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7月暴发流行的XDR肺炎克雷伯菌15株和同时期分离的敏感肺炎克雷伯菌30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菌株毒力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并比较分析2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XDR肺炎克雷伯菌株与敏感菌株形成生物膜A590 nm值分别为0.505 3±0.291 2和0.429 8±0.235 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8)。15株XDR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荚膜多糖基因,而敏感菌株中荚膜多糖基因wzy-K2、wzy-K3和wzy-K57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3%和6.7%。其他毒力相关基因ure A、wab G、mrk D、fim H和uge在XDR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检出率均为100.0%,除上述5种毒力基因外,仅1株XDR肺炎克雷伯菌检出kfu BC毒力基因(6.7%)。而敏感菌株中kfu BC、rmp A、wca G、all S、iuc B、iro NB和mag A中检出率分别为20.0%、20.0%、10.0%、16.7%、40.0%、10.0%和10.0%,毒力基因iuc B检出率与XDR菌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4,P=0.012)。结论 XDR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敏感菌株间无明显差异,其毒力谱较为单一,携带的毒力因子种类亦较敏感菌株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分离的不同耐药表型肺炎克雷伯菌(KP)生物膜形成能力与RyhB基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呼吸道感染分离的46株KP,检测菌株的耐药性,构建KP体外感染模型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KP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PCR法扩增RyhB基因.结果 46株KP根据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株,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 )。同时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0μg/m L ,在30μg/m L浓度下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生物膜形成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分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常见耐药基因及耐药性比较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8 月~ 2021 年12 月下呼吸道分离的200 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K-B 法)进行菌株抗生素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采用毒力基因iucA,rmpA 和peg-344 均阳性的菌株定义为hvKP,其余菌株定义为cKP,比较分析hvKP 和cKP 的耐药性。结果 200 株肺炎克雷伯菌中,hvKP 91 株,占比45.50%;cKP 109 株,占比54.50%。hvKP 和cKP 耐药菌株中的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 耐药基因均以blaSHV,blaTEM,blaCTX-1 group(1,3,15)为主要基因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均以qnrS,acc(6’)- Ⅰ b,qnrB 为主要基因型。hvKP 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低于c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10.38,11.80,10.11,7.44,24.34,21.42,均P < 0.05);qnrS 基因在hvKP 中的阳性率低于c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01)。结论 下呼吸道分离hvKP 与cKP 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主要基因型一致,但是hvKP 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低于cKP,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银染法与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株生物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方法 对经Vitek-2鉴定的150株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生物膜形成实验,分别经银染和结晶紫染色,再随机挑选20株进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15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银染法生物膜检出率为38.7%.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100%.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10株菌中生物膜检出率为45%.其敏感性100%,特异性7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银染法和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均可用于生物膜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黏附因子基因mrkD的分布率,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相关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物膜形成试验采用96孔板培养法(生物膜产生载体使用医用硅胶膜):每孔加入300μl LB和50μl 0.5麦氏浓度的过夜培养菌,同时放入无硅油的医用硅胶膜(0.2mm)为载体,37℃静置培养48h,取出硅肢膜待银染于电镜观察。应用银染法、扫描电镜和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mrkD基因。结果临床15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体外医用硅胶膜上生物膜总产生率为44.7%,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间无显著性差异。9.3%的菌株携带mrkD基因。mrkD阳性株均来源于痰标本。结论伴随有医用器械的使用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中应积极考虑生物膜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体外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方法。方法用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高分子滤膜肉汤培养法和输液管肉汤培养法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通过菌落计数判断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培养5和10d后,3种方法的菌落计数分别是:(1.32±0.26)×109CFU/mL,(0.22±0.026)×109CFU/mL,(0.15±0.025)×109CFU/mL和(3.68±0.51)×109CFU/mL,(0.24±0.022)×109CFU/mL,(0.20±0.035)×109CFU/mL。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P<0.01)。结论用高分子滤膜琼脂培养法制备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操作简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胞外多糖的抗生物膜活性.方法 96孔板筛选分泌具有抗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活性物质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煮沸法、酶处理法、高碘酸钠氧化法分析抗生物膜活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乙醇法粗提胞外多糖,浓硫酸-苯酚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胞外多糖含量,稀释法探索抗生物膜活性是否具有浓度依赖性;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肺炎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P)分离株和医院环境KP分离株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医院2021年收集的49株肺炎患者KP分离株和2株医院环境KP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其耐药表型;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质粒、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基于core-SNPs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优势流行型菌株的进化特征。结果 感染KP的肺炎病患者大部分有基础病(87.76%),年龄>50岁(89.80%)。51株KP耐药表型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存在优势耐药谱。携带的质粒主要为IncR、IncFⅡ(pHN7A8)和ColRNAⅠ,且IncFⅡ(pHN7A8)的pMLST为F33:A-:B-型。拥有优势分子血清型和MLST的菌株与优势耐药表型的菌株完全重合,为O2aK64-ST11 CRKP株。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显示,51株KP中2株菌株携带脲酶基因ureB。全部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严重,且检测出10种不同亚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家族(bla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医院分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共检测肺炎克雷伯菌196株,有62株可判定为Hvkp,检出率为31.6%。62株Hvkp中毒力基因peg589、iroB、p-rmpA、p-rmpA2和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88.7%、93.5%、96.7%、88.7%和66.1%,血清荚膜型K1和K2的检出率均为30.6%。Hvkp菌株对绝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而经典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对绝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上。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Hvkp构成比很高,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经典菌株,提示应重视监测Hvkp菌株的耐药性,防止其在临床播散。  相似文献   

11.
杨朋  旷凌寒  罗美  谢静  李新丽 《华西医学》2021,36(8):1037-1043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毒力基因及其高毒株分布状况,并评估用单个基因检测以预测高毒型KP(hypervirulent,HvKP)的性能.方法 搜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的376株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KP的12个毒力相关基因(entB、irp2...  相似文献   

12.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菌株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Phoe-nixTM-100系统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氯己定-磺胺等22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证实。结果5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而对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60%。53株肺炎克雷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aac(3)-Ⅱ、aac(6′)-Ⅰb和ant(3″)-Ⅰ的阳性率分别为90.6%、49.1%和24.5%。而氯己定-磺胺(qacE△1-sul1)基因的阳性率达90.6%。18株肺炎克雷伯菌聚类分析显示有2株菌为同一克隆株,其耐药表型基本一致。结论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等耐药基因,同一克隆株易传播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B-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75株肝脓肿患者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系统检测耐药性;PCR法检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75株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6%,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4%,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血清型分布以K1型(62.7%)为主,其次为K2型(21.3%),其他型别K5、K20、K54及K57均占2.7%,4株(5.3%)未分型。毒力基因以rmp A和aerobactin检出率最高,分别达98.7%和97.3%,其次为kfu(68%)、wca G(66.7%)和all S(57.3%)。K1血清型菌株中以rmp A、wca G、aerobactin、kfu和all S 5种毒力基因同时携带为主,占83%;K2、K20和K57型菌株的主要携带模式为rmp A+aerobactin;K5型为rmp A+aerobactin+kfu;K54型为rmp A+aerobactin+wca G。结论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K1、K2型是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rmp A和aerobactin检出率最高,K1血清型毒力基因检出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 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机制中铁载体毒力基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睿辉  杜艳 《华西医学》2020,35(8):991-9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基因研究与耐药性的关系,为细菌耐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月12月在该院住院的儿科患儿,从粪便、痰液、血液、组织液等标本中分离获得鉴定肺炎克雷伯菌144株,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基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的外排泵基因检出率为0.0%~86.8%,阳性率最高为AcrAB-TolC,最低为qepA。检出外排泵基因3~6个,检出耐药药物品种1~10个,耐药药物品种数与外排泵基因存在正相关性(r=0.412,P0.05),qacE△1-sull的耐药药物品种数高于其他类型的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基因与耐药性存在相关性,外排泵类型、数量都会增加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致病性强,导致的感染多以严重的原发性肝脓肿为首发症状,并可合并眼内炎、败血症等其他部位的迁徙性感染.虽然传统观点认为hvKP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对多种药物耐药的hvKP菌株,高毒力与高耐药的重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对hvKP的流行现状、毒力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周君辰  李娟  周海健  邢欢  董爱英 《疾病监测》2022,37(11):1474-1477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克雷伯菌属中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是从传统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高毒力、高黏液性的侵袭性细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引起肺炎、肝脓肿、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流感染,严重时还可导致脓毒血症等危急重症,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 为更好地了解hvKP特性,对其流行现状、高毒力相关因子、耐药以及相关机制等进行综述,以助于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hvKP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