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检测常规凝血检验、血栓弹力图(TEG)等指标,比对二者对CKD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KD患者108例,将其分为5组,即CKD 1~2期组、CKD 3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未透析组及CKD 5期透析组,观察各组CKD患者的常规凝血检验和TEG等指标变化及其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性。结果 1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值在CKD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TEG的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固角(Angel)、凝血指数(CI)值在CKD患者各组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除透析治疗外的CKD患者中进行常规凝血检验及TEG指标与e GF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K与e GFR呈正相关(P0.05),D-Dimer值与e 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监测凝血状态,TEG检测相对于常规凝血检验更为敏感,将二者结合则给予临床治疗更多的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凝血状况的共性与差异,评价二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老年ACI急性期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期选取9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同步进行TEG和常规凝血试验检测,患者组在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反应时间(R)值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呈负相关,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值与Fib呈正相关,凝血综合指数(CI)与PT、PT-INR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PT、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MA值、CI、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R值、K值、PT-INR、APTT增加,α角、MA值、CI、Fib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R值、K值、PT、PT-INR仍略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CI、Fib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072(P0.05)、0.124(P0.05),χ~2值分别为13.40及7.60,P0.01。另外,TEG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凝血因子型高凝比例分别为4.65%和10.46%;血小板型高凝分别为23.26%和25.58%;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型高凝分别为40.70%和15.12%。结论 TEG和常规凝血试验一些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常规凝血试验对老年ACI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虽有一定效能但与TEG相比敏感性较差,TEG作为一种更灵敏、更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手段,对老年ACI患者的早期辅助检测和指导临床治疗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计数水平血小板(PLT)减少危重症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特点,及TEG与常规凝血参数的总体相关性、不同水平PLT计数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重症监护室(ICU)同时行凝血4项、血常规、TEG检测的患者82例。按不同水平PLT计数分组,Ⅰ组为PLT重度减少29例,Ⅱ组为PLT轻度减少31例,Ⅲ组为PLT计数正常2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SD-t检验比较两两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Ⅰ组K时间明显比Ⅱ、Ⅲ组延长;Ⅰ组Angle角比Ⅱ组小,明显比Ⅲ组小;Ⅰ组血凝块最大振幅(MA)明显比Ⅱ、Ⅲ组小,Ⅱ组明显比Ⅲ组小;Ⅰ组CI值明显比Ⅱ、Ⅲ组小,Ⅱ组明显比Ⅲ组小;Ⅰ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Ⅱ组延长;Ⅲ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Ⅰ、Ⅱ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平PLT计数除与MA值在Ⅰ、Ⅱ组中呈正相关外(r=0.640、0.400,P0.05),与其余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82例TEG参数R时间与APTT呈正相关(r=0.462,P0.05);K时间与APTT呈正相关(r=0.394,P0.05),与Fib、PLT之间呈负相关(r=-0.330、-0.360,P0.05);Angle角与PT、APTT之间呈负相关(r=-0.277、-0.399,P0.05);MA值与Fib、PLT之间呈正相关(r=0.579、0.639,P0.05);CI值与APTT之间呈负相关(r=-0.469,P0.05),与PLT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不同计数水平PLT减少的危重症患者TEG参数变化较多;总体上TEG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存在相关性,但不同计数水平减少的PLT计数只与MA值呈正相关且MA值可反映PLT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关联性,比较二者在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和状态方面的长短。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26日同时做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的34例脑梗死(组)和102脑出血(组)的检测指标数据,以同期也做TEG和常规凝血检测的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TEG和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并对TEG和常规凝血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2个脑血管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EG及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比较,脑梗死组R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距、CI值及Fib、D-D水平皆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组K值、Fib、TT、D-D均明显升高,Angle角、MA距则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组的R值为5.06±1.71 vs 6.95±4.34、K时(min)为1.19±0.68 vs 3.43±1.46、TT(s)为13.89±1.05 vs 18.63±1.25、D-D(mg/L)为1.93±0.25 vs 2.63±0.45,Angle角(°)为69.34±10.37 vs56.54±10.48、MA(mm)距为68.34±9.37 vs 54.35±7.48;CI值为2.20±0.31 vs 0.78±0.41、Fib(mmg/L)为380±70.02vs 354±71.56(P0.05)。脑梗死组的R值与APTT及Angle角,MA、CI值均与Fib呈正相关(P0.05);K时与Fib, MA距与PT、TT,CI值与PT、APTT皆呈负相关(P0.05)。脑出血组的R值与PT、APTT,K时与TT,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P0.05);R值、K时均与Fib, Angle与TT,CI值与PT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TEG各个指标与常规凝血试验的D-D水平无相关性,Angle角与其升高的Fib呈正性相关性;MA距对于诊断脑梗死比脑出血更有意义。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具有互补作用,可作为评估脑血管病病情程度有益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240例CKD患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将CKD患者分为CKD1~CKD5期(CKD1期组~CKD5期组);依据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将CKD患者分为非高凝状态组和高凝状态组。以4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4期组和CKD5期组Fib、D-二聚体(DD)升高(P0.05),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P0.05)。CKD5期组Fib、DD、ATⅢ与对照组及CKD1期组~CKD4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与Fib、DD呈负相关(r=-0.652,P=0.003;r=-0.732,P=0.001)、与ATⅢ呈正相关(r=0.765,P0.001)。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是CKD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352、1.052,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89~1.664、0.989~1.122],ATⅢ其保护因素(OR=0.792,95%CI为0.771~0.994)。结论 CKD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疾病进展而加重,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对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主要参数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围术期肝癌患者TEG检测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角(Angle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 R值与APTT、T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6和0.348(P0.05)。Angle值与FIB、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7和0.518(P0.05);与PT、PT-IN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7和-0.315(P0.05)。K值与FIB、PLT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6和-0.625(P0.05);与PT、PT-INR、TT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4、0.351、0.199(P0.05)。MA值与FIB、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9和0.751(P0.05),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呈负相关(P0.05)。CI值与FIB、PLT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9和0.681(P0.05),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 TEG检测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围术期患者凝血功能,有利于合理制定输血和手术治疗方案,保证术中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45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分别进行TEG、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R值与DD呈负相关(P0.05);K值与FIB、PLT均呈负相关(P0.05);Angle角、MA值、CI值均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MA值、CI值与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TEG参数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异常,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PLT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提示检测TEG和常规凝血功能可及时为肺癌患者的凝血状况评估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兰州地区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妊娠阶段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参考区间。方法选取健康妊娠妇女468名,其中早孕123名、中孕158名、晚孕187名。另选取健康非妊娠体检妇女122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CI值)、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计数检测,建立TEG参数参考区间,并对凝血四项及PLT计数与TEG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R值、K值逐渐降低,α角、MA值、CI值逐渐升高。早孕组各TEG参数虽较对照组有高凝状态的变化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对照组比较,除MA值外,R值、K值、α角及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R值、K值降低,α角及CI值升高。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各TEG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R值、K值降低,α角、MA值及CI值升高。中孕组、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除α角显著升高(P0.05)之外,R值、K值、MA值、C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晚孕组比较各TEG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APTT、TT外,R值、α角、MA值与传统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建立适合本地区妊娠妇女TEG参数参考区间可提高TEG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下肢静脉栓塞筛查方面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随机抽选140例同时做常规凝血试验和TEG的血管外科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产生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TEG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中初始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R)值、纤维蛋白原(Fib)值、D-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4、5.56,H=58.38,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EG中R值与常规凝血实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D呈正相关(r分别=0.32、0.47、0.21,P均<0.05),最大振幅(MA)值和Ang角与Fib呈正相关(r分别=0.52、0.22,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凝血试验与TEG检测可以更加准确评估血液凝固状态,排除下肢静脉栓塞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汤晓静  郁胜强 《检验医学》2011,26(8):508-511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凝状态中的关系,评价TEG在CKD患者高凝状态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67例CKD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按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标准分成3组[CKD1~2期20例、CKD3~4期20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27例]。检测所有患者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结果凝血功能各指标和血小板(PLT)计数在CKD1~2期、CKD3~5期及ESRD患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D患者及CKD3~5期患者TEG结果中的R值、K值均较CKD1~2期患者显著降低,夹角(Angle)、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 I)值显著升高。提示CKD 3~5期及ESR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结论与其他常规凝血指标比较,TEG是反映CKD患者高凝状态的一个更为敏感的指标。根据TEG得到的不同高凝状态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抗凝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五项评估肝硬化患者出血或血栓形成风险,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身体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TEG及凝血五项。依据临床表现、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及腹部CT血管造影(CTA)结果,统计患者出血及血栓形成情况及相应实验室参数。结果肝硬化出血及无出血患者TEG及凝血五项参数中,纤维蛋白原(FIG)、血小板计数(Plt)及TEG中的CI、MA、Angle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以及TEG中的R值、K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相比,出血者Angle、MA、CI明显降低,K、R值升高(P0.05),提示低凝。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血栓形成及无血栓形成患者均表现为PT、INR、APTT延长,D-D水平升高,Plt、FIG水平下降。血栓形成组较无血栓形成组Plt、D-D上升更加显著(P0.05)。血栓形成组Plt、D-D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5)。肝硬化无血栓形成患者MA、CI均下降,K值、R值明显延长,而血栓形成患者MA、CI上升,K值、R值缩短(P0.05),提示高凝。结论常规凝血五项联合TEG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微环境失衡,是评估出血或血栓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将92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3组,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TEG指标在2组间的变化。结果:13组间住院天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白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白细胞在3组间呈逐渐增高趋势;23组间PT、APTT、TT、FIB、INR、D-Dim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脓毒症休克组D-Dimer较前2组增高;33组TEG指标(R、K、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及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K、α角、MA、血小板功能、CI值均低于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R值均低于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及CI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存活组与死亡组R、K、α角、MA、血小板功能值、CI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呈凝血紊乱状态,进行TEG检测利于凝血状态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重症肺炎患者76例,按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分为非危重症组(21例)、危重症组(32例)、极危重症组(23例);随访2个月,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TEG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随着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PT、APTT明显延长,PLT水平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T、APTT水平较存活组升高,PLT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随着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K值、R值增加,MA值及α角减小(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K值、R值升高,MA值及α角降低(P0.05)。TEG指标中K值与PT、D-D呈正相关(r=0.605、0.512,P0.05),与PLT呈负相关(r=-0.719,P0.05);R值与D-D呈正相关(r=0.601,P0.05),与PLT呈负相关(r=-0.487,P0.05);MA值与PT、APPT呈负相关(r=-0.645、-0.546,P0.05),与FIB、PLT呈正相关(r=0.786、0.795,P0.05);α角与PT、APPT呈正相关(r=0.697、0691,P0.05),与PLT呈负相关(r=-0.726,P0.05)。结论 TEG指标与重症肺炎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TEG检测,有利于对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水平血小板(PLT)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常规凝血检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围手术期PLT减少症患者69例,PLT正常患者35例和PLT增高患者35例。分析其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成块时间(K),血细胞凝集成块速率(Angle),凝血块的最大强度(MA)]与常规凝血检测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PLT计数]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水平PLT的患者PLT计数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PLT计数呈正相关的TEG参数有:MA(r=0.57,P0.0001),Angle(r=0.54,P0.000 1),CI(r=0.57,P0.0001);R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27,P0.000 1)。PLT计数与PT,APTT值无相关性。PLT轻度缺乏组[(87.34±10.43)×10~9/L]和正常组[(198.47±45.30)×10~9/L]PLT计数与MA(r=0.48,0.61,均P0.01)和Angle呈正相关(r=0.53,0.51,均P0.01),PLT重度降低组[(39.33±10.63)×10~9/L]和升高组[(330.34±35.43)×10~9/L]PLT计数与MA(r=0.26,0.15,均P0.05)和Angle(r=0.20,0.24,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正常和轻度PLT降低患者PLT计数与CI,Angle和MA呈显著正相关,与PT,APTT值无相关性;但在PLT中重度降低和PLT升高患者中,PLT计数与以上参数不相关,PLT中重度降低或者升高患者中PLT计数不能反应其聚集功能,MA更能敏感反应PLT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指导临床输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220例患者的TEG、凝血四项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将TEG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和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PL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Kappa一致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输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与PT、APTT均呈正相关(P均0.01),K与Fib和PLT均呈负相关(P均0.01),α-Angle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MA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R与PT、APTT判断是否低凝的Kappa值分别为0.205和0.338(P均0.01),K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432和0.481(P均0.01),α-Angle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323和0.497(P均0.01),MA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510和0.587(P均0.01);R、K、α-Angle、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835、0.833、0.786,PT、APTT、Fib、PL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55、0.736和0.855。结论 TEG与凝血试验及PLT检测结果相关,但一致性不强;凝血四项和PLT检测结果预测输血总体优于TEG,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指导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 TEG)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8例胸心外科患者,在胸心外科手术后检测普通TEG和hm TEG,两组结果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其中,31例患者同时检测了活化凝血时间(ACT),将ACT值与hm TEG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普通TEG和hm TEG各参数比较,最大振幅(MA)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K、Angle和CI(凝血综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与K、△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0、0.536,P0.05;ACT与Angle、MA、CI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3、-0.323、-0.334,P0.05;ACT与R不相关。结论hm TEG在监测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及判断肝素残留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PAg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集的120例ACI患者(ACI组)与60例健康对象(健康组),检测两组TEG参数(用血栓弹力仪测定),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成块时间(K)、血细胞凝集成块速率(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凝血块的最大强度(MA);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D-D(胶体金法检测)、PAgT(用血液聚集仪检测)。结果 ACI组的R(5.36±0.95 min),K(2.34±0.98min),PT(11.88±1.67 s)低于健康组(6.20±1.28 min,2.87±0.87 min,12.40±1.82 s),(t=4.962,3.547,1.911,P均0.05);ACI组的α角(61.65°±7.84°),CI(-0.21±1.11),MA(58.94±6.14 mm),D-D(0.34±0.08 mg/L),PAgT(66.9%±6.8%),FIB(4.41±0.96 g/L)均高于健康组[α角(56.02±6.94)°,CI(-1.50±1.30),MA(53.86±7.85 mm),D-D(0.24±0.06 mg/L),PAgT(55.4±7.0)%,FIB(2.87±0.88 g/L)],(t=4.714,6.209,5.583,8.550,10.592,7.039,P均0.05);ACI的D-D,PAgt与TEG参数R,K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1,-0.470,-0.504,-0.488,P均0.05);ACI的D-D,PAgt与TEG参数α角,CI,MA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8,0.395,0.427,0.391,0.436,-0.482,P均0.05)。结论 TEG各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I患者的病情程度,且与患者血浆D-D,PAgt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凝血实验(CCT)与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价值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度。方法:选取本院临床各个科室2018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入院的患者150例,均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另采用TEG评价患者凝血功能,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评价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R值与PT正相关(r=0.296,P<0.01),R值与APPT正相关(r=0.369,P<0.01),R值与FIB负相关(r=-0.257,P<0.01),K值与Fib负相关(r=-0.509,P<0.01),K值与TT正相关(r=0.318,P<0.01),Angle角与Fib正相关(r=0.506,P<0.01),Angle角与TT负相关(r=-0.237,P<0.05),CI值与PT负相关(r=-0.236,P<0.05)。与PT和Fib相比较,TEG参数R值更能反映病人的低凝状态,敏感性更高;与Fib和TT相比较,K、Angle更能反映病人低凝状态,敏感性更高。结论:TEG检查凝血功能的部分指标与常规凝血检查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二者一致性较差,灵敏度均较低且互相不能替代,临床可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综合判断检测结果,以更准确的检测临床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16例作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和TEG参数的差异,分析凝血指标与TEG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0.5h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α角、综合凝血指数(CI)与血凝块强度(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LY30、α角、CI、G与PT、APTT、PT-INR呈负相关,而与FIB、D-D呈正相关;R值、K值与PT、APTT、PT-IN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FIB、D-D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监测和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显著,且对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评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常规凝血指标与血栓弹力图(TEG)主要参数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反映人体凝血状态的共性及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该院965例住院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切线与水平夹角(α-Angle)、最大振幅(MA)及凝血指数(CI)结果。对TEG主要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FIB与K和α-Angle低度相关(r=-0.450、0.466),FIB与MA和CI中度相关(r=0.625、0.501),PLT、TT与K、α-Angle、CI低度相关(0.316≤|r|0.463)。常规凝血指标正常患者组FIB与K、α-Angle、CI低度相关(0.318≤|r|0.373),FIB与MA中度相关(r=0.517),PLT与MA低度相关(r=0.381)。常规凝血指标异常患者组FIB、PLT、TT与K、α-Angle低度相关(0.358≤|r|0.458),FIB、PLT与MA、CI中度相关(0.523≤|r|0.698),TT与MA中度相关(r=-0.500),与CI低度相关(r=-0.448)。结论常规凝血指标与TEG的相关性集中在反映血凝块形成的FIB、PLT、TT与K、α-Angle、MA、CI之间,且常规凝血指标正常患者指标间相关程度较弱,常规凝血指标异常患者指标间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