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宁波市江北区和镇海区自1994年起对满5周岁儿童普遍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1针),加强免疫接种率>90%,至今已实行了6年.为评价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在上述两个区和未实行加强免疫的宁海县,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989~1998年出生的儿童901人和398人,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观察两组儿童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差别.结果显示加强免疫组5~6岁儿童抗-HBs的阳性率(89.90%和83.33%)显著高于未加强免疫组的同龄儿童(65.22%和61.22%),但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趋于接近,10岁组前者抗-HBs阳性率为67.01%,后者53.38%.加强免疫2年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达71.79%mIU/ml,至6年时降为45.00mIU/ml,未加强免疫组儿童的抗-HBs是持续下降,初免10年时其滴度为26.97mIU/ml.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儿童的HBsAg和抗-HBc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对5周岁儿童实施加强免疫可使抗-HBs总体水平短期内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有所延长,但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无明显影响.因此认为,在儿童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0年内无需普遍实施加强免疫,5岁加强免疫在时机上不完全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两阶段抽样法,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40人,采静脉血3—5ml,ELISA法检测HBV—M。结果HBsAg阳性70人,阳性率3.43%;HBV—M总感染率18.40%,HBsAg阳性率较1991年(13.41%)显著降低(χ^2=116.95,P=0.000)。1992年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以来,其保护率达73.08%。2007年与1991年健康人群乙肝血清学各项指标分地区、城乡、性别、年龄比较,除HBsAb20岁以上年龄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发生变化,1991年学生HBsAg阳性构成比占59.32%,农民占12.43%;2007年学生HBsAg阳性构成比下降到11.27%,农民构成比上升到50.70%。结论该市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免费接种,推广成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核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发病率,抽样调查≤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 1991~2 0 0 1年潍坊市≤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 2 8%~86. 6 8% ,乙肝发病率6 . 78/10万~1 85 /10万,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 =0 .9333,P <0 . 0 1)。抽样调查≤14岁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1 .10 %、71. 14 %、8 .15 % ,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4岁儿童75 6人,HBsAg、抗 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3 17%、12 .. 98%、10 .0 5 % ,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 HBs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10 . 5 2、6 2 4 . 0 0 ,P均<0 . 0 1)。结论 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儿童用ELISA检测接种后HgsAg、抗-HBs、抗-HBc。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15岁儿童。保护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岁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2、624.00,P均〈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5,t=4.51;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邹城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邹城市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0年起每年随机抽查50~60名儿童检测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并调查人群乙肝发病率。1999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呈下降趋势,儿童尤为明显,从接种前4年平均阳性率13.14%下降到最近4年的0.39%,下降了97.03%。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P均0.01)。结论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1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I〉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干预对降低新兵训练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心理学干预对降低新兵训练伤的效果观察易彬樘杨永福①陈运华②(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沈阳,110031)为更好地指导部队军事训练,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我们对驻东北三省部分新兵进行了现场人群心理学干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取19...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已高达10%以上。乙型肝炎,也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所监测的传染病之一。因此,对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HBcAb、HBV-DNA、HBV-DNA-P)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评价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异常反应的鉴定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1994~2007年)和万方数据库(1993~2007年),对获得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6种杂志的文献48篇,58例.66.67%的文献来自县、市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的HepB异常反应中,居前4位的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接种HepB后<24h发生的异常反应占案例总数的75.86%,第1剂接种后发生的异常反应占案例总数的58.62%.结论 HepB性质稳定,异常反应发生的概率低.报道的相关文献中,属于异常反应的文献占57.14%.临床医生在异常反应处理中意义重大,应在医生群体中加强培训,以便及时发现并合理处理HepB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0.
新兵训练伤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深入、军事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根据现有资料,对国内近年来新兵训练伤的有关报道进行了回顾,就军事训练引起珍训练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身体素质差,缺乏训练经验,心理不平衡,准备活动不充分,过度 伤知识教育未充分开展,医学监督工作不得力,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训练着装不科学等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新兵军事训练中应注意采取的预防措施是:严格做好征后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周口市18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的免疫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市10个县1~18岁人群共2 434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周口市调查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是2.10%、81.06%,与1999年全市2~18岁青少年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结果相比下降了73.65%。结论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提高了儿童乙肝免疫水平,降低了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青少年的乙肝预防控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新兵训练期间各类疾病的发生情况,为新兵训练卫勤保障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依据.方法 2020年9月7日至2020年12月18日,选取某新兵训练营的新兵811名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 2010对其训练期间各类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其特点及发病规律.结果 新兵训练第2~3周发病率最高,呼吸系统疾病发生人次...  相似文献   

13.
夏毅  徐敬轩 《现代保健》2011,(24):112-11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学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一致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经罗氏ECLIA检测证实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选用ELISA、TRFIA和ECLIA三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方面三种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且ECLIA法在检测中敏感性最高。结论当前实验室使用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利于实验室之间进行结果互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3-2015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监测试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乙肝监测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下载2012-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个监测点乙肝报告病例个案表及其附卡,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实施效果评价:①未分类乙肝病例所占比例;②附卡信息及报告类型一致性分析;③急性乙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软件分析,计算构成比、趋势χ2检验和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结果 未分类乙肝报告病例比例从开展监测试点项目前的32.07%下降到2015年项目实施后的4.26%,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趋势χ2=24 988,P<0.05);2013-2015年通过附卡信息诊断的类型及报告类型一致性分析,2013、2014和2015年的Kappa值分别为0.768、0.821和0.836;2013-2015年监测试点地区急性乙肝报告准确率为55.77%~74.49%,且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趋势χ2=97,P<0.05)。结论 中国乙肝监测试点项目开展取得较明显效果,急性乙肝报告病例诊断准确性逐年提高,未分类乙肝病例的比例降低。建议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监测模式,提高全国乙肝病例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按0、1、6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HepB)全程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初免后多久进行加强免疫为宜,国内尚无统一意见.许多文献报道认为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10年内无必要进行加强免疫[1-3];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长期免疫接种后整体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4686名,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整体人群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抗-HBs为44.5%,抗-HBc为47.8%;0~19岁人群HBsAg和抗-HBc阳性率较≥20岁人群显著下降。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抗-HBc阳性率为12.0%,HBV感染率为12.5%,未免疫组分别为10.2%、69.8%和71.2%。男性平均HBsAg阳性率比女性高,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0~19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2.4%,而20~30岁人群阳性率达到13.6%~17.7%,到60岁开始下降;0~19岁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20岁人群的抗-HBs、抗-HBc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升高趋势。结论长期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使人群HBV流行状况发生变化,感染高峰年龄段后移。  相似文献   

18.
新兵高强度训练并随之引发的下腰痛高复发率,是长期困扰基层训练的一大难题.在研究、跟踪下腰痛运动康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从下腰痛常识教育、腰部运动管理、日常保健教育、心理教育四个方面介绍综合预防训练性下腰痛的实践做法,以期达到减少腰痛患病率、促进下腰痛快速康复、提高士兵体能、增强战斗力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隆安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9~1992年,在广西肝癌肝炎高发区隆安县开展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规划(EPI)的模式研究,乙肝疫苗纳入EPI每两个月运转一次,不筛检孕妇,全体新生儿接种10μg×3剂量疫苗,首针疫苗室温保存,由接生员注射;第2、3针纳入EPI,与OPV,DPT或MV联合接种。研究结果证明,该免疫模式可提高接种率,1、2、3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7.9%、96.2%和93.6%,较纳入EPI前的1987年提高15%,大规模免疫后4年,4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平均为1.5%,与免疫前本底对照的11.9%比较,下降88.1%,有效地预防了HBV的感染和慢性携带状态,研究结果还表明乙肝疫苗可直接,灵活纳入EPI,在交通不便和冷藏条件不足的地区,乙肝血源疫苗可室温保存,满足新生儿在家中及时接种。该免疫模式可能是我国乙肝高发区控制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和易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WHO制定和发布了全球消除乙型肝炎(乙肝)规划,并在各国推广实施。继续开展乙肝免疫预防,推行基于社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消除乙肝最重要的策略。据WHO消除乙肝所需费用测算,后者将消耗巨量资金。中国乙肝免疫预防成效显著,但人群中慢性乙肝数量庞大,消除乙肝需要大量公共卫生资源,对决策构成挑战。乙肝防治经济学研究可为我国消除乙肝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由本期"乙肝防治经济学评价"栏目的论文可见,其方法和技术进展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