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常生理情况下,止凝血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动态平衡过程,包括一期止血(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血栓形成)、二期止血(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聚合)及纤维蛋白溶解。常规凝血试验只能反映某一环节异常,作用相对局限。血栓弹力图分析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凝血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该文简要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是描述因纤维蛋白聚合而导致血液粘弹性(viscoelasticity,VE)变化而产生的图形,通过监测凝血全过程整体评价凝血功能。自1948年德国人Hellmut Harter首次报道以来,TEG已成功应用于对患者出凝血状态的评估。近年来,TEG除用于指导手术中成分输血外,还广泛应用于检测凝血功能障碍和监测抗栓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对血液患者的检测结果,评价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科的应用价值,为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40例患者血标本进行术前出凝血检测、血常规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R值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高的患者占30.71%,K值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低的患者占27.86%,MA值提示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占38.57%,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患者49例(35.00%)。PT大于15s患者占14.29%,APTT大于40s患者占30.71%。结论血栓弹力图可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及血小板功能,弥补常规检测的不足,对临床输血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肝硬化(LC)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多种凝血及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检测异常。血栓弹力图(TEG)以全血为检测样本,以图形的方式呈现血液中所有与凝血相关的物质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包括凝血启动、血凝块形成和溶解。TEG最早被用于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及指导血液成分输注和抗纤溶治疗[1],随后逐渐用于心脏手术、创伤、血友病等出凝血性疾病的管理[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28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常规凝血试验及TEG检测结果,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能提供由凝血启动到血小板联结形成、纤维蛋白丝形成、血块生长、最大血块形成、血块降解至溶解的全部信息~([1]),可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与常规检测相比,TEG更加快捷、精确,是整体评价凝血功能的敏感试验~([2])。常用监测指标为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凝血形成时间(clotting time,K)、凝血形成速率(Angle  相似文献   

6.
血瘀症常表现为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许多中药特别是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减少纤维蛋白稳定性及稳定因子,以及改善血液理化性质和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而调节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具有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的功能。现将这方面实验作以概述。1.丹参:实验研究证明,丹参可作用于多种凝血因子,如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抑制二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7.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简称(TEG),是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的动态.包括纤维蛋白原形成和溶解状态;以及凝血块的坚固性和弹力度等检验方法。纤维蛋白(Pibriagen)简称(Fb)是与血凝固有关的因子。我们在对心肌梗塞、脑梗塞、尿毒症三组患者的实验检查中,就血栓弹力图与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变化关系和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血栓弹力图的血栓最大幅度(ma值)、血栓最大弹力度(ε值)与纤维蛋白原测定呈正相关。实验提示:临床上对心肌梗塞、脑梗塞、尿毒症等高凝状态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和纤维蛋白原实验检测是必要的,并且能够客观地提供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试验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术后指导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心血管术后309例TEG试验结果。结果术后TEG试验结果,有43.36%(134/309)发生凝血功能下降异常,原因分别为血小板功能减低(15.53%)、肝素残留(16.50%)、纤维蛋白原缺乏(11.97%)、凝血因子缺乏(4.56%),没有同时出现代表3种凝血功能下降的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和血小板功能下降的情况,男女不同性别组间没有差异,术后年龄50岁组的凝血因子相对≤50岁组缺乏。结论 TEG试验对心血管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普通住院患者中血栓弹力图(TEG)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符合入排标准并且行TEG检查的住院患者886例,采集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数据,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A值与血小板(PLT)、D?二聚体、纤...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止血和凝血机理是极其复杂的。血管破损后,即开始一系列止血和凝血过程。首先是局部血管发生反应性收缩,使伤口缩小,继之血小板凝集于血管破捐处形成白色血栓;因血小板的裂解等,又引起血液一系列的理化变化,它首先形成凝血活酶(亦称凝血活素或凝血酶原转换因素),而凝血活酶又使肝脏中合成的凝血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凝血酶又可使溶于血浆内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细丝彼此交织成网,血细胞和血小板包罗在网中  相似文献   

11.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引起的一个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此时血液首先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中有纤维蛋白性微血栓或血小板团块形成,同时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被消耗,血小板减少,并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的加强。临床上DIC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CKH-TEG)检测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急性毒物中毒并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于净化前及净化后抽取血样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常规凝血试验,同时抽取血栓弹力图(TEG)血样送检。对于TEG检测R值明显延长患者加做CKH-TEG。结果净化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与净化前T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净化后患者TEG的R值、K值延长,综合凝血指数(CI)负值明显增大,与净化前T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化后多例患者TEG检测R值大于60min,而其他参数均无法测出,对净化前与净化后R值明显延长者加做CKH-TEG检测,R值明显缩短。结论应用TEG可动态监测中毒患者血液净化前后凝血状态,R值明显延长者应及时进行CKH-TEG检测,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临床特点(一)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二)危险因素·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1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TEG、常规凝血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A组)12例、红细胞聚集组(B组)23例及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127例.比较各组间反应时间(R值)、最大振幅(MA值)、α角、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A、B2组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组R值均显著低于C组,其余各参数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肿瘤患者凝血状态,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可作为评判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指导血小板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预示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0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血小板减少(PLT50×10~9/L)的血液肿瘤患者30例,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12例,未出血组18例。空腹抽取患者血液,分别进行PLT、TE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凝四项检测。结果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PLT与TEG的MA值分别为(8.1±4.2)×10~9/L、(25.3±10.6)×10~9/L与(24.8±5.2)、(42.1±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LT与MA值呈正相关(r=0.811 7,P0.05)。凝血四项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LT≤20×10~9/L,MA≤40 mm为临界值,两者预示血小板减少出血的敏感性均为100.0%,而特异性则分别为55.6%、94.4%。结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与其数量和功能有关,TEG可综合测定血小板的凝血活性,其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特异性要比PLT高,所以TEG可以成为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并作为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以功能性纤维蛋白原(功纤杯)检测结果为标准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在巴曲酶杯(A杯)内加入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A辅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综合科和康复科就诊、做TEG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患者中收集100(人)份全血标本...  相似文献   

17.
何谓DIC?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5-15
答: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性病理过程。特征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及血小板聚积,形成微血栓。因此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的血小板,并可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二者在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差异性。方法选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同时检测了TEG、凝血象及血常规的1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参数进一步做回归分析。比较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的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呈负相关;K与APTT、凝血酶时间(TT)呈正相关,与α-Angle、MA、纤维蛋白原(FIB)、DD、FDPs、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α-Angle与MA、CI、FIB、DD、FDPs、PLT呈正相关;MA与CI、FIB、DD、FDPs、PLT呈正相关;CI与FIB、DD、FDPs、PLT呈正相关,α-Angle、MA、CI均与APTT、TT呈负相关(P0.05);得到TEG各参数与凝血象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TEG检测阳性率与常规凝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参数与血小板、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凝血功能监测,研究组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对比两组监测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容量复苏时间、护理监测的总有效率及24h生存率。结果 监测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监测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容量复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监测总有效率(100.0%)、24h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下肢静脉栓塞筛查方面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随机抽选140例同时做常规凝血试验和TEG的血管外科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产生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TEG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中初始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R)值、纤维蛋白原(Fib)值、D-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4、5.56,H=58.38,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EG中R值与常规凝血实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D呈正相关(r分别=0.32、0.47、0.21,P均<0.05),最大振幅(MA)值和Ang角与Fib呈正相关(r分别=0.52、0.22,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凝血试验与TEG检测可以更加准确评估血液凝固状态,排除下肢静脉栓塞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