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al,TEP)组(n=40)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n=42),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住院费用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TEP组在患者总住院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使用止痛药物例数与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开放组的11.9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措施,TEP具有微创的优势,但费用方面高于开放术式,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建议患者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n=43)、B组(n=38)C组(n=27),分别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比较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C组术后疼痛、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 0.05);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05);3组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3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各有优劣,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与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传统疝修补(传统组,40例)或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64例)手术的104例腹股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无张力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或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较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实施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其中54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54例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10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成功;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和正常活动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7%,对照组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48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与67例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无张力组(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无张力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评价电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切开法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2 0例腹股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 6 2例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5 8例实施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阴囊水肿等 )、出院时间、复发率、切口美观指数。结果 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切开法组外 ,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切开法组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较之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确实有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较多优点 ,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年,复发率对照组7.5%,治疗组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8.
杨源川 《现代保健》2010,(30):44-45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2月收治的47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传统Bassini手术方法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略低于对照组13.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子锡 《现代保健》2009,(26):73-74
目的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男80例,女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差异具有硅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止痛剂使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遵从解剖结构,保持无张力修补,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33.2%、8.9%,观察组分别为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姜滔  艾平  蒋俊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91-1093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本院55例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与57例接受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无张力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P〈0.01),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叭),住院时间缩短(P〈0.05);但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偏长、住院费用偏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还不能完全替代疝环充填式修补术,两者各有优劣,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为腹股沟疝患者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分为2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修补术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学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德安 《医疗装备》2020,(8):113-1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TAPP,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痛感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64例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26.23±11.76)ml、(54.65±13.47)min、(4.63±1.26)d、(8.27±1.93)d]与观察组[(18.35±10.64)ml、(39.15±12.55)min、(2.91±1.24)d、(6.16±1.7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尿潴留9例、阴囊积液4例、皮下血肿4例、复发6例,观察组尿潴留2例、复发0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侧疝71例、腹股沟直疝79例.按手术类型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每组各50例.对比(1)三组手术时间、手术24小时术后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2)三组术后2年腹股沟疝复发情况.结果:(1)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均短于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在手术24小时术后疼痛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上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疝修补术组,比较有差异(P<0.05).(2)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2年腹股沟疝复发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林勇 《现代保健》2009,(22):57-58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与传统疝修补术(B组)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疼痛、合并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术后疼痛要强于A组(P〈0.05);A组合并症多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患者合并症增多,说明手术的适应证扩大,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局麻、硬膜外麻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4年3月诊治的8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和病情等选择不同术式,其中23例行局麻下疝修补的患者作为局麻组,36例硬膜外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硬膜外麻组,28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以硬膜外麻组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时间最长(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局麻组最短,硬膜外麻组最长(P〈0.05);总住院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术后疼痛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住院费用以腹腔镜组最高,局麻组最低(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近期复发病例。结论:三种术式各有最佳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个体化选择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18.5)min、(2.6±1.2)、(8.5±2.3)d,观察组分别为(51.2±13.7)min、(1.4±0.7)、(6.9±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3、5.664、3.668,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0%,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