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脑梗死其他常规治疗上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间IGF-1、HIF-1α、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IGF-1、HIF-1α、ICAM-1及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其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HIF-1α、ICAM-1及CRP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程度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奥扎格雷钠可明显升高脑梗死患者IGF-1水平和降低HIF-1α、ICAM-1、CRP水平及NIHSS评分,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一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40L、IL-18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脑血管血流,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D40L、IL-18,分析CD40L、IL-18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结果 IL-18和CD40L低水平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Qmean、Vmean、DR、ZCV、R均明显优于相应的高水平组患者;IL-18和CD40L低水平患者各时间点(1 d、7 d、14 d)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相应高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L、IL-18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57,P0.05)。CD40L、IL-18、NIHSS评分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CD40L、IL-18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董丽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93-3294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A组,同期的42例中小面积梗死患者为B组,42名健康人员为C组,后将A组、B组发病后1d及7d和C组的血清ICAM-1、TGF-β1、IL-8、IL-10及VEGF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发病后1d及7d的血清ICAM-1、TGF-β1、IL-8、IL-10及VEGF水平均高于B组及C组,而B组高于C组,经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IGF-1、ICAM-1水平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GF-1、ICAM-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记录患者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结果 IGF-1高水平组GLU、2 h PG、HOMA-IR、HbA_(1c)水平明显低于低水平组,ICAM-1低水平组GLU、2 h PG、HOMA-IR、HbA_(1c)水平明显低于高水平组(P0.05);IGF-1高水平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低水平组,HDL-C高于低水平组,ICAM-1低水平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应高水平组,HDL-C高于对应高水平组(P0.05);IGF-1高水平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LVEDP、RVEDP、mPAP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ICAM-1高水平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LVEDP、RVEDP、mPAP水平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中IGF-1和ICAM-1水平与患者糖脂代谢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9及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3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和42例正常人血清中MMP-9、IL-17水平,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MP-9与NIHSS评分的关系以及IL-17与MMP-9之间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MMP-9和IL-17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922,P〈0.01)。结论血清MMP-9和IL-17水平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手段和评价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伸神经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对血清炎性因子造成的缺血后在灌注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NSE、IGF-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则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NSE水平,提高血清IGF-1水平,具有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估病情程度;出院后1年以改良Rankin(MRS)量表评估预后,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及血清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IL-6、hs-CRP、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IL-6、hs-CRP、D-D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年龄、梗死体积、酗酒史占比、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hs-CRP、D-D、NIHSS评分、梗死体积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hs-CRP、D-D、NIHSS评分、梗死体积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血清IL-6、hs-CRP、D-D、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对急性脑梗死发展有一定影响,其中血清IL-6、hs-CRP、D-D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性指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BCD2评分配合血管评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预测脑卒中风险中的意义.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ABCD2评分和血管评价提示有无血管狭窄分组,统计两组在1~2d、3~7d、8~30d、31~90d、91d~1年出现脑梗死情况并进行比较;低、中高危组与血管狭窄程度、人数及脑梗塞发生人数比较.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年内脑卒中的发生率37%,其中低危组患脑梗死15例(19%);中高危组患脑梗死66例(81%);动脉狭窄低危组以轻度为主,中高危组以中重度为主,中高危组血管狭窄人数明显多于低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2评分越高,血管狭窄程度越重,发生脑卒中风险越大;ABCD2评分配合血管评价预测脑卒中风险较ABCD2评分预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静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血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4d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治疗组MCA和A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在3、5、7d时,TNF-α及IL-8含量均低于治疗组患者(P<0.05),达峰时间明显提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mRNA、白细胞介素(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181例)和非感染组(245例)。统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现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TEN mRNA、IL-8、ICA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EN mRNA、IL-8、ICAM-1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3 d、有机械通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高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血清PTEN mRNA水平低于非感染组,而血清IL-8、ICAM-1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TEN mRNA、IL-8、ICA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并随访28 d,比较不同Rankin量表(MRS)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患者各血清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血清与MRS、GO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预测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IGF-1、ficolin-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5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P<0.05);入院第3、5 d预后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清HMGB1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IGF-1、ficolin-3与MRS评分呈负相关,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入院后第5 d AUC大于入院第3 d;经KM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高危组、低危组生存曲线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在重症颅脑损伤中呈异常表达状态,与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动态监测上述血清水平,可为临床评估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郭楚彬 《现代保健》2014,(24):125-12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头颈部螺旋连续扫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组90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再根据头颈血管动脉狭窄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血清Hcy、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血清Hcy、U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预后不良及预后良好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并检测患者辅助性T细胞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探讨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T细胞亚群(辅助性Th17细胞、调节性Treg细胞)与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别为40.9±7.8、8.6±6.7,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APN水平为1.9±0.8,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细胞分别为1.19±0.17、0.15±0.04,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而Treg含量为5.25±1.71,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细胞/Th17细胞(P=0.03)、NIHSS评分(P=0.012)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CRP/APN水平与及T细胞亚群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对比2组受检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依据梗死灶面积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划分为神经低度损害组、神经中度损害组和神经高度损害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患者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出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IL-6、MMP-9、UA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其升高情况与脑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对ACI高危人群应尽早检测血清hs-CRP、IL-6、MMP-9、UA水平,以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血清中TNF-α和NGF水平,采用CTA评价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对比两组患者TNF-α和NGF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NGF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APACHEⅡ评分高危组患者TNF-α、NGF水平均高于对应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NEWS评分高危组患者TNF-α、NGF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NGF与APACHEⅡ评分、血管狭窄程度、NEWS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itic多因素分析提示:NGF、TNF-α、脑血管狭窄程度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TNF-α和NGF水平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3例)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观察组(27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患者占比更高,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27、4.641、1.772、1.696、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中外周血中IL-8、TNF-α及ICAM-1的分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TNF-α、IL-8及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TNF-α、IL-8及ICAM-1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NF-α、IL-8及ICAM-1的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重度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TNF-α、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疾病活动性增高而增高,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含量变化及HGF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在发病24h和30d(急性期和恢复期),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HGF水平,同时选取4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HGF水平。观察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血清HGF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血清HGF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HGF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3)脑梗死组血清HG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HGF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HGF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1)HGF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急性脑梗死患者HGF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密切相关关系,说明HGF也许能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