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崔三军 《现代保健》2009,(16):62-63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2007年,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优9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0%;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亦无肺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治疗痊愈;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深部感染。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虽然过程较为复杂,但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或国产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16例髋关节疼痛、难以履行假体功能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可能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有关。(2)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术中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2009年12月共7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7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1例发生早期感染。结论全髋修整术较首次置换术难度高、创面大、无菌要求高、患者对再次手术顾虑多,因此对术中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术中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2009年12月共7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7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1例发生早期感染。结论全髋修整术较首次置换术难度高、创面大、无菌要求高、患者对再次手术顾虑多,因此对术中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手术例数增加,人工髋关尊置换术后翻修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难题,其原因很多,翻修方法也因患者病情而异。我院骨科于2000年6月-2004年1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近年部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来达到指导以后医疗实践的目的。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骨科病房住院并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27例30髋。其中男性患者14例16髋,女性患者13例14髋。所有患者都选用全麻的方式,对后外倜的弧形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改良。结果所有患者都随访13个月以上,平均为17.5个月,后期电话采访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为93.6%。所有手术病人均无关节脱位再次发生,活动度比较好,不良症状改善效率93.8%,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修复假体位置正常,没有松动等现象的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环境的无菌和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近年部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来达到指导以后医疗实践的目的。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骨科病房住院并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27例30髋。其中男性患者14例16髋,女性患者13例14髋。所有患者都选用全麻的方式,对后外侧的弧形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改良。结果所有患者都随访13个月以上,平均为17.5个月,后期电话采访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为93.6%。所有手术病人均无关节脱位再次发生,活动度比较好,不良症状改善效率93.8%,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修复假体位置正常,没有松动等现象的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环境的无菌和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30例)与生物组(30例).骨水泥组行骨水泥假体置换术,生物组行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的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术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80~92岁,平均年龄83.6岁.56例均为摔伤致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Ⅲ型18例,Ⅳ型34例,V型4例;按Singh指数分级,Ⅲ级30例,Ⅱ级26例.结果54例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7.5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现象.术后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6.4%(54/56).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材料、假体设计及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日益普及,部分病例由于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置换失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目前解除或缓解疼痛,阻止骨量进一步丢失,最大限度恢复骨残端,从而获得一个稳定的、有良好功能的人工关节的有效方法。2007年1月一2009年11月我院对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治疗.现就翻修技术和临床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73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室采取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多项综合措施,加强环境管理、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73例患者均顺利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感染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感染发生原因及其手术室感染预防措施,严防术后二次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后再次行翻修术患者72例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患者、工作人员、环境、物品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流程.结果 72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感染,均为浅部感染.结论 严格遵守感染预防原则,严格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保障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使患者术后伤口一级愈合顺利恢复健康,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朱正荣  易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21-1322,132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原因及假体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距首次行置换术大于或小于5年分为早期组(30例)及晚期组(20例),并按照年龄是否大于50岁分为2组(各25例)。均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行翻修术的原因。结果感染性松动、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均是患者行翻修术的原因,但早期与晚期患者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早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而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结论早期行翻修术与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因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临床可以根据研究对不同患者选用合适的假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若不接受规范治疗,可降低患者髋关节功能,影响其日常生活。本研究探讨骨水泥与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2-01-2018-01-31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为(146.33±15.38)mL,低于对照组的(186.35±16.02)mL,t=12.869,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1.38±7.59)min,低于对照组的(72.65±8.34)min,t=7.137,P0.001;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12.04±2.17)d,高于对照组的(9.62±2.32)d,t=5.440,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63±2.41)d,与对照组的(12.11±2.34)d相比,t=1.106,P=0.272。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88.24%,χ~2=0.444,P=0.5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13.73%,χ~2=0.917,P=0.338。结论骨水泥与生物型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2月—2006年8月治疗的髋关节骨关节炎86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植入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疼痛和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年内两组假体松动、异位骨化、严重骨溶解、深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两组术后中期恢复满意度进行调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1.63%,对照组为3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年内观察组假体松动、异位骨化发生率(6.98%、2.33%)低于对照组(23.26%、13.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应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7月进行Ⅱ期翻修手术治疗的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Ⅰ期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8.15±2.07)mm/h及(3.17±0.83)mg/L,均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Ⅰ期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20.
杨小蓉  李秀英  洪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90-199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以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78例的手术护理.[结果]78例手术无1例早期感染.[结论]建立规范的访视内容、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准确的手术体位摆放、严格的无菌管理及无菌技术操作、掌握股水泥的使用性能及对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正确使用异体骨及正确维护置换假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