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肺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血压下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心动过速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在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河南省鹤壁市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试验组予以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血氧分压(PaO_2)]、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功能残气量)]及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CD8^+、CD8^+、CD3^+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 30%(42/46)高于对照组76. 09%(35/46),差异有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p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PaO_2水平较高,PaCO_2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PEF、FEV_1%水平较高,功能残气量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 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CD3^+水平均较高,CD8^+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13.04%(6/46)与对照组4. 35%(2/4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联合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有效调节血清T细胞亚群,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周荃 《系统医学》2023,(14):48-50+62
目的 探究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后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3年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更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 对AECOPD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法,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银娇  黎小华  李维 《大医生》2023,(23):59-62
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参数、心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氧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行HFNC)和对照组(30例,行鼻导管吸氧氧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肌损伤标记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CysC)]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和SaO2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80例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以及改良呼吸困难评分(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均降低,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费用、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皮疹、恶心、肌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缓解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入院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患者给予常规的COPD治疗(对照组,30例),第2组患者(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口服。检测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通过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急性发作次数减少(P<0.05);同时,实验组CRP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的加用有助于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HHFNC)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9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研究组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氧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T1)、治疗1 d后(T2)及治疗3 d后(T3)血气分析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T1及治疗7 d后(T4)肺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研究组pH、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HR和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pH、PaO_2、PaCO_2、RR和HR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及PaO_2水平随时间推移而升高,PaCO_2、HR和RR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同一指标组内不同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研究组最大呼吸第1秒呼出气量(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和最大呼吸峰流速(PEF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FEV1、FEV1%和PEFR均较T1时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HR、RR及肺功能,而且安全性良好,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9.
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全身性呼吸操进行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对两组肺功能指标值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MVV和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性呼吸操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肺康复计划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学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控制性氧疗以及呼吸康复训练指导的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呼吸道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结果观察组通过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后在肺功能的1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道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合理的综合性肺康复计划对患者的肺功能、呼吸道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的提高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肺气肿经内科微创肺减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变化,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4-12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完成。20只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入胰弹性蛋白酶的方法复制肺气肿。手术组在X射线下插导管至右肺中下叶肺段,然后注入生物蛋白胶0.5mL,造成肺段不张;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插管,注入0.5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手术后2周分别采用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肺功能并进行血气分析,比较肺功能和血气的变化。结果:①手术组术后有1只动物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动物饮食正常,体质量没有减轻,没有出现缺氧以及呼吸困难等体征。两组动物造模后形成中度肺气肿,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②肺功能:手术组手术后功能残气量用力呼气时间、最大用力呼气中期时间、吸气气道阻力、呼气气道阻力、功能残气量明显低于或短于造模后(P<0.05~0.01);第0.4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第0.6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呼出50%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呼出75%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用力呼气峰值流速、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动态肺顺应性明显高于造模后(P<0.05~0.01)。对照组第0.4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第0.6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低于造模后(P<0.05),最大用力呼气中期时间明显长于造模后(P<0.05)。③血气分析:手术组手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H值明显高于造模后(P<0.05~0.01)。对照组手术后动脉血压氧分压明显低于造模后(P<0.05)。结论:肺气肿兔经内科微创肺减容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血PaO2、pH和PEF、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血PaCO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升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总结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如祛痰、平喘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有氧运动、胸部物理治疗、氧气治疗等。规律治疗6个月,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动脉血气分析、6 min步行实验进行对比,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尼可刹米及洛贝林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尼可刹米及洛贝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液酸碱度(pH)、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一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0)、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7 d后PaO_2、pH较高,PaCO_2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FVC[(4.69±0.21)L]、FEV1.0[(4.17±0.10)L]高于对照组[(4.41±0.18)L,(4.02±0.11)L,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尼可刹米及洛贝林治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田鑫  马璐  杜光 《大医生》2023,(3):57-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及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宁江吉林油田江北医院接收的8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HFNC呼吸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插管率、治疗失败率、病死率及鼻面部皮破损发生率)、转归指标[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气道护理次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比治疗前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比治疗前低(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COPD-FA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COPD-FAR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分析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PEF)、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13(IL-13)、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O_2、FEV1、PEF、FEV1/FVC、SOD均高于对照组,PaCO_2、IL-13、IL-18、hs-CRP、PGE2、sICAM-1、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COPD-FAR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清除炎性因子,保护肺组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27-528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茶碱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先行常规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w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w后,两组肺活量(FVC)、第一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pH值均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茶碱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动脉血气水平,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EF、MMEF、FEV_1/FVC、FEV_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总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给予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给予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预测值(FEV1%预测值),以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误吸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谵妄发生率、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长于观察组[(15.38±0.87)d vs.(13.37±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0,P0.05);观察组的治疗耐受度评分[(1.27±0.41)分]低于对照组[(2.7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5,P0.05)。结论 COPD患者在拔管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数,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慢性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某院收治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34例,根据就诊顺序分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噻托溴铵治疗,研究组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检测两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氧分压[p(O_2)]、氧合指数[p(O_2)/FiO_2]水平较高,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较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