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粒介导的MRSA耐药基因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确定MRSA耐药基因的来源及传播途径,为MRSA流行病学分析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实验菌株做药敏实验、MRSA鉴定、MRSA质粒提取、质粒转化和消除实验,并将提取的多耐药质粒(23Kb)进行酶切,应用重组克隆技术,将各酶切片段转化到非耐药受体菌E.coliJM109中,筛选和确认重组子,经药敏实验分析MRSA耐药基因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本实验菌株的耐药谱、质粒外型及酶切图谱极相似,提示有暴发感染的可能性。结论该R-质粒含有多个3.0Kb左右的重复耐药基因,包含耐药基因DNA片段所诱导的耐药程度,弱于整个R质粒诱导的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核酸滚环扩增(RCA)的简便快速、超灵敏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多重检测。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的高频基因突变位点katG315(AGC?ACC)、rpoB531(CAC?TAC)和rp...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耐药现状与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耐药现状及耐药质粒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相互关系.对1998~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抽提,分析耐药质粒的分布情况.结果6.12%菌株对全部抗生素敏感,48.96%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共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7.4kb和4.2kb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9.16%和67.32%,质粒谱型12种,以7.4kb+4.2kb和39.5kb+7.4kb+4.2kb为主,占38.76%.结果提示湛江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耐药质粒为7.4kb“亚洲型”质粒,检出率为59.16%,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李斯特菌也表现出向多重耐药发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李斯特菌属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及相关耐药基因,并着重阐述了对人体致病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状况。  相似文献   

5.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是一种由Ⅱ-Ⅷ、Ⅲ-Ⅴ或Ⅳ-Ⅵ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直径约为1~10 nm,它能在特定激发光的诱导下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及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PAE)中,Ⅰ类整合子及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ICU分离33株PAE,采用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及22种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结果33株PAE中,oprD基因均存在缺失突变,其他23种基因intⅠ1、qacE△1-sul1、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10群、blaCARB、blaPER、blaVEB、blaGES、blaDHA、blaOXA-1群、blaOXA-2群、blaBEL-1、blaCTX-M-1群、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catB和cml1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中不存在Ⅰ类整合子、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耐药基因,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 40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基因TEM、CARB、OXA-10、VIM、VEB、IMP、DHA、aac(6′)-Ⅰb、aac(6′)-Ⅱ、ant(2′)-Ⅰ、qacE△1-sul1、oprD2进行检测。结果 6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达100.0%;检出TEM、CARB、OXA-10、aac(6′)-Ⅰb、aac(6′)-Ⅱ、ant(2′)-Ⅰ、qacE△1-sul1、VIM、VEB基因,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8.6%、82.1%、88.1%、92.6%、92.6%、71.7%、83.6%、13.4%、1.5%,未检出IMP、DHA基因。结论β-内酰胺酶耐药是多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高检出率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制备用于nm23-HI基因ra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质粒标准品。方法:通过PCR扩增出目的片断,纯化后T-A连接至pMD18-T载体,转化宿主菌E.coliDH5α,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扩增、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重组质粒完整正确;大量抽提重组质粒,测定其拷贝浓度,10倍稀释成梯度标准品,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nm23~H1基因目的片段成功重组至pMD18-T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保持了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和序列完整性。梯度浓度标准质粒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循环阈值(Ct)与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nm23-H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质粒标准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ICU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整合子及其耐药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ICU来源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0株,统计分析药敏结果;多重PCR检测Ⅰ类、Ⅱ类、Ⅲ类整合酶基因及整合子可变区,进一步对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头孢类头孢唑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点,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K-B法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差异将其分成普通组23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泛耐药组17株,对40株细菌利用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普通组23株占57.5%,泛耐药组17株占42.5%,普通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7%、0、8.7%、4.3%,泛耐药组耐药率分别为94.1%、52.9%、100.0%、100.0%、100.0%,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VIM、aac(6′)-Ⅰb、aac(6′)-Ⅱ、ant(2′)-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100.0%、100.0%、52.2%,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7.1%、70.6%、70.6%、100.0%,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OprD2表达缺失与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不是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植生拉乌尔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03月临床分离的两株来自痰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植生拉乌尔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并用16SrRNA进行菌株确认,采用E-test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KPC、GES、IMI、NDM、VIM、IMP、SIM、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SHV、CTX-M、VEB、PER)、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以及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结构,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2株菌株质粒相关情况。结果 1号菌株携带blaKPC-2和qnrB4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种类为arr-3-dfrA27;2号菌株携带blaIMP-4、blaTEM-1、blaCTX-M-3、blaSHV-12、qnrS1和aac(6')-Ib-cr等耐药基因,但无相关整合子基因盒结构。质粒分析发现blaKPC-2和blaIMP-4均位于54kb-60kb可结合质粒上。结论两株耐碳青霉烯类泛耐药植生拉乌尔菌分别产KPC-2和IMP-4型碳青霉烯酶,需加强耐药监测,避免多重耐药菌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mPA)的耐药特点,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0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 - B纸片扩散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对耐药基因AmpC、KPC - 2、TEM、IMP、SPM - 1、VIM - 1、VIM - 2、OXA - 10、OprD2进行检测。结果 40株mPA除1株来自中段尿以外,其余39株均来自呼吸道,患者以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占52.5%(21/40)。m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1.6%和21.1%,2018年与2017年比较,m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的mPA中IMP基因阳性10株(90.9%),TEM基因阳性9株(81.8%),同时携带IMP和TEM基因8株(72.7%),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3株(27.3%),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m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主要与携带IMP基因和TEM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 共分离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耐药基因在斑马鱼体内转移和扩增规律。方法构建RP4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在斑马鱼肠道内转移模型并采用选择性平板筛选和qPCR技术研究斑马鱼粪便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体外排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粪便中耐药菌的数量大于供体菌数量,接合子最多时可占粪便中全部可培养细菌总数的12%。qPCR检测结果显示,粪便中耐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大于供体耐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产生的接合子的相对数量可高达1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粪便固有细菌可获得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斑马鱼肠道内发生了转移和扩增。  相似文献   

16.
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分离自肝病患者及腹泻患者的耐药气单胞菌12例,分析了K-B法的耐药状况,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TEM、SHV、CTX-M-Ⅰ群、DHA、MIR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Ant(3")-Ⅰ等我国常见的耐药基因.结果气单胞菌耐药严重,本组12例气单胞菌中,耐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美唑的100%,耐头孢曲松50%;检测12例气单胞菌TEM阳性11例,产氨基糖苷修饰酶aac(3)-Ⅰ阳性1例,其中1例分离自腹水中的温和气单胞菌同时检测出上述2种酶,未检测到MIR、DHA、SHV及CTX-M-Ⅰ群基因.结论我国首次检测到气单胞菌中的TEM型β-内酰胺酶,同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的结果提示TEM型β-内酰胺酶是气单胞菌耐药的主要形式,也可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2009年10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株,采用PCR法检测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转座子遗传标记(tnpUt、np513)、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26、ISEcp1)、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intⅠ2i、ntⅠ3)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结果 20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检出阳性率traA 10.0%t、rbC 60.0%t、npU 45.0%t、np513 60.0%I、S26 100.0%I、SEcp1 60.0%i、ntⅠ95.0%、intⅡ0i、ntⅢ0。结论该组20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率较高,尤其是插入序列26和Ⅰ类整合子;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的表型可能与携带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导致耐药基因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对分离自烧伤病房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获得质粒DNA图谱;利用脉冲场电泳分析菌株的亲缘性。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7株对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占53.1%,8株(25.0%)铜绿假单胞菌对检测抗菌药物全部耐药;29株(90.6%)含有质粒,分属于4种质粒表型,主要有2种质粒表型的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电泳聚类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由3个克隆株引起。结论分离自烧伤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克隆传播,甚至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球菌多重耐药与耐药基因的关系. 方法 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TEM、tetM、erm和mefA基因. 结果 35株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重耐药现象明显,TEM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88.6%,tetM基因的携带率为11.4%,首次在国内从35株淋菌中检出mef、erm耐药基因,其中mefA基因2株阳性,erm基因1株阳性. 结论淋菌的多重耐药与各耐药基因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质粒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K-B法)对从校医院临床病例分离的4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以碱裂解法提取和检测其耐药质粒。结果在4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的是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其敏感率分别为83.3%、79.2%和75.0%,而耐药性较高的是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和氨苄青霉素,其耐药率分别为87.5%、77.1%和72.9%:对其中8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发现4株菌携带有大小约为23~25kb的质粒DNA,经质粒消除试验表明,上述质粒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和氨苄青霉素等已高度耐药,临床上不宜选用;耐药质粒对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