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68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4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心房颤动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维持窦性心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下降幅度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与治疗前明显降低,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期维持窦性心律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显著,降血压方面效果与氨氯地平作用相似,不仅能够有助于降低和控制血压,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d,4周后复诊,血压未达标者加服双氢克尿塞12.52~5mg至8周结束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血压降低情况,心率改变,血肌酐水平变化,性功能评定,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收缩压降低(14±6.8)mmHg,舒张压降低(16±3.7)mmHg(P均<0.01).41例男性患者完成治疗前后国际勃起指数问卷调查,治疗前积分为(15.73±5.6)分,治疗后为(18.8±5.0)分( P<0.05),治疗前后心率和血肌酐改变不显著(P 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可提高男性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剂量缬沙坦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常规剂量缬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大剂量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使用常规剂量缬沙坦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00例接受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房颤复发情况,分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前后径、电复律方式、转复窦律与房颤复发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持续时间和转复窦律方式与房颤复发相关(均P<0.05)。结论异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直接转为窦性心律及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临床上应该对房颤的患者行早期射频消融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390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分为血栓栓塞组(26例)、无血栓栓塞组(364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原... 相似文献
6.
杨国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2,(15):1-4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时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心房颤动发作状况、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时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成为房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栓性卒中是房颤成功消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有症状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 ~5%,而无症状,仅常规消融后头部MRI或CT检查发现的栓塞可能更多[1],因此对于消融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不容忽视.而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抗凝策略国内外尚无定论.笔者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采取用药护理,术后常规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加强后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均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99例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中行RFCA获得成功者93例,成功率93.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4%,1年内复发率为2.2%。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射血分数、QTd及心室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以AVNRT和AVRT疗效最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并每周测量一次血糖并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选取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80mg/a,如4周无效加至160mg/d,至8周。每2周随访血压心率,观察服药前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缬沙坦降压总有效率达93%,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缬沙坦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同时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牛瑞霞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301-301
对采用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肌瘤进行靶位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过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法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第12个月的时候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120例患者在6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的79例,痛经消失的68例,下腹不适,以及直肠、膀胱受到压迫的症状最终都消失的患者71例;12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12个月时,月经恢复正常的患者98例,痛经消失的79例。下腹不适,以及直肠、膀胱受到压迫的症状最终都消失的患者81例。采用射频消融术为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肌瘤体积以及子宫均发生进行性的缩小,在治疗后的第6个月肌瘤缩小率为68.97%,子宫缩小率为41.86%;第12个月,肌留缩小率为75.86%,子宫缩小率为46.98%。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术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靶位治疗不仅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创伤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晚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就诊我院的10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复发心房颤动的情况,对复发和未复发病例对比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有无房扑、CRP增高、左房内径、左室大小、LVEF、术后48 h内房颤复发率、术中电复律、破碎电位消融及术后应用ARB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项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有39例术后48 h内复发房颤;随访中发现共有38例患者在3个月后出现房颤,其中男性26例。组间分析发现年龄大小、左房内径和术后48 h内复发房颤等三个因素与房颤3个月后复发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术后48 h复发房颤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晚期复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指标(p<0.05),而年龄及左房内径与房颤复发并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 48 h内复发房颤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观察患者手术远期成功率及有无不良反应,并分析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27例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共94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33例患者复发,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4.02%(94/127)。复发患者中11例接受再次消融并成功,两次消融成功率82.68%(105/127),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56.52%(13/23),阵发性心房颤动成功率为88.46%(92/104)。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类型、左房内径、病程、早期复发、体质量指数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类型和左房内径是预测其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心房颤动类型、左房内径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4月医院就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电复律在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万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复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0例入治疗组,同期随机的10例瓣膜置换术合并房颤患者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PB(体外循环)时间、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评价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超声显示左心房比术前明显缩小,治疗组术后1、3、6个月窦性心律分别为80.0%、90.0%、80.0%,对照组分别为10.0%、10.0%、0%。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缬沙坦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新型药物。我们于1999年12月开始使用该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通过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对其降压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