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近期疗效、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中晚期肝癌患者20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TAE组与TACE组,每组104例。TAE组为单纯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组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与D-二聚体(D-D)水平、近期疗效、介入治疗次数及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病灶最大直径、AFP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D-D水平显著高于TAE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肿瘤客观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TAE组介入次数显著少于TAC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相近,TAE治疗可降低患者D-D升高水平,减少介入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F)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TACE联合RAF治疗,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TACE联合RAF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F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hemo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患者则采取TACE+复方苦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3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ACE的基础之上联合复方苦参,可以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67-1468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肝动脉栓塞(TAE)术,观察组行TACE术,将两组疗效、生存率及肝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及1年、2年内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TA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且对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故临床治疗还需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CT-RFA)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总结经验,奠定基础。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小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用TACE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CT-RF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前,ALT、AST、AF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AF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CT-RFA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和甲胎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前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行TACE后射频消融(RFA)、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TAI)后中药和生物治疗的2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治疗的疗效。结果 268例患者中1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58.2%。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2.7%和9.0%,其中术前行TACE和术后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41.7%、8.3%和64.7%、44.1%、23.5%,行TACE+RFA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11.1%,TACE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9.0%和9.5%,行TAI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为11.8%和0、0。手术前后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最高,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行TACE患者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行TAI患者(P均<0.01)。行TACE+RFA、TACE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行TAI患者(P均<0.01)。行TACE+RFA、TACE与行TAI患者比较,其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瘤内血流信号消失、瘤周血流信号消失、AFP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前、后行TACE治疗效果最佳;作为非手术治疗,TACE+RFA疗效优于TACE,TAI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66-2267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E-钙黏连蛋白(EC)、甲胎蛋白(AFP)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9%(P<0.05);观察组治疗后EC、AFP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复发性肝癌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肝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经皮肝穿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1例经TACE治疗,45例经PEI治疗.治疗后3年内随访,每2个月随访1次,检测外周血AFP及肝脏影像(超声、CT或MRI),并统计患者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1个月复查,96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TACE组与PEI组AFP下降幅度与肿瘤缩小1/2以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较PEI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进行免疫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选择60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A组),60例以TACE介入治疗为主辅助免疫综合治疗(B组),评估和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79.2%(95/120)临床表现缓解;88.3%(55/120)肿块大小缩小;78.2%(79/101)AFP明显下降;生存期明显延长,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18.3%,8.3%B组分别为88.3%,51.6%,3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CE免疫综合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且为肝癌手术前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评价者按相同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资源中关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Jadad质量评分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共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康艾注射液组与单纯TACE组比较,其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 0.951.38,P=0.14),但疾病控制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DCR=1.11,95%CI 1.021.38,P=0.14),但疾病控制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DCR=1.11,95%CI 1.021.21,P=0.01;RR生活质量改善率=2.10,95%CI 1.531.21,P=0.01;RR生活质量改善率=2.10,95%CI 1.532.88,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TACE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恶心/呕吐、发热、血小板降低、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单独TACE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痛、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间的比较,TACE联合康艾注射液组低于单独TAC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康艾注射液与单独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并可能减少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所纳入分析的文献存在发表偏倚,质量偏低,上述结论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意愿不同,将7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分为TACE+RFA组37例和TACE组33例。TACE+RFA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TACE组采用TACE,观察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半年、1年、2年生存率,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ACE+RFA组血清AFP水平下降率明显大于TACE组(P0.05),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TACE+RFA组1、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RFA能有效治疗HCC,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优于TACE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0%甘露醇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按要求分为甘露醇联合TACE组(n=15)和单纯TACE组(n=15),甘露醇联合TACE组:经导管推注20%甘露醇250 ml+灌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单纯TACE组:灌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栓塞治疗,分析两组病例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肝功能及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肿瘤体积的缩小值及缩小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4.9,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降低(t=4.1,P<0.05),降低值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死亡12例、14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个月、6个月,3、6、9、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7%、60%、40%、20%和80%、53.3%、26.7%、13.3%。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TACE治疗效果较单纯TACE治疗好,且治疗方案安全,并发症少,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TACE)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68例首诊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B组进行手术切除,A组接受Cal-liSpheres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两组复发后均接受TACE治疗.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治疗前后血生化资料、并发症情况和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AFP、TBIL、AST、ALT、VEGF、bFG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月两组ALB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2年内两组平均累积TACE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累积DFS率、累积OS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DEB-TACE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与手术切除的效果及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8例采用TACE术治疗,研究组7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724(CA724)]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AFP及CA72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0,P=0.348);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升高(χ2=7.590,P=0.006)。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5.
尹超 《大医生》2024,(2):32-3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TACE,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功能、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IL、AST、ALT、CD8+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3%(7/43),对照组为48.8%(21/4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79,P=0.002<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7%(42/43),对照组为76.7%(33/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44,P=0.004<0.05).结论 对于行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1周调查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运用电子病历His系统调取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果 术前1 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患者上升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程度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并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序贯应用三维适行放射治疗(3DCRT)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0)行TACE术3次后,序贯3DCRT;对照组(n=30)仅给予TACE术3次。结果:实验组、对照组近期瘤体缩小率分别为83.3%(25/30)和56.7%(17/3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AFP下降率分别为100%(30/30)和96.6%(29/3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2年累积生存率实验组分别是80%(24/30)和46.6%(14/30),对照组分别是53.3%(16/30)和26.6%(8/30)。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其近期、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用于预测中晚期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在亳州市人民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获益分为未获益组和获益组。统计患者未获益情况,比较未获益与获益患者TACE术前、术后次日空腹血清AFP、CA19-9、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未获益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并对中晚期肝癌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未获益率为40.32%;未获益患者TACE术前的血清AFP、CA19-9、VEGF水平与获益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未获益患者空腹的血清AFP、CA19-9、VEGF水平均高于获益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细胞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多个肿瘤术后次日与血清AFP、CA19-9、VEGF水平均是TACE术后未获益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次日血清AFP、CA19-9、VEGF预测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未获益的cut-off值分别为431.00 ng/mL、31.65 U/mL、234.54 ng/mL,3项联合检测预测TACE术后未获益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00%、86.49%、0.890,AUC均高于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次日未获益患者的血清AFP、CA19-9、VEGF水平较高,与肿瘤直径≥5 cm等因素均为TACE术后患者未获益的危险因素。血清AFP、CA19-9、VEGF联合检测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高,可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保留肝容积率CT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对评估肝癌介入治疗前肝储备功能与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2008年行经导管栓塞化疗(TACE)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术后信息,所有病人术前均采用双期增强CT扫描,测量CT保留肝容积率,与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生存时间对照研究。结果介入保留肝容积率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率呈中度相关(r=-0.516,P0.05),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率呈轻度相关(r=-0.331,P0.05);介入保留肝容积率50%组和≥50%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和59.0个月,两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5.9,P0.0001)。结论 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与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