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检查前采用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探究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率及呼吸训练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应用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能够提升检查图像质量,缩短检查以及准备时长,减少患者受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T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使得无创性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像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寻求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对保护受检者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降低辐射剂量技术及影响因素,以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现状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三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十分重要。因此,发明一种既无创、易使患者接受又有较高诊断准确性的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FFR)既有CCTA的无创性优势,又与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将就CT-FFR检查与其他常用冠心病检查方法的对比、CT-FFR检查的原理、诊断效能、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64排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通过宝石能谱64排CT进行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应用低剂量,对两组的参数测量值以及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的CT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和对照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碘摄入量、辐射剂量、对比噪声比均比对照组低(P<0.05),在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应用宝石能谱64排CT低剂量的方法可以降低平均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获得更好的对比噪声比,且不会影响图像质量,能有效满足临床中的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7.
申斯原  张健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04-4805
目的对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患者病例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并将每1例患者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1mm和3mm的重建,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1mm组检出钙化斑块48个,小钙化斑块42个;3mm组检出钙化斑块35个,小钙化斑块26个。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且不同重建厚度的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在诊治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颅内动脉瘤2例,脑血管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再行DSA血管造影检查与CTA血管检查吻合。结论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渐变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非侵袭性,可对疾病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4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诊断CABG后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评价搭桥血管241支,包含159支大隐静脉桥血管、82支静脉桥;241支搭桥血管中共闭塞77支,164支通畅;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CTA诊断闭塞特异度为95.73%(157/164),敏感度为98.70%(76/77),准确度为96.68%(233/241);诊断狭窄≥50%特异度为94.49%(120/127),敏感度为79.57%(74/93),准确度为80.50%(194/241)。与CAG结果比较,诊断闭塞一致性Kappa值=0.925,95%CI为0.799~1.051,诊断狭窄≥50%一致性Kappa值=0.596,95%CI为0.470~0.722,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CTA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来判断其成像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50例,检出率25%,其中38例为左前降支,9例为右回旋支及其分支,3例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现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津南医院收治的76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管腔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及狭窄程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0.6%、95.0%、93.6%、84.4%。结论在胸痛患者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①D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②D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2.3%、94.45%、89.5%、94.2%及77.95%,与SCAG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③DSCT对直径≥3.0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mm支架.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评价PCI术后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18例脑静脉畸形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对经CT扫描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结果:CT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脑静脉畸形的部位与病变形态;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血管的构成、引流静脉的方向和数目;并且能有效显示血管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CT血管成像操作经济、快速、简单、无创伤性,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作为检验金标准,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DCG)、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以及DCG+CCTA诊断,观察临床疾病检验结果以及不同检验方式检验效能情况。结果:19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132例,占比66.67%,检验中检出心肌灌注异常情况116个,25个固定灌注损伤,91个可逆性灌注减低区域。右冠状动脉供血区62个,左冠状动脉回旋肢支供血区54个;DCG+CCTA检验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CTA以及DCG单一检验(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采用CCTA以及DCG均能实现疾病诊断,但是将两种方式进行联合,其诊断效能较高,诊断结果更加精准,降低漏诊以及误诊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双源CT血管成像在骨盆骨折动脉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31例骨盆骨折患者行多排螺旋CT或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岁(17~54岁).对轴位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建(MPR)以显示血管与骨的解剖结构.[结果]CTA准确的显示了血管损伤的位置和性质,且三维容积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血管与周围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指导术前准备.31例骨盆骨折患者21例血管正常,10例异常.10例血管损伤包括2例动脉挫伤闭塞,5例假性动脉瘤影,3例明显造影剂外渗.[结论]CTA是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并对术前准备有重要指导意义.可基本取代传统的动脉导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128-slice spiral CT,128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进行对照研究,入组患者先期接受128SCT,且CT冠状动脉影像符合冠心病评估要求,并于1个月内接受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本组128SCT和CAG检查64例,共计256支血管,其中128SCT发现136支冠状动脉狭窄(LAD64支、LCX20支、LMA12支、RCA40支);与CAG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SCT与CAG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124支,其中LAD60支、LCX16支、LMA10支、RCA38支,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l%,阳性预测值为9l%,阴性预测值为97%。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128S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也明显增加,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2.19%,对照组有效率79.3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ET、sVCAM-1、sICAM-1水平降低明显,NO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排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者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64排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大致相同,但对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三维结构,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在指导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12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本实验共对840支冠状动脉进行对比性评估,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得出:64SCTCA总体敏感率96.7%;64SCTCA特异性率94.3%;64SCTCA假阳性率为6.6%;64SCTCA假阴性率3.2%。通过配对差方检验,P=0.054,因此,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64S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两种检查方法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SCTCA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对冠心病的一种筛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体模实验,探讨斑块性质和血管管径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血管狭窄显示准确性影响。方法使用心脏动态体模建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体外模型,模拟血管管径分别为2.5、3.0、3.5、4.0 mm,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设置为(346±13.6)Hu。模拟斑块CT值为(14±9.6)Hu和(712±15.1)Hu,用以模拟软斑块和钙化斑块,模拟狭窄程度分别为25%、50%、75%。使用64排螺旋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选择75%R-R间期单扇区重建。使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获得模拟冠状动脉最佳长轴位影像,在每段模拟血管狭窄影像上各选取10个位置测量管径和计算狭窄程度平均值。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模拟血管影像管径和狭窄程度与模型数据之间差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者间比较,用ANOVA进行多组数据的比较。结果经单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不同管径及狭窄的绝对测量值均与标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软斑块组狭窄的相对测量值(狭窄率)与标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所得钙化组狭窄率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软斑块与钙化组之间的绝对和相对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钙化组测量值高估了狭窄程度。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评价血管相对狭窄程度,但对钙化斑块的评价存在高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