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1例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IgG4水平增高,MRI提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和输尿管;病理学改变为淋巴组织及纤维组织增生,其内有较多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30个/HPF).结论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是目前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有相应特征如血清IgG4增高、组织中密集的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被称为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这一新定义的疾病亚型还需要大量研究明确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与非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差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患者同时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并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经CT及MRI检查,6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且呈囊实性,CT平扫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组织,密度不均。病灶内伴出血1例,细小钙化4例。病灶在MRI T1加权成像(T1WI)上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出现中央稍低信号、周边高信号的“靶征”,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病灶内部信号略低,边缘呈高信号。在CT及MRI增强图像上,6例患者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5例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1例病灶内部可见小结节样明显强化影;1例MRI延迟期病灶内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CT;4例病灶内部或病灶周围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在CT及MRI上多表现为单发圆形或卵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可伴钙化、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讨了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超声表现为团块状强回声、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HU~-120HU,并间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T检查对诊断肌间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对其大小、位置、声像图特点、肾积水程度及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1例病灶中检出6例,位于输尿管上段1例,位于下段或末端5例,显示为高回声团块4例,显示为低回声团块2例,误诊为膀胱占位2例,因腹腔胀气严重,无法探及病灶的3例.11例均有肾积水。结论: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10例。结果:3例患者采用输尿管松解、加输尿管移位治疗,术后随访1-5年,仍存在轻度或中度肾积水。7例患者行纤维包裹段输尿管切除,端端吻合加输尿管内置双J管及移位术,随访1-3年,肾积水均明显好转。结论:逆行肾盂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纤维包裹段输尿管切除,端端吻合加输尿管内置双J管及移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经临床诊断确诊的8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病历资料,对其超声诊断检查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结合临床资料证实78例,准确率为90.7%;经超声诊断,腹水83例,占96.51%,超声表现可见于腹膜腔各间隙均见无回声区,透声佳,其内可探及细密的点状强回声或条带样强回声;腹膜壁增厚58例,占67.4%,表现为腹膜壁层呈片状或结节状增厚,网膜呈饼状增厚,且与肠管粘连;网膜、肠管粘连共31例,占36.0%,边缘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肠管聚集21例,占24.4%,表现为肠管聚集成团,肠壁不同程度增厚,肠壁与大网膜粘连;淋巴结肿大17例,占19.8%,表现为肝门区、腹主动脉旁、双侧髂血管旁及肠间隙多发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 超声诊断检查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检查手段,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诊断重复肾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重复肾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单纯性重复肾6例,超声显示肾窦被一低回声肾实质分为上下两团高回声,难以显示双输尿管;重复肾合并输尿管结石者21例,超声能显示上位和(或)下位肾积水,或者上、下均有积水,并可见一条或两条平行扩张积水的输尿管与之相连。结论:超声对重复肾畸形及合并有输尿管梗阻诊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对不合并输尿管梗阻者也能提示诊断,是重复肾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产前诊断胎儿肺隔离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越  王正平  鲁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40-4642
目的:探讨胎儿肺隔离症产前诊断的方法与意义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ELS资料,总结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要点。结果:产前超声诊断ELS21例,病灶均为单侧。肿块直径1.0~3.5cm,首次检出时平均直径2.1cm;表现为强回声或偏强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肿块与周边组织分界清。11例肿块内探及来自主动脉的血供,6例来自于胸主动脉,5例来自于腹主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胎儿肺隔离症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对于肺隔离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后早期螺旋CT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蕾  梁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302-1303,1304
目的:研究肝肿瘤微波治疗后早期螺旋CT的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肝癌患者89个病灶于治疗后9~18d、30d行螺旋CT检查。结果:治疗后9~18 d36个病灶增强CT于周边可见环形强化带,治疗后2个月全部消失;治疗后1个月86个病灶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无强化,3个病灶增强CT表现动脉期周边结节样强化或病灶边缘局部不规则强化。结论:肝癌微波消融治疗效果评价以增强CT为主,必要时结合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或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卵管卵巢脓肿及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57例和输卵管积水患者51例,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患者表现为厚壁肿块,肿块壁厚度在2.4~7.1 mm,平均肿块壁厚度为(4.3±1.6)mm,内壁清楚,但边界较模糊,增强扫描后,呈分层状强化或均匀强化,而液性部分无强化,肿块周围可见脂肪密度增高及条索影。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患者存在脓肿,包块大小为3~8 mm,位于子宫后方,无清晰边界,包膜完整,囊性肿块患者内部无回声,实性包块患者内部强回声,并呈蜂窝状声像图,部分患者可探及血流信号,呈点状或细条状分布,阻力值为0.54~0.71。输卵管积水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患者表现为管状、腊肠状、多囊状或囊状肿块,壁厚度在1.3~1.7mm,平均肿块壁厚度为(1.5±0.2)mm,壁光整清楚,增强扫描后,周围未见炎症反应。输卵管积水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单侧或双侧附件可见大小、形态不一或迂曲的无回声团块,可呈腊肠状或曲颈瓶形,包块有较强回声的薄壁边缘,囊内壁多不光滑,内部无回声,输卵管黏膜皱襞相互粘连,输卵管积水扭曲可呈不全分隔的强回声带,分隔之间液性暗区相通,无回声团块的管壁和不全分隔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内部无回声时无血流信号。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度(98.24%)高于阴道超声(85.96%);输卵管积水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度(98.04%)高于阴道超声(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1、4.883,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输卵管卵巢脓肿及输卵管积水的有效诊断方法,优于阴道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疾病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方法针对87例患者放置输尿管支架,87例患者中分别患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结果在使用输尿管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输尿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肾积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在12例患有肾结石的患者中,治疗后有10例患者的结石排净,结石排出失败患2例,治疗肾结石的成功率为85%。结论输尿管支架在治疗泌尿系统基本上具有很好的疗效,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少,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PCCCL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肝13例,病灶位于左肝6例,病灶直径在2.0~4.8 cm之间,病灶平均直径为(3.28±0.95)cm,另外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中最大病灶直径为13.8 cm。CT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改变,16例患者密度均匀,5例患者CT平扫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患者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患者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21例患者延迟期病灶均为低密度,1例患者出现包膜延迟强化。MR平扫,9例患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6例患者病灶T1WI信号混杂,T2WI扫描均呈混杂高信号;MRI增强扫描,6例患者动脉期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PCCCL患者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相对不典型,变化差异较大,但是,由于PCCCL肿瘤细胞当中富含糖原以及脂质,通过CT以及MRI可显示出此类特征,同时需要与普通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PCCCL患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0例IHPCC患者,分析研究其CT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经CT平扫病灶时,均显示不均匀低密度影.在加强扫描后,脾动脉期的大部分病灶均未得到强化,静脉期的病灶大多显示中低速的强化.当延迟扫描病灶时,呈现不规则日益强化患者36例;呈现相对高密度影患者32例,相对低密度影患者15例,等密度影患者13例.病灶局部的肝包膜可有回缩,病灶周围的肝内胆管可能出现扩张及结石.结论 IHPCC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超声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65岁。因进行性腹胀、消瘦3月前来就诊。查体;老年女性,恶病质。腹部膨隆,未触及明显肿块,移动性浊音( +)。既往体健,绝经17年,无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检查:患者腹、盆腔内可见大片液性暗区,内可见肠管漂浮。肝胆胰脾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前位,大小3 9cm×3 5cm×2 8cm ,轮廓清晰,被膜光滑,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显示尚清。于子宫右后方、后方、左侧附件区至左侧髂窝内探及范围2 1 6cm×11 8cm强回声实性肿块,形状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区。肿块包绕子宫,并与盆腹腔壁层腹膜关系密切。CDFI观察肿块内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对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8例病变CT平扫均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楚,中心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5例有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动脉期开始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持续增强,中心坏死区无强化;3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有助于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的定位、良恶性的估判、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CT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及其空间血流成像技术在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超声检查2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53例,分析瘢痕妊娠在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灶处彩色多普勒血流多少与临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瘢痕妊娠经阴道三维超声表现分孕囊型和混合回声包块型,前者36例在子宫前壁瘢痕处见孕囊回声向宫腔内生长或突向子宫外;后者17例表现为瘢痕处混合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缺乏典型孕囊结构。经阴道三维超声病灶处滋养血管显示率高于经腹超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与瘢痕妊娠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多数表现为孕囊型,少数表现为混合回声包块;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病灶形态,且对瘢痕妊娠的滋养血管显示更敏感、准确,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4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CT表现,并测定不同扫描期的CT值。结果 40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5例,右侧25例;病灶均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灶形状,椭圆形或圆形25例,水滴形10例,腰果形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晰,邻近组织器官可见压迫,且程度不一;病灶于CT平扫下呈肾上腺低密度肿块,其中20例患者肿块内可见单点、多点斑点钙化;CT增强扫描无明显动脉期强化,且无明显囊变、坏死等表现,管腔内未见明显狭窄,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肿块强化,且呈轻度、渐进性及不均匀状态;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CT值分别为(29.68±9.82)HU、(31.83±9.89)HU、(37.92±10.24)HU、(41.38±10.42)HU。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可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还可为该疾病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CT表现为患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输尿管走形于下腔静脉后、椎体前,呈典型的萝卜根样或S形,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间见圆点状输尿管影.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有特征性CT表现,螺旋...  相似文献   

20.
男,51岁,因反复双侧腰痛6年于2008年1月8日入院。2002年B超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2005年10月因右侧腰痛,KUB+IVP检查发现:右肾积水,功能减退;术中探查右侧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狭窄段,病检示炎性增生。2007年6月又因左侧腰痛,行左侧输尿管逆插造影,插入12cm后受阻,造影剂不能上行。术中发现肾门以下输尿管炎性增粗,腹膜后,左肾,输尿管周围结缔组织整片炎性变性,包绕输尿管,活检示纤维性增生,上皮糜烂。2008年患者再次因双侧腰痛入院,FUB+IVP示右肾积水,右肾功能减退,左。肾萎缩。肾脏CT显示右侧梗阻平面位于右输尿管中段,寿侧梗阻平面位于左输尿管上段。肌酐463.7μmol/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