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检验本科诊断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掌握一定的诊断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工作者,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总结探讨诊断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就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浅谈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温州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于2009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以专业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亮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该学科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要求高,但目前医学检验办学力量各校参差不齐,特别受近年扩招的影响,多数学校由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致专业课程临床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新近师资培养周期偏短,年轻教师临床实训实践不足,教师的整体临床素质下滑,出现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等问题。笔者结合本校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互联网+培训平台应用于临床护理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我院采用现场集中培训的N0-N4层级护士889名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我院采用互联网+培训平台培训的N0-N4层级护士923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教学活动效果的认同度情况.结果 观...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而且其实验课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本课程的这些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就必须摒弃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诸多弊端。对此,本文分析了其实验教学中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并引入了ATDE教学模式,在“问、想、做、评”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技能、创新性等综合素养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总体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互联网+培训”平台应用于临床护理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在我院就职的 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80 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培训;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培训”平台下的护理培训。分析对比两组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培训的认可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培训前,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为培训可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激发出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可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锻炼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培训中应用“互联网+培训”平台,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考核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对培训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出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观察并对比6个月后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管理前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较管理前升高,但观察组的血糖、血脂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16.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糖尿病知信行水平,纠正血脂紊乱,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以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检验”的实验考核方法,各个院校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考核主要是针对检验系学生必须掌握的形态及基本操作的部分内容。基本操学部分如采血、充池等根多都是手工操作技能,是实验考核的难点,如何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基本操作技能?我们进行了不断探索。师生昔遍认为检验系89级学生实验考按方法效果较好,能比较全面、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将考试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检验本科开设综合性实验“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培养”,改革血液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使综合素质得到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教育部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有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授予理学学位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并将其划归入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由此带来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的改变,为我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为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学科分类及学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大数据时代,初步探索一种适合国内目前国情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新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并阐述切实可行、优化的新管理模式。结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专业、连续、个性化、有效的管理,中医特色的互联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新模式可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论:新管理模式的施行有望提高精神疾病知识的普及率,降低其复发率、致残率,减少医疗卫生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版《临床检验学》教材的特点、探索培养知识经济型检验人才的新教学方法。方法:新教材保持稳定性,又反映先进技术,全书以“血液检验”为主线,贯穿素质教育思想,强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采用目标教学和现代化多种教学辅助手段;重点精讲,归纳比较;联系实际,分析结果;加强练习,严格考核。结果:经近3年教学实践,3届检验学生综合素质较以前的毕业生有了进一步提高,个别学生非常优秀,个性和整体得到全面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常规检验各项工作。结论:采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知识经济型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加强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临床咨询能力,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医学检验系本科学生中开设了《检验与临床》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互联网+”下的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婚育史、病情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下的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焦虑与抑郁评分、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总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WHOQOL-BREF总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下的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运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术后恢复指标,加速康复,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检验医学》2010,(9):726-726
我刊将于2010年度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即“检验医学新进展”[I类10分,项目代码:2010.11.00-143(国),由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1.继续教育内容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等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均出自我刊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基础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融合,专业综合能力缺少应用训练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文以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基础检验》课程建设为例,积淀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记录新形势下,基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改革和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分期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免疫科就诊的痛风患者308例,按照疾病护理管理方法不同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临床分期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疾病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尿酸指标、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值下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临床分期的“互联网+慢病管理”,能有效控制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