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2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碘伏和无菌纱布换药、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方法。比较2组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对照组为40.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碘伏和无菌纱布换药、肝素加抗生素封管、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明显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导管感染。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置管舒适度、置管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14 d时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院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护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PICC置管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可提高患者PICC自护能力,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以及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心理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云  杨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150-151,15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取常规护理的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护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升乳腺癌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导管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急症血液透析中的优缺点及留置时间,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行紧急血液净化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79例、股静脉置管组62例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9例。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最长,置管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在紧急血液透析中可作为首选的穿刺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7.
董玥 《当代护士》2018,(6):148-14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预防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1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减少了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疾病需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颈内静脉留置治疗的6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总结出现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70%,观察组为93.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为6.25%,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同时做好导管护理干预工作,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出现导管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进行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38例并纳入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进行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PDCA管理。比较2组血流感染发生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保障,提高了血液透析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救治的14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体表标定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置管时间、更换穿刺位置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危重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25-2926
目的探讨脑梗塞(CIS)中线导管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IS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S中线导管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行PICC置管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首次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为(108.92±2.35) d,优于对照组的(82.65±3.7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均在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6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85-1887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180例,均接受静脉置管治疗,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流不畅、气胸、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循证理念下对肿瘤手术后PICC置管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手术后PICC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护理方案在循证护理理念下制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5.00%和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管理后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知晓度、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理念下为肿瘤术后PICC置管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让患者获得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管理方法在提高颈内深静脉导管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5月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专案管理;2016年6~9月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92例设为试验组,实施护理专案管理,探寻颈内深静脉导管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促进质量改进。观察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规范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固定规范率为92.39%,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结论:护理专案应用于颈内深静脉导管固定的质量管理,不但提高了颈内深静脉导管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护士质量管理的能力,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8例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与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深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各种导管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置管穿刺成功率、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通过实施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情绪,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预防ICU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ICU中600例行床边局麻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常规PICC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受PDCA管理下PICC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PICC护理缺陷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为2.33%,对照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可以降低ICU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缺陷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