典原文来开拓桂枝的临床应用,分别从桂枝能"解肌、和营卫",桂枝"能升、能降",桂枝能"暖肌肉、活血脉"三方面介绍张锡纯运用桂枝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大为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33-3134
通过对张锡纯的"心脑共主神明"说在中西医两方面的立论根据和思维特色进行分析,指出该说不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早期尝试,也是中西医异同的充分体现;以中医的"气"与"气化"观念为工具对西医知识的改造和发挥,导致了张锡纯对西医知识的独特改造和对"神明"问题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天人相应”思想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月 《光明中医》2009,24(2):223-224
张锡纯,字寿甫,系近代汇通中西的杰出医家,观其治学之道,远自农轩,近至清明,无不深究博览,笔者在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过程中,发现其将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相应"思想灵活地运用到疾病诊疗的过程中,故将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揭示张锡纯对"天人相应"认识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