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提高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织胸浆菌及黑热病病原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苹膜组织胞浆菌病及黑热病各一例骨髓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及糖原染色(高碘酸-雪夫反应,PAS)分析病原体形态。结果:在骨髓涂片中三种病原体用常规瑞氏-姬姆萨染色不易区分,而在PAS染色下属于真菌的马尔尼菲青霉和荚膜组织胞浆菌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胞内容物不着色;相反,黑热病杜利小体胞膜不着色或着色浅或颗粒状而不连续,而其胞内容物染红色,较胞膜着色深而清楚。PAS染色易将真菌与原虫区分,而两种真菌的区分主要靠繁殖方式不同,马尔尼菲青霉菌通过分裂繁殖,菌体变长呈腊肠状并形成横隔分裂成二,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则通过芽孢繁殖,形成单个窄颈芽孢。结论:骨髓中PAS染色可鉴别巴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胞浆菌及黑热病杜利小体。  相似文献   

2.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meffei,PS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2例PS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与结论: 2例均以反复发热、病情进行性加重、抗感染治疗无效转入我院,以肝肿大、脾肿大、双下肢水肿、贫血、白细胞增多、肝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血培养均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其中1例骨髓送检标本检出孢子.2例均在入院后2 d内病情加重、出现MODS,抢救无效死亡.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临床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尽早作出准确的诊断,以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深部感染的诊断.方法分析送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各1例中菌体形态.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致,有腊肠状细胞,单个或2个以上的核,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检查对两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形态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深部感染的诊断。方法 分析送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各1例中菌体形态。结果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致,有腊肠状细胞,单个或2个以上的核,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论 骨髓中菌体的形态检查对两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马尔尼菲青霉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7.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在东南亚引起人类播散性和进行性感染,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现将本院收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伴HIV/AIDS者血细胞减少及皮肤黏膜表现突出。局灶性感染者缺乏系统性受累的症状或体征。组织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多用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予以伊曲康唑。结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及时送检标本;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9.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原发性深部真菌病,在我国十分罕见。现将本院收住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等。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由骨髓涂片确诊的6例PDH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大,白细胞降低等。6例PDH均由骨髓涂片确诊,主要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治疗。6例治疗后3例痊愈,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而失访。结论PDH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骨髓象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有效。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P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不规则发热、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找到组织胞浆菌孢子。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PDH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深部真菌病,临床表现多样,确诊有赖于病原菌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内及体外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手指血、淋巴结等穿刺液直接涂片及早发现真菌病原体,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真菌病赢得了时间,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手指血涂片、瑞氏染色以及淋巴结穿刺液NaOH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同时做25℃、35℃沙保弱培养,系统鉴定(包括扫描电镜分析)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手指血涂片瑞氏染色能直接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所特有的真菌孢子(并经培养鉴定所证实)。[结论]手指血涂片能早期发现真菌孢子,是一种快速、方便、经济、可靠的检测方法。但是,病原学的确诊还是要靠培养。  相似文献   

13.
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别诊断。明确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主要区别。方法: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分别置25℃和37℃孵育,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固定、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双相性真菌,于25℃为霉菌相,在含糖培养基中产生特殊的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于37℃为酵母相,无色素产生,并可见腊肠状细胞和横壁。可排除荚膜组织胞浆菌,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诊断的金标准是从体内分离出病原菌,而菌体的形态检查对两病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我院收治的5例PDH,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PDH的主要表现包括反复发热,伴有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贫血、皮疹、黏膜溃疡、腹痛、腹泻等。骨髓或组织活检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可用伊曲康唑,氟康唑为二线用药。结论 PDH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全身多脏器受累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直接镜检或培养到病原菌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杨俊  韦柳  王勇  姜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63-2964
对播散型组织胞菌病误诊为黑热病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组织胞浆菌病是人体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而致病,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例从骨髓中检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4岁,外出广东打工多年,有过冶游史,因近1周发热、乏力,于2008年4月25日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温:37.8℃,血压90/60mmHg(1mm Hg=0.133kPa),意识清楚,双膝关节内侧见多个瘀斑,约2.0cm×2.0cm,压之不退色,浅表淋巴结肿大,腹平软,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住院后因伴白细胞数偏低,主管医师对患者施行了骨髓穿刺,进行了骨髓细胞学、细菌培养检查及血清学鉴定。白细胞2.6~2.8×10^9/L,红细胞(2.46~2.56)×10^12/L,  相似文献   

18.
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组织胞浆菌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组织胞浆菌病二例@杨思俊$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血液细胞室!楚雄675000 @王继美$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血液细胞室!楚雄675000 @李起伟$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血液细胞室!楚雄675000 @陈国伟$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  相似文献   

19.
Fabry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 1例罕见的Fabry病肾损害 ,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光镜下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多少不等的泡沫状微小空泡 ,其中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最明显。锇酸固定环氧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天青美蓝染色中 ,微小空泡呈嗜蓝色、深浅不一的颗粒状物 ;电镜下为致密不规则的嗜锇性髓鞘样包涵小体 ,圆形 ,明暗相间 ,板层状 ,外有单位膜包绕 ,大小为 0 3~ 10 μm。结论 Fabry病是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α 半乳糖苷酶缺乏性疾病 ,嗜锇性髓鞘样包涵小体是其特征性结构 ,确诊需依靠电镜及测定血清α 半乳糖苷酶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成人及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比较成人与儿童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发热、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14例成人患者病程较长为0. 6~24个月,6例儿童为0. 6~1个月。20例患者均有外周血常规两系或三系降低,其中成年患者白细胞降低明显。成人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而儿童的B细胞升高明显。20例患者均出现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增高,利什曼原虫IgG抗体为阳性,骨髓涂片中均找到利杜体。所有患者均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除1例患儿及4例成人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内脏利什曼病成人患者的病程较长,白细胞及白蛋白降低明显,儿童的B细胞升高显著,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