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红忠 《现代保健》2010,(30):51-5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1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11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B2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混合植骨。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占岭  陈长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61-396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3例及髋关节翻修患者45例,患者术后根据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分为骨折组及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外伤史、骨质疏松、髋部感染史、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及髋关节翻修史等情况,计算各因素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有外伤史、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外伤史、无骨质疏松患者,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固定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P<0.05).骨水泥柄发病率低于非骨水泥远端固定柄及非骨水泥近端固定柄(P<0.05).有髋关节翻修史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髋关节翻修史患者(P<0.05).结论 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5.8%,外伤史、骨质疏松、骨水泥柄、有髋关节翻修史以及骨水泥固定是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Duncan-Vancouver分型为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结果 9 例患者随访6~24(15.9±4.5)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对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20~30(24.6±3.2)周.采用Hari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朱正荣  易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21-1322,132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原因及假体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距首次行置换术大于或小于5年分为早期组(30例)及晚期组(20例),并按照年龄是否大于50岁分为2组(各25例)。均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行翻修术的原因。结果感染性松动、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均是患者行翻修术的原因,但早期与晚期患者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早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而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结论早期行翻修术与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因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临床可以根据研究对不同患者选用合适的假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4月对10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含有假体的股骨近折端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不含假体的股骨远折端作双侧骨皮质螺钉固定,同时在包含假体的骨折端两侧利用捆扎带将股骨及钢板同时捆扎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对假体不稳的患者在骨折复位后行假体翻修术.结果 10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患肢可早期活动,骨折均一期愈合,股骨假体无松动,关节功能评价良好.结论 捆扎带合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是一种满意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昌宇 《现代保健》2013,(19):112-1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9~2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2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4~7.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67±8.96)分;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6~10.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2.12±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发病率分析及不同手术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为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就治的符合研究需要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进行发病率分析,同时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LISS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开始活动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8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总体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LISS内固定术可以减少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早期促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愈合、使病人早期进行髋关节活动;应用LISS钢板内固定术后8周的Harris评分及总体疗效要优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结论应用LISS内固定术治疗,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临时性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携带抗生素的骨水泥自行制作临时性假体,治疗1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患者,观察疗效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未见感染复发,Harris评分平均84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6分,优良率73%。结论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使用自制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性假体,在控制感染和改善功能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或国产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16例髋关节疼痛、难以履行假体功能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可能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有关。(2)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置换术,对照组40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置换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假体存活率、Harris评分等方面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18.9)min,对照组为(140.7±51.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为(280.0±60)mL,对照组为(360.0±1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体存活率为95%,对照组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1.7±9.8)分,对照组为(82.9±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关节的不断改进和接受人工关节的病人逐渐增多,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如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骨质疏松、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在临床上较难处理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可能发生在术中或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难度较大,特别是股骨假体、股骨骨缺损及骨折的处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中及术后的重点及难点,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能合理的处理股骨假体、股骨骨缺损及骨折的问题,决定了手术的成败。本文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方案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03-204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根据患者应用的不同置换材料将其分为A组(通过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置换)和B组(通过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置换),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B组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去选择最适合的股骨假体来实施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 Ⅰ-Ⅱ型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 Ⅰ-Ⅱ型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68岁(62~78岁),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X线片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50,膝关节HSS评分为80.5分。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 Ⅰ-Ⅱ型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性假体相比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术后疗效优于生物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髋关节假体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骨水泥假体,对照组给予生物型假体。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后3月,研究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骨水泥假体,能够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能够在早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邵英 《医疗装备》2013,26(3):26-29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9例粗隆间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一期使用标准长股骨假体,采用新型的钢丝环扎技术固定粗隆间骨折块,保留股骨距。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无假体松动及下沉,所有的大小粗隆均获得愈合。一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一例发生深部感染。结论:不稳定性三部分及四部分粗隆间骨折,能够通过标准的股骨假体和粗隆间的钢丝环扎技术等到有效的治疗。该技术允许患髋早期安全负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制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对33例骨肿瘤(恶性10例,良性23例)患者进行特制假体置换中,半肩关节4例;全肘关节2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上段单纯股骨头假体4例;股骨中段1例、股骨远端16例和胫骨近端4例分别用加长股骨型、股骨型和胫骨型旋转非限制性轴心式膝关节置换,假体柄用骨水泥在骨干残端髓腔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6~50个月),除1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2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死于肺转移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无骨折及假体松动.ISOLS综合评分:上肢优良率80.0%;下肢优良率86.4%.肩关节疼痛缓解率为75%,主动活动增加;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0°~100°.结论 特制假体置换对骨肿瘤切除后保全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固定假体植入在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骨水泥假体植入,观察组使用生物固定假体植入。对比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中使用生物固定假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收治2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负重组和非早期负重组进行康复锻炼,所有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3、6和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2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早期负重组术后3、6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高于非早期负重组,术后12个月2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早期负重可减缓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