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1采用PVP治疗的34例脊柱转移瘤,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QOL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出现椎体前方侧漏,4例出现椎体侧方渗漏,3例出现椎间隙侧漏。未出现骨水泥渗入椎管、脊髓神经损伤与压迫、局部感染、骨水泥过敏、循环系统异常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增高,QOL评分较术后3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单纯PVP治疗,30例)和观察组(行RFA联合PVP治疗,32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ODI、KP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KP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7 d及1、3个月VAS评分及ODI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FA联合PVP较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并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联合椎体成形及椎弓根内固定(microwave abl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MWVPS)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脊柱外科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MWVPS治疗,而其他22例采用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MWVP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PVP组(P<0.05),但MWVPS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P<0.05),MWVPS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VP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4.9±1.0)个月。两组术后VAS、ECOG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VAS、ECOG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PVP技术治疗,观察组行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7 d、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6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NTx、ICTP、B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00%、3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率分别为12.00%、44.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3年,观察组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FA联合PVP技术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NTx、ICTP、BAP水平,减少骨水泥外渗情况的发生,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PVP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术中取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是目前常用的活检方法,但受到脊柱解剖、活检组织量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穿刺活检的应用[1]。近几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转移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2、3]。2007年4月~12月我们在应用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时术中取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联合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共62个椎体行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10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他肿瘤5例,全部患者均有腰背痛症状,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术后平均随访通过VAS评分法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48 h内疼痛明显缓解.1例出现骨水泥外漏,但无临床症状.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均无椎体进一步压缩、腰椎滑脱改变,优良率为96%.[结论]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创伤小,明显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27例行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RFA组)。PVP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7.0±8.5岁,PVP+RFA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9.0±7.6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评价患者功能状态,观察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并应用Kaplan-Meier法对全部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PVP组11.68±3.29个月,PVP+RFA组12.19±3.33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86±0.85分降至3.07±0.90分,PVP+RFA组从术前的7.67±0.96分降至2.96±0.94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疼痛明显缓解(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42.86%,PVP+RFA组为11.11%;PVP组肿瘤复发率为32.14%,PVP+RFA组为7.41%,两组骨水泥外渗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PVP+RFA组为13个月,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VP+RFA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取得与PVP相似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少骨水泥外渗及术后早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8.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155例,共251个椎体。颈椎1个,胸椎149个,腰椎101个。男性88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63.5岁(36~87岁)。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10例,181个椎体;开放性手术椎管减压脊柱内固定,结合术中骨水泥椎体成形或联合其他部位椎体成形45例70个椎体。所有患者术前有严重的腰背痛或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平均VAS评分7.6分(5~10分),术后第3d根据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术后2周时根据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损害和ECOG评估活动能力的改善。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每次随访均进行疼痛、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术中无1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平均VAS评分降至2.6分(1~4分),术后2周评估,有神经功能损害者39例,Frankel分级除2例外均有1级及以上的恢复。ECOG分级4级者18例,其中15例改善为3级;3级者92例,其中63例改善为2级;2级45例中13例改善为1级。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ml(3~7ml)。108(43%,108/25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9个在椎间隙,86个在椎旁或椎旁静脉,3个椎管内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术后患者均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平均随访20个月(3~36个月),122例死于原发病,33例带瘤存活。结论:对脊柱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方式的骨水泥椎体成形安全、简单,效果显著,减少了椎体置换或前路开放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2004年4月~2011年4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17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原发瘤切除后的孤立转移者,或肿瘤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者,以及脊柱严重不稳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共87例;对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者,不适宜开放手术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共90例。采用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PVP组共治疗242个椎体,基本无出血,中位手术时间70min;术后2d时VAS评分即有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3、6个月;ECOG评分在术后1周和3个月时均有显著降低;除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91/242)外,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开放手术组中位手术时间240min,中位出血量1600ml;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3、6个月;ECOG评分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均有显著降低;术前47例有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9例术后Frankel分级得到提高(83%);29%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患者(4/14)和60%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患者(20/33)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19.5%),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死亡3例(3.4%);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椎体转移瘤所导致的疼痛和轻中度不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应作为一线的姑息治疗方法;开放手术应限于原发瘤切除后的孤立转移有硬膜压迫或严重脊柱不稳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效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lO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腱反射异常8例,1例全瘫。[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4个月。15例患者疼痛缓解,lO例术前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正常;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6例能够行走,3例行走未恢复,但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肿瘤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23.8%。[结论]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或保护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顽固的脊柱疼痛。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脊柱转移瘤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及脊髓压迫,其外科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探讨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62例,包括颈椎转移6例,胸椎转移37例,腰椎转移19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1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43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9例,不完全瘫痪者24例。病变累及一个脊柱节段者43例,二个脊柱节段者14例,三具脊柱节段者5例。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94%)术后疼痛得到缓解。43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33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25例术前膀胱及直肠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术后12例膀胱及直肠功能明显改善。术前Frankel A、B级的患者,5例术后恢复到E级或D级,9例改善为C或D级。结论:从肢体功能减退到完全瘫痪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48h内完全瘫痪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完全丧失也提示预后不良。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脊柱转移一般预后较好,肺癌和肝癌的脊柱转移通常存活期较短。  相似文献   

12.
我院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38例接受PVP联合IMRT(PVP+IMRT组),38例接受单纯PVP(PVP组),30例接受单纯IMRT(IMRT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3组患者疼痛、脊柱稳定性和功能状态,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局部进展情况,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状况分析,Cox模型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3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0,P=0.061);治疗后1、3、6、12个月,3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VP+IMRT组疼痛较IMRT组改善明显(P0.016 7),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PVP+IMRT组及PVP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KP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33),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治疗后1、3个月3组间SIN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VP+IMRT组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脑或内脏转移、KPS、内科治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PVP+IMRT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好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改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附件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21年11月,对32例脊柱附件转移瘤行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注射。共49个脊柱附件溶骨性病变(17例单发,15例多发),在CT引导下行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注射。观察术后病变附件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术后1年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1例病椎附件骨水泥渗漏,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ADL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1例2个附件肿瘤进一步浸润并突入椎管内,1例1个附件肿瘤侵入相邻椎体内,其余附件及椎体未见肿瘤进一步浸润侵袭。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附件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可维持脊柱附件完整,同时延缓椎管内和椎体内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对21例脊柱转移瘤28个椎体行PKP联合RFA治疗,采用术前、术后当天、1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患者术前后服用止痛药的剂量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疼痛均缓解,术前VAS评分(7.5±0.5)分,术后当天VAS评分(3.0±0.5)分,术后1周VAS评分(4.0±0.5)分,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46.67,P=0.000).术中每个椎体填充骨水泥3.0~7.5 ml,平均4.5 ml.术后无皮肤灼伤、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余20例均入住肿瘤科行放疗及化疗.20例术后3个月VAS评分(4.5±0.5)分,15例术后6个月VAS评分(5.0±0.5)分.结论 PKP联合RFA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脊柱转移瘤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脊柱是转移性肿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胸椎最常见(70%),其次为腰椎(20%)和颈椎(10%)[1]。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腰背痛,脊柱不稳,可伴有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导致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完全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放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明显增高,约27%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1])。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尸检发现有脊柱转移瘤者超过2/3~([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PVP可迅速缓解脊柱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PVP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瘤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学者认为脊柱转移瘤手术适应证为预期寿命3个月以上且存在神经功能缺陷,但这种观点在临床上尚未达成共识。因此,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该文就脊柱转移瘤临床表现、病情评估、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肿瘤手术治疗后早期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8-07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0例脊柱转移瘤。结果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0d内未出现因手术导致死亡的相关情况,术中出血量平均761(5~3200)mL,原发肿瘤为肝癌、胃癌者术中出血量较多,平均1630(10~3200)mL,乳腺癌、食道癌、妇科肿瘤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平均373.05(5~2500)mL,手术时间平均192(60~465)min。40例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3(4~35)d。术后出现贫血26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脑脊液漏8例,一过性血小板减少11例,谵妄症2例,内科并发症1例。结论原发肿瘤类型为肝癌或胃癌、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易导致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后出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袋椎体成形术与传统PVP手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62例(84椎)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予以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PVP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2%(1/31),对照组为35.48%(11/3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出院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出院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中部相对高度均有所矫正,但观察组的矫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均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但网袋椎体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并起到良好的椎体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