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儿童及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病原体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15例SCAP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儿童组(14岁,38例)和成人组(≥14岁,77例)。取所有病例急性期痰标本、血清学标本及咽拭子标本,行呼吸道病毒、细菌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检测,分析两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临床表现、体征。结果成人组74例(96. 10%)患者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55. 84%,病毒感染44. 16%,真菌感染2. 60%,肺炎支原体感染22. 08%,混合感染23. 38%;非典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2. 08%。儿童组37例(97. 37%)患儿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44. 74%,病毒感染50. 00%,真菌感染5. 26%,肺炎支原体感染26. 32%,军团菌感染5. 26%,混合感染28. 95%;非典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1. 58%。两组病原体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成人组男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儿童组,伴基础疾病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儿童组,但上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成人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发生率为70. 59%,显著高于儿童组的10. 00%(P 0. 05);儿童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总发生率为70. 00%,显著高于成人组的29. 41%(P 0. 05)。结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为儿童及成人SCAP主要检出病原,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血管迷走性晕厥10年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10年临床情况.方法 2000-01~2010-07在我院诊治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1782例,根据检查年限分为A组(2000-01~2004-12,n=280)和B组(2005-01~2010-07,n=1502),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n=1180,男450例,女730例)和成人组(≥18岁,n=602,男182例,女420例).儿童组平均年龄(9.77±3.92)岁,按照年龄段分为4~6岁、7~10岁和11~18岁三个年龄段;成人组平均年龄(40.78±14.05)岁.结果 ①HUTT阳性率:HUTT总阳性率47.7%,其中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为44.3%和54.3%;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较A组均增加(45.7% vs33.3%,61.4% vs33.1%,P<0.05).②HUTT阳性率性别比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女性均高于男性(32.2% vs12.1%,42.7% vs11.6%,P<0.05);在儿童和成人中B组男性和女性均高于A组(分别为12.5% vs9.3%、33.2% vs24.0%,9.8% vs7.3%、51.7% vs25.8%,P<0.05).③HUTT反应类型变化:儿童组和成人组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P<0.05),其中儿童组血管抑制型B组高于A组(33.8% vs19.4%,P<0.05);成人组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B组均高于A组(40.1% vs20.5%,18.4% vs9.9%,P<0.05).④儿童组HUTT阳性率年龄变化:儿童组11~18岁组>7~10岁组>4~6岁组(P<0.05).在各年龄段中,4~6岁及11~18岁B组均高于A组(6.2% vs3.9%,23.3% vs21.7%,P>0.05),7~10岁组中B组明显高于A组(16.2% vs7.8%,P<0.05).结论 VVS患者的阳性率、反应类型在近10年不断发生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腹泻患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0年1~11月来本院就诊的589例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进行隐血检测.分为儿童组(0~6岁)489例,按照年龄划分为0~1岁组206例、1~3岁组247例、3~6岁组36例;成人组(>18岁)100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儿童组与成人组腹泻患者比较,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儿童组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儿童组年龄分段,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隐血试验阳性大便标本镜下红细胞检出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时大便隐血检测易呈阳性,应及时与影像学、病原学检测结果相结合查找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肿瘤相关的体细胞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MDS和MDS/AML患者共111例。采集患者骨髓样本或用初诊时留存的骨髓涂片,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的58种基因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11例患者中总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7.39%(97/111),共检测到28种基因的231例次突变。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突变阴性组(P<0.001)。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老年组(≥60岁)突变率最高,为100%(14/14),成人(15-59岁)组突变率为89.04%(74/85),儿童(≤14岁)组突变率为75%(9/12)。儿童组人均突变基因数目为1.44个,成人组2.47个,老年组2.5个;成人组突变个数显著大于儿童组(P=0.02)。儿童组信号转导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为46.15%(6/13),老年组和成人组表观遗传调节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率分别为34.29%(12/35)和22.40%(41/183)。转录因子基因突变率在老年人组突变率高于儿童组(50.00%vs 8.33%)(P=0.036);剪接因子基因突变率在成人组和老年组中均高于儿童组(44.71%vs 8.33%)(P=0.024)、(47.06%vs 8.33%)(P=0.036)。结论:不同年龄组MDS及MDS/AML基因突变有所不同,尤其儿童组与成人组及老年组差异显著,提示儿童MDS的发生可能具有与成人和老年人MDS显著不同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Ab)检测在诊断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 67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 676例患者中,MP-Ab总阳性率为36.10%,儿童组阳性率高于成人组(P<0.05),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7~12月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 呼...  相似文献   

6.
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在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从1491例肾活检患者中收集紫癜性肾炎病例,要求取材标本的肾小球数目≥10个。分别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6岁)和成人组(≥16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对比分析病理特点。结果:①1491例肾活检患者中共入选紫癜性肾炎57例。②57例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男性组(33例)和女性组(24例),男性组的免疫球蛋白A(≥3+)和纤维蛋白沉积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96.7%,较女性组的66.7%和79.2%高(P〈0.05);其他的病理学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③57例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儿童组(12例)和成人组(45例),结果显示:肾小球病变中成人组的纤维素样坏死、微血栓和新月体的发生率分别为8.9%、28.9%和48.9%,高于儿童组的0%、8.3%和16.7%(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中成人组的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6.7%和17.8%,较儿童组的0%和0%高,P〈0.05;免疫荧光法检查中免疫球蛋白M(≥2+)沉积在儿童组中的发生率83.3%,高于成人组的47.6%(P〈0.05);补体3沉积在成人组中的发生率76.2%,较儿童组的41.7%高(P〈0.05);其他的病理学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重于儿童;男性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重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30例,其中年龄≤14岁29例(儿童组),14岁201例(成人组);采集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固相免疫荧光法进行吸入物变应原Phadiatop试验和食物变应原Fx5E试验。结果本组变应原检测总阳性率为47.39%,sIgE分级≥3级阳性率为26.96%;Phadiatop试验阳性率(41.30%)以及sIgE分级≥3级阳性率(22.61%)高于Fx5E试验阳性率(17.83%)和sIgE分级≥3级阳性率(1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Phadiatop、Fx5E试验中sIgE分级≥3级阳性率(24.14%、17.24%)高于成人组(22.39%、10.9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儿童患者发病与食物变应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M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免疫调节异常在支原体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64 例患者按年龄分为儿童组(n=98)、成人组(n=36)、老年组(n=30)3 组,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①儿童组IgM抗体阳性率为21.4%,成人组阳性率为5.6%,老年组阳性率为0%,儿童组与成人组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老年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口服氟哌酸、磺胺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或肌注庆大霉素等药物疗效较好。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IgM抗体阳性率高,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擦拭法、冲洗法及冲洗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观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甲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与过氧化氢溶液擦拭,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统计学对比三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pH值、口腔细菌数与清洁度变化情况,统计各组口臭、口腔炎发生率,P〈0.05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组患者口腔pH值较其他两组升高显著( P〈0.05),三组患者护理后口腔pH值正常;护理后三组患者口咽部细菌数较护理前均显著减少( P〈0.05),护理后三组患者中甲组口咽部细菌数最少;甲组口臭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三组口腔炎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所有患者在护理中未发生误吸与意外拔管事件,甲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进行冲洗法与擦拭法联用的口腔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口腔pH值,减少口咽部细菌数,显著改善口腔环境,降低口腔炎发生率,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白虎汤在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减少或控制口咽部菌落,预防或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将需口腔护理的10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用白虎汤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同时进行口腔擦洗和口腔冲洗),并观察比较两组口腔护理前后的口腔异味及真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口腔异味,真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虎汤对ICU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口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入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收治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A组(n=100)、改良B组(n=100)、改良C组(n=100)。常规A组采用传统方法置胃管,改良B组采用呋麻液联合丁卡因置胃管,改良C组经口腔置胃管。观察3组患者置管的不良反应、置管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 B组、C组置管不良反应次数、置管时间均少于A组,一次性置管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舒适度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胃管经口腔插入及1%呋麻液滴鼻联合1%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这两种方法均可减少置管不良反应及置管时间,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一次性插管率,由于l%丁卡因喷于双鼻孔及口咽部方法不适宜用于易感体质、年老体弱患者,口腔插入舒适度低于鼻腔置入,因其操作简单易行,有药物过敏史、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46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其他抗原、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6在儿童(44例)与成人(24例)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6异常高表达与性别、初诊时外周血血象、骨髓原始淋巴细胞与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等参数的关系,比较CD146与其他抗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D146异常高表达患者1个疗程的缓解率。结果:成人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29.17%(7/24),儿童B-ALL中CD146异常高表达率为9.09%(4/44),在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在成人组中CD146与CD64(r=0.491,P0.05)和CD117(r=0.578,P0.05)呈正相关关系,在儿童组中CD146与CD71(r=0.419,P0.01)、CD58(r=0.30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经1个疗程的正规化疗后,异常高表达CD146的成人组和儿童组的缓解率均低(P0.05)。结论:成人B-ALL患者的CD146表达率高于儿童B-ALL患者。CD146与预后较差的抗原呈正相关。CD146可能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立性低血压(OH)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头晕患者1681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符合OH诊断的患者73例,分为成人组(≥18岁)和儿童组(<18岁),分析其病程、诊断率、HUTT时3min血压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 (1)病程及发病年龄:OH病程在成人组为0.23~552个月,平均(31.08±22.72)个月,儿童组为0.3~72个月,平均(12.69±18.32)个月,两组均表现为男性与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1.08±22.72)个月vs.(116.22±158.24)个月,t=2.049,P>0.05;(10.38±14.59)个月vs.(15.0±21.53)个月,t=0.814,P>0.05]。发病年龄在成人组为20~70岁,平均(45.96±14.81)岁,女性小于男性(t=6.828,P<0.05);儿童组为6~17岁,平均(10.47±2.40)岁,未见性别差异(t=1.411,P>0.05)。(2)诊断率及HUTT时3min内血压变化:OH诊断率在成年组(5.47%,...  相似文献   

14.
对口腔恶性淋巴瘤误诊为白塞氏病1例分析如下。 1病例摘要 女,20岁。主因口腔黏膜溃疡9个月余,反复发热3个月于2006-01-20来诊。患者缘于9个月前患感冒,在当地医院治愈后,上颚部、颊黏膜、咽部相继出现溃疡伴疼痛,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为白褰氏病,间断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成人和儿科两组肺隔离症病例的比较,探讨肺隔离症这种先天性畸形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92年~2004年18例成人肺隔离症和11例儿童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组和儿科组在性别的分布、病变的部位、体动脉供血来源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叶内/叶外型的分布(成人组17/1,儿童组6/5,P〈0.05)、合并其他先天畸形(成人组0/18,儿童组4/7,P〈0.05)和呼吸道感染为首诊症状情况上(成人组9/9,儿童组10/1,P〈0.0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成人和儿童肺隔离症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正常儿童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是否和成人存在差异,并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无神经系统疾惠的儿童99例和成人121例,并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比较两组间血清NSE测定值.测定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结果:测定结果显示,成人组和儿童组血清NSE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儿童组NSE平均水平高于成人组,(均数比较用mann-whitney U 检验,P<0.05):儿童组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3岁为1组,年龄>3岁为2组,两两比较用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儿童组和成人组均用Pearson法作年龄和血清NSE的相关分析,儿童组显示年龄和血清NSE值呈负相关,r为-0.399,成人组则无相关.结论:成人和儿童的血清NSE正常值不同,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不能直接应用成人的正常参考值,儿童血清NSE值在一定范围内受年龄影响,制定儿童正常参考值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本文认为儿童血脑屏障的发育程度是导致成人和儿童血清NSE水平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3岁以下儿童和>3岁儿童血清NSE水平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收集113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判断病变部位并分析其特征。10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随访期间后遗症的发生。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骨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其次为皮肤、淋巴结、肺、垂体等。儿童组皮肤、垂体、耳受累的比例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成人组肺受累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中多系统受累患者和有危险器官受累的患者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部位骨质受累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低于无骨质受累和单部位骨质受累的患者(P<0.05)。多系统受累和有危险器官受累的患者较单系统受累和无危险器官受累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低(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治疗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患者出现后遗症,以垂体受累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多见。结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前需系统性评估,虽初始治疗有效率较高,但仍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儿(儿童组)临床资料,并与成人组45例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组诊断阳性率(90.0%)、并发症发生率(30.0%)与成人组(73.3%、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遗传性息肉综合征构成比(70.0%)高于成人组(4.4%)(P〈0.05)。结论儿童患者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常见疾病为遗传性息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成人水痘与儿童水痘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痘一般多发于2~10岁的儿童 ,但近年来成人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向。作者对2001年3~9月皮肤科住院水痘患者成人组和儿童组各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成人组40例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18~36岁 ,平均23.7岁 ,其中18~20岁为14例 ,21~25岁为13例 ,26~30岁8例 ,31~36岁5例 ,从出现咽痛、畏寒发热等症状至出现皮损的时间(前驱期)为1~3d ;儿童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0个月~1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疗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4岁,儿童组)、80例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4岁,成人组)和8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探索性眼球运动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被试探索性眼球运动检测,儿童组及成人组凝视点数、反应探索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组凝视点数、反应探索分均显著低于成人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与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检测凝视点数、反应探索分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对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二者的物学指标和状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