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合富  司玉新 《现代养生》2022,(24):2122-2124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非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外踝固定及螺钉下胫腓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踝关节功能、下胫腓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胫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外踝固定及螺钉下胫腓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优点及体会。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笔者收集了9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病例,下胫腓分离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1例;其中同时合并关节韧带损伤6例,距骨骨折4例,内踝、外踝或后踝骨折7例。分别作踝关节镜下关节内清理、骨折内固定术,其中6例行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术后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8~28个月,平均15.6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均示骨折愈合良好,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良好,于术后8~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内固定螺钉;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88.9%;无一例感染、断钉、踝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可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其手术损伤小,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术后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41-64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骨科就诊的7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于术中进行内外踝固定、下胫腓联合固定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非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在固定内外踝的同时应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的优良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中立位,踝关节骨折可按外、内、后顺序分别固定.外踝切口应当避开腓浅神经而与其平行以暴露外踝与下胫腓关节前部位.多数以钢板或张力带固定,而其内踝则以松质骨螺钉固定,可吸收螺钉抗应力不强多不易采用.若后踝骨折需处理则可将标准内踝切口延长,向后以长螺钉固定.以恢复踝穴原有宽度,下胫腓前韧带常规探查,视具体情况对韧带行缝合或固定.结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靳光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97-3398
目的 探讨X线投射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踝关节损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中立位组患者20例给予中立位X线摄影,内旋15°组给予内旋15°摄影,内旋25°给予内旋25°摄影,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投射角度对于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选取60位正常人对照,进行同样的分组,比较三组间下胫腓联合间隙投影(TFCS)的值.结果 内旋15°摄片和内旋25°摄片对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中立位投射,P<0.05,内旋15°摄片和内旋25°摄片下胫腓联合间隙投影(TFCS)的值明显高于中立位摄影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X线投射角度对于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间隙投影(TFCS)的值和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6例。结果本组86例患者治疗效果,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随访的X线片,主观感觉、功能检查,评定疗效。本组优62例,良13例,可5例,差6例,优良率为87.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断钉等情况。结论术前认真检查、准确诊断,精确的解剖复位和有效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其周围由下胫腓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连接包裹而成.踝关节扭伤是一种运动性损伤疾患.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踝关节的组成关节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使患者在行走时疼痛加剧,甚至出现跛行.若压迫了经络和神经,还会出现足跟、足趾麻木等症状.笔者采用手法牵引加穴位注射治疗大学生踝关节扭伤10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凤旺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28-5029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必要性和踝关节骨折的术后疗效评估。方法随机访问我院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复位和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手术复位患者的关节解剖位置的恢复、术后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手法复位的患者效果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2%,治疗效果更理想。结论内固定复位术的准确性高,可以清晰的看到应该恢复的关节位置,更快的帮助患者踝关节达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尤其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时,手法复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使患肢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1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行短肌腱移位术,实验组行骨膜瓣移位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1.0%;实验组巴氏评分为(80.1±7.2)分,高于对照组的(55.1±5.0)分;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上少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膜瓣移位术能有效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减少手术与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2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患者行腓总神经探查术,切除减压,松解腓总神经。结果16例3个月功能部分恢复,6个月至1年内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应作探查松解减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6~30个月,术后没有发生皮肤破溃、畸形愈合、骨不连、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优良率为92.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准确判断骨折类型,从而选择正确的固定方法治疗,再配合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有关治疗。方法通过研究2002年——2009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28例。结果根据28例患者的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评定疗效。本组优20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力争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损伤疗效,恢复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伯尔格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循环功能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选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阻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伯尔格运动。干预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病变程度、下肢循环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感觉试验、神经反射、神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感觉传导、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远端胫后神经感觉传导、近端胫后神经感觉传导、胫后神经运动传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伯尔格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使患者的肌肉组织和关节得到充分挤压与牵拉,可以有效调节机体代谢系统,并促进新血管生成,减轻神经病变程度,促进下肢循环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甲钴胺组(35例)、α-硫辛酸(35例)、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35例),甲钴胺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α-硫辛酸组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 mg/次,1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用肌电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价3组临床疗效。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疼痛、麻木、烧灼感和感觉异常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α-硫辛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和α-硫辛酸组,α-硫辛酸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SOD活力明显高于甲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甲钴胺组(68.57%)和α-硫辛酸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肌力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3个月后判断其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尺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康复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或改善(P<0.05或0.01)。 结论 给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能提高其肌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拉力螺钉配合接骨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采取通过接骨板螺孔应用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治疗.结果 随访10~36(16.19±5.15)个月,2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4.96±13.35)d.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25/27).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采用拉力螺钉配合接骨板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经济实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7.89±6.93)、(49.12±5.54) m/s和(43.69±4.97)、(42.35±5.14) m/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分别为(41.15±4.36)、( 39.89±3.67) m/s和(37.57±3.08)、(36.56±2.81) 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静 《工企医刊》2013,26(4):299-300
目的探讨分析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的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从体半束腓骨的短肌腱解剖对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进行重建,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疼痛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为43.89±8.05,患者术后踝关节评分为74.45±5.28,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实施4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一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0%。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DPN患者4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DPN患者42例,治疗前后化验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用肌电图测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5%、81.6%。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