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2株鲍曼不动杆菌(Ab),检测其耐药情况.提取Ab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分离的102株Ab为XDRAb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分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各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探讨这些基因的分布特点,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期间医院内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法检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SHV,GES,TEM;B类β-内酰胺酶基因VIM,IMP;C类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和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在菌株中的分布。结果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16株为多重耐药株,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70%;其中52株携带TEM,携带率为26.0%,135株携带SHV,携带率为67.0%,7株检出GES,携带率为3.5%;170株携带VIM-1,携带率为85.0%,12株检出IMP-1,携带率为6.0%;150株携带AmpC,携带率为75.0%;190株携带OXA-51,携带率为95.0%,165株携带OXA-23,携带率为82.5%,2株携带OXA-58,携带率为1.0%,所有菌株未检出OXA-24。结论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携带率最高的基因为OXA-51,OXA-23,AmpC,VIM-1和SHV,携带率均超过60%,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是A,B,C,D四类β-内酰胺酶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存在类型。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及做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而对其余1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2%-100%,其中24株为泛耐药菌株,共分为8种基因型,B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所有菌株均检出TEM-1基因,46株检出AmpC基因,31株检出0XA-24基因、21株检出0XA-23基因,7株检出IMP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引起危重病人的呼吸道感染为主,对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并且存在克隆传播,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特性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CRAB感染将其分为两组:76例CRAB感染的患者为耐碳青霉烯类组,154例非CRAB感染的患者为非耐碳青霉烯类组.比较两组的耐药特性,并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80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RAB)50株,亚胺培南敏感株(imipenem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AB)3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的MIC,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DT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AmpC、IMP-1、IMP-4、VIM-2编码基因.结果 50株IRAB中MIC50>128 mg/L的抗菌药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西丁、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MIC50在32~128 mg/L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MIC50<8 mg/L的抗生素有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对30株ISAB,MIC50<8 mg/L的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多黏菌素B.IRAB和ISAB中AmpC酶表型阳性的分别为42株(84%)和9株(30%),金属酶表型检测全部阴性.IRAB中PCR检测到36株OXA-23阳性(72%)、45株AmpC阳性(90%),ISAB中PCR检测到4株OXA-23阳性(13.3%)、20株AmpC阳性(66.7%),IRAB与ISAB相比,OXA-23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p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均为阳性.结论 OXA-23是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3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值),三维实验法测定β-内酰胺酶表型,用PCR扩增9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11种抗菌药物中,除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23.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87.7%,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以头孢曲松作为底物,30株不动杆菌中单产ESBLs的33.3%(10/30),单产AmpC酶的3.3%(1/3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23.3%(7/30),产可水解头孢曲松但不能被克拉维酸和氯唑西林所抑制的酶的26.7%(8/30),未检测到产酶的13.3%(4/30)。VIM-1、VIM-2、OXA-24、CTX-M-2、IMP-1、VEB-1编码基因均阴性。27株菌检测到OXA-23、PER-1和AmpC编码基因中的2种或3种,测序证实与GenBank相应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26号菌的PER-1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PER-1序列(AZ21957)相比,在第617位核苷酸发生了突变(A→C),该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DQ34127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产生OXA-23、PER-1和AmpC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方法用Phoenix-100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等6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仅为3.2%和4.1%,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其余14种抗生素耐药率为31.9%~67.2%。20株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中17株具TEM基因,任选3株经DNA测序为TEM-1型基因,与GeneBank(χ54604)比较,共有4处同义突变。未检出SHV、OXA、CTX-M、PER和VE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除与TEM型耐药基因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耐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4家医院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4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0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乙二胺四乙酸(EDT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ampC、IMP-1、IMP-4、VIM-2编码基因。结果 4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哌酮耐药率均较高,达到9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耐药率均相对较低。研究发现浦东地区医院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均高于浦西地区医院。AmpC酶表型检测以公利医院表型阳性率最高(84.6%),瑞金医院表型阳性率最低(42.3%);金属酶表型检测,公利医院和仁济医院西院未检测到金属酶表型阳性菌株,另外3家医院中以东方医院检出率最高(27.3%),瑞金医院检出率最低(7.7%)。基因检测,浦东地区医院的OXA-23和ampC阳性率要比浦西地区医院的阳性率高。204株菌株OXA-51均为阳性,均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1基因。在仁济医院东院和东方医院标本中检测到IMP-4和VIM-2基因,其他医院标本未检测到IMP-4和VIM-2基因。结论本地区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检测出OXA-51,上海地区不同医院之间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 β 内酰胺耐药的原因及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方法 用等电聚焦电泳试验和三维试验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所产 β 内酰胺酶 ,并进行初步分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 β 内酰胺酶基因 ,用PCR扩增整合子全可变区和质粒接合实验来判定其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结果 该临床菌株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有blaPER 1基因 ,同时还有blaOXA 2 3 基因和aacA4基因。结论 发现一株产OXA 2 3型碳青霉烯酶和可转移的PER 1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 ,blaPER 1基因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主要β内酰胺酶分布。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对85株耐药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扩增,通过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0、0.9%、31.4%和31.1%,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39.3%~80.1%;85株耐药菌株中,57株扩增到ampC基因、12株SHV-12型基因阳性,14株PER-1型基因阳性,7株CTX-M-14型基因阳性,8株TEM-1型基因阳性;同时携带2种基因有11株,携带3种基因有10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与携带ampC基因、SHV-12、PER-1、CTX-M-14和TEM-1型等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整合子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至2015年CRAB菌株76株,用PCR技术检测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1)、bla_(OXA-58)、bla_(OXA-143)、bla_(OXA-235)、blaVIM、blaIMP碳青霉烯酶基因和Ⅰ类、Ⅱ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76株CRAB中bla_(OXA-51)检出率为100.0%,bla_(OXA-23)检出率为93.4%,blaIMP检出率为86.8%,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50.0%,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和Ⅱ类整合子基因。结论我院CRAB的耐药基因以bla_(OXA-23)和blaIMP为主,且Ⅰ类整合子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菌鲍曼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头孢菌素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三维试验法检测不动杆菌属产生的AmpC酶和ESBLs.结果 69株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 18株(26.1%),产AmpC酶17株(24.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4株(5.8%);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产ESBLs菌株多.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比例较高,临床应加强与微生物室的联系,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用青霉素及头孢唑啉做底物,分别检测从各种临床样品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并用K-B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两种加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药敏试验,其中产酶株对7种抗生素基本耐药,不产酶株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较敏感;84株对头孢哌酮/舍巴坦均敏感,舒巴坦对酶的抑制作用远优于棒酸,用头孢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 采用国产天地人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最多,占77.50%;对所检测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大部分在5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37.50%;检测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31株,占全部菌株的38.75%;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这可能与本地区大量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通过药敏试验及ESBLs检测可防止院内感染的区域性流行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18.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临床分布、基因类型、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用针对碳青霉烯酶4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确定基因型。对扩增的DNA测序并通过网上比对以确定其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耐亚胺培南的9株鲍曼不动杆菌金属酶表型筛选均为阴性,IMP、VIM、OXA-24基因引物PER扩增也均为阴性;4株携带OXA-23基因,经测序和网上比对与OXA-23标准株完全相同。结论携带OXA-23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因素。产OXA-23型酶比非产OXA-23型酶的菌株多重耐药性更严重,治疗更棘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1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42.9%和78.6%,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2.9%~100%。21株中检出OXA-23基因阳性17株(80.9%),OXA-51基因阳性15株(71.4N),OXA-58基因阳性2株(9.5%)。12株(57.1%)含OXA-23+OXA-51基因,1株(4.8%)含OXA-23+0XA-51+OXA~58基因。上述菌株中均未检出OXA-24、IMP和VIM耐药基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碳青霉烯酶基因型OXA-23和OXA-51携带率高,且以OXA-23+OXA-512种基因型同时存在为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