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黄酮类化学成分(neoflavonoids)是黄檀属Dalbergia植物的一类特征性成分。据文献统计,迄今已有59个新黄酮类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按其基本骨架,主要分为黄檀酚类、黄檀醌类、黄檀内酯类、苯酰苯类及其他类。现代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雄性激素、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对黄檀属植物新黄酮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黄檀属植物综合利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降香黄檀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了降香黄檀适宜生长区域,为确定降香黄檀种植产区及合理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以道地产区海南省东方和昌江野生降香黄檀分布点的适宜生长环境因子,如气温、海拔、土壤和降水量等为依据,对降香黄檀的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中国台湾5省区,共147个县市,总面积60 111.2 km2为降香黄檀适宜产区.其中海南及广东、广西南部是最适宜分布的集中区.结论 降香黄檀适宜区分析结果与历代本草记载产地及现代引种成功实践相吻合.研究方法为降香黄檀的引种和扩种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降香为我国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降香黄檀的心材,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为寻找降香药材替代品,该课题组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方法,对其同属植物阔叶黄檀心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出新黄酮类成分16个,包括8个黄檀酚类(1~8)、3个黄檀醌类(9~11)、2个黄檀内酯类(12,13)、2个苯酰苯类(14,15)、1个其他类型新黄酮(16),其中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8,14,15为首次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且16个新黄酮类成分中有10个与文献报道的降香药材中新黄酮类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4.
降香黄檀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中药材降香黄檀进行规范化栽培的研究。通过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T.chen进行引种,并按中药材规范化管理(GAP)的要求进行大面积试种,对降香黄檀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田间栽培管理和采收加工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制定生产规范。经大面积试种发现,降香黄檀在粤东地区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因此在粤东地区发展中药材降香黄檀的大面积种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李书渊  刘心纯 《中草药》1998,29(6):406-409
通过对印度黄檀心材与进口降香商品药材在性状、显微、理化等几个方面的比较鉴别,认为现今进口降香非印度黄檀心材,否定了以往文献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黄檀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醌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成骨活性、脑保护作用、止泻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黄檀属植物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RAPD标记对降香黄檀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44 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具有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对6个居群的77份降香黄檀样品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3个位点,多态位点18条,占 54.55%。物种水平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3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37,以上三个指标在居群水平的平均值依次为:40.9%、0.1353、0.2048。结果表明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认为其资源濒危主要源于乱砍滥伐,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叶片生长速度。方法通过室内考察,测定降香黄檀种子千粒重、发芽率,采用不同处理进行贮藏条件试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速度进行连续观测记录。结果对于保持降香黄檀种子(去果荚)活力,在冰箱冷藏(12℃)条件下比保存在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能够贮藏更长时间;对降香黄檀种子不同处理可以改变其发芽率,但效果都没有带荚直播发芽率高;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前期较快,达5~9片叶/月,后期速度降低并逐渐开始分枝。结论降香黄檀种子带果荚低温保存效果较其他保存方法好;降香黄檀带果荚直接播种较其他处理发芽率高;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移栽后两个月达到最快。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APD标记对降香黄檀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44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具有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对6个居群的77份降香黄檀样品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3个位点,多态位点18条,占54.55%。物种水平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3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37,以上三个指标在居群水平的平均值依次为:40.9%、0.1353、0.2048。结果表明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认为其资源濒危主要源于乱砍滥伐,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茎部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模型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斜叶黄檀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肉桂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檀亭F(1)、2-羟基异尖叶军刀豆苏合香烯(2)、异尖叶军刀豆苏合香烯(3)和黄檀亭C(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斜叶黄檀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显示出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23.6μmol/L。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降香檀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做了综述。降香檀是蝶形花科檀属植物,为海南特有植物。降香檀的心材降香既是一种药材,又是一种名贵香料。降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及桂皮酰酚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炎、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对降香檀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对开发新药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阔叶黄檀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黄檀属植物中阔叶黄檀(Dalbergia latifolia)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阔叶黄檀心材50.0 kg,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浸膏经水分散,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得到上述4个萃取部位。然后分别采用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C18色谱柱(ODS)及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各个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理化分析、波谱分析及质谱分析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鉴定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1),β-sitostenone(2),β-sitosterol(3),豆甾醇(4),β-香树脂酸乙酸酯(5),β-香树脂醇-3-棕榈酸酯(6),3-乙酰齐墩果酸(7)。结论:化合物1,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阐明阔叶黄檀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该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降香为豆科黄檀属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化学及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从传统提取分离鉴定和在线鉴别角度,对降香中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降香药效作用的深入研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0.85,1.7,2.6 g·kg~(-1)),共8组,每组8只,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鸡蛋清致足肿胀和小鼠痤疮模型研究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2种黄檀属植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两粤黄檀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5,10,40 g·L~(-1),斜叶黄檀的MIC分别为2.5,2.5,20 g·L~(-1)。2种黄檀属植物的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斜叶黄檀高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由鸡蛋清致炎3,4,6 h后的足肿胀度(P0.01);斜叶黄檀中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混合菌液引起的耳肿胀度(P0.01)。结论: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均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斜叶黄檀素A(1a)、斜叶黄檀素B(1b)、2’-甲氧基-4’-羟基-α,β-二氢查耳酮(2)、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8-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4)、黑黄檀素(5)、黄檀素(6)、6-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赝靛黄素(8)、8-O-methylretusin(9)、二氢芒柄花黄素(10)、2’-甲氧基-4’-羟基查耳酮(11)、5,7,3’-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2)。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异黄烷对映异构体,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斜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a+1b)、3~4、6~7、9~12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相当。  相似文献   

16.
降香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为混杂,至今基原仍存在较大争议。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面进行考证可知,降香本名降真香,历代本草中多以降真香为正名记载,自明代《本草纲目》将降香作为降真香的简称,后至清末、民国时期逐渐以降香作为药材正名。从古至今降香基原历经变革,古代(1840年前)国产降香基原考证为黄檀属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斜叶黄檀D. pinnata (Lour.) Prain、两粤黄檀D. benthamii Prain、滇黔黄檀D. yunnanensis Franch.等能够产生香材的藤本植物,进口降香基原则考证为黄檀属印度黄檀D. sissoo DC.、小花黄檀D. parviflora Roxb.等具有心材的木本植物;由于降真香(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植物名与药材名相同,1840—1948年部分著作误将山油柑作降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首次收录降香,规定其基原为降香檀D. odorifera T. Chen。据记载,古代国产和进口降香均无明确道地产区;1949年至今,唯一道地产区为海南省。历代本草记载,进口降香以颜色红且香气甜而不辣,或颜色紫而油润者入药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降香檀心材替代进口降香入药,其品质以颜色紫红、质地坚硬油润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降香炮制方法包括将其刮下碾成细末和烧存性;近现代以加工成细粉或镑片为主。考证结果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阔叶黄檀干燥心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7-羟基-6-甲氧基黄酮(3)、pterosonin E(4)、3,4,4′,7-四羟基黄烷(5)、异甘草素(6)、2′,4′-二羟基查尔酮(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与鉴定黄檀属植物交趾黄檀心材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PLC RRHD SB-C_(18)色谱柱(3. 0 mm×100 mm,1. 8μm),流速0. 3 mL·min~(-1),进样量1μL,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0. 01 min,5%B;0. 01~2 min,5%~22%B;2~28 min,22%~35%B;28~45 min,35%~44%B;45~55 min,44%~100%B;55~57 min,100%B;57~57. 10 min,100%~5%B);选择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采集范围m/z 100~1 500。结果:从交趾黄檀心材的甲醇提取物中初步鉴定了101个化学成分,包括22个黄酮类,34个异黄酮类,15个新黄酮类,18个其他类型黄酮和12个其他类成分。结论:UPLC-Q-TOF-MS/MS技术方法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交趾黄檀心材中的化学成分,交趾黄檀心材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黄酮类和新黄酮类成分,对揭示其内在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作为潜在的中药新资源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沈丹  杨学东 《中草药》2018,49(4):970-980
白千层属Melaleuca L.植物含有挥发油类、三萜类、鞣质类、黄酮类及糖苷类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诸多药理活性。对白千层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