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围绝经期胸腰椎骨折两种不同伤椎重建术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伤椎置钉联合可注射硫酸钙椎体增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内在本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A组,28例)或伤椎置钉联合硫酸钙椎体增强术(B组,19例)治疗的围绝经期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填充物注射量、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末次随访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A组较B组患者卧床时间短,填充物注射量多(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相比,cobb角变化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压缩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VAS评分较B组低(P0.05),而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5例骨水泥渗漏,B组发生2例填充物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PKP手术与伤椎置钉联合硫酸钙椎体增强术均为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外科医师应根据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特点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诊治的7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39例采用手法复位PVP手术治疗(PVP组),35例采用单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PVP组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PKP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压迫、损伤症状。PVP组与PKP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VP与单纯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均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形态,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张瑞岭  郑建英  高峰  徐伟  张伟 《骨科》2016,7(6):403-407
目的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跨伤椎固定术治疗45例(跨伤椎组),经伤椎固定术治疗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伤椎组手术时间较跨伤椎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1,P=0.000).两组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伤椎组术后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显著高于跨伤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伤椎组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改善率高于跨伤椎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降轻疼痛,提高神经功能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复位后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行术(PKP)和单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体外复位后结合椎体后凸成行术(PK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PKP进行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各时间点的的VAS评分不同(P<0.05),但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别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患者各时间点的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不同(P<0.05),且两组之间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别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体外复位后结合PKP与单纯PKP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疼痛,但体外复位后结合椎体后凸成行术更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能够更好的维持脊柱形态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5-02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PFSF)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VAS评分。结果 PFSF组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无明显腰背疼痛及内固定松动、断裂。PKP组随访时间1~21个月,平均15.6个月;3例存在部分疼痛,5例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2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满意,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3-06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32例(内固定组),采用PKP治疗35例(PKP组)。结果 67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8~27个月,平均24.6个月。PK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24 h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Cobb角小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壁高度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可迅速止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伤椎Cobb角及前壁高度维持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椎体植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椎体植骨术,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观察组及对照组各自术前、术后1 d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术前、术后1 d椎体高度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后椎体高度、Cobb角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3、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7.12,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椎体植骨术对患者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引流少,疼痛轻,骨折愈合良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脊柱后路三平面及二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三平面内固定30例、二平面内固定30例。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VAS评分,并观察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等。结果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三平面内固定组术后及取出内固定后的Cobb角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均优于二平面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效果好,有利于后凸畸形矫正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术后伤椎高度的丢失,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可作为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受PKP的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高粘度组50例和低粘度组4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骨密度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均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粘度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高粘度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小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12个月时高粘度组腰椎骨密度显著大于低粘度组(P0.05)。影像方面,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为6.00%,而低粘度组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高粘度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显著优于低粘度组(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低粘度骨水泥,且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7年4月治疗的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9例接受单侧穿刺透视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侧组),39例接受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后VAS评分、术后ODI值,以及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前结果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椎体Cobb角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开放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30例采用开放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Cobb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组内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较开放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用时少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对伤椎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与开放手术相当,短期内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fres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FOVC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8年共129例新鲜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分析因素包括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天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和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PVP与PKP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组手术前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平均住院天数、骨水泥量、渗漏椎体节段和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陈旧压缩骨折的新鲜骨折中,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在PKP及PV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能有效恢复FOVCF的高度丢失,改善后凸畸形,缓解疼痛。此外,PVP与PKP治疗合并陈旧压缩骨折的新鲜骨折同样安全有效,但均对日常活动能力改善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OVCFs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侧PKP治疗31例38椎(单侧组)、双侧PKP治疗29例34椎(双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和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等,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 ~15(9.6±1.2)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大于单侧组(P<0.05).结论 单侧PKP与双侧PKP治疗OVCFs疗效相似;但单侧PK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应是治疗OVCFs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PKP治疗的63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多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组),30例采用传统透视下手术(传统透视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透视次数、透视剂量、穿刺偏移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穿刺角度以及术后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个月。与传统透视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组通道建立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剂量均明显减少,穿刺偏移程度降低,骨水泥分布情况更好,穿刺角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8个节段(9.3%,8/86)、传统透视组17个节段(22.6%,17/75)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两组患者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OVCF术中,机器人辅助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性,减少透视次数及透视剂量,减少骨水泥渗漏,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法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0采用四维牵引法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 d及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ODI指数、伤椎Cobb角较术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高,术后1年ODI指数、伤椎Cobb角较术后1 d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后1 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法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9诊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6例(微创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49例(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楔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微创组获得(22.5±4.4)个月随访,开放组获得(23.0±4.3)个月随访。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个月时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楔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0-01—2010-12行PKP手术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计算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比的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A组,低于或等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术后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一过性低血压、肺栓塞、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6例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3 d、1年、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局部畸形的矫正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其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