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硬膜外封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病理变化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本院1998~2005年经多次硬膜外封闭无效给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探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6~72岁。病史3个月~14年,入院前均接受过硬膜外封闭治疗3~12次,症状反反复复,效果不理想,有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封闭药物及方法基本相同,本组24例,均经椎管造影、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根据病人情况采用开窗法或半椎板切除手术入路及方式。术中所见:本组24例中,22例有黄韧带肥厚,黄韧带下硬膜外脂肪消失,纤维组织样毛细血管包绕硬膜或神经根,并形…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多发病,约占下腰痛门诊患者的1/3,其中大约有10%-20%的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对我院94年1月至2000年6月的手术病人进行了临床随访,并对取得的资料作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年对 3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遗留或 1年内症状复发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 5例中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3 1~ 5 8岁。术后遗留症状者 15例 ,其中 2例进行过两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后皆有小便功能障碍 ;术后症状复发者 2 0例。遗留和复发的症状为腰及患肢酸胀痛、刺痛、麻木 ,其中伴下肢发凉者2例 ,无力者 3例。症状遗留和复发者所采用的术式分别为 :椎板开窗术 6例和 7例 ,半椎板切除术 5例和 9例 ,全椎板切除术 4例和 6例。治疗方法 药物为 2 %利多卡因 5ml和曲安奈德 (tr… 相似文献
5.
神经刺激术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神经刺激术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8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8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46例 ;年龄 2 2~ 75岁 ;病程 5天~ 5年。病例全部选择腰痛并伴发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者。CT检查 :L3 ,4 10例 ,L4 ,55 4例 ,L5S134例。2 治疗方法2 .1 神经刺激术 在腰椎旁寻找明显压痛点且向下肢放射处 ,常规消毒后 ,用2 8号 3寸毫针快速刺入 ,使穴位周围产生酸胀、重感 ,然后调整方向 ,自腰椎横突下缘斜向进入椎间孔附近 ,并告诉患者平静呼吸 ,全身放松 ,直到出现麻电感放射至小腿或足拇指时 ,立即出针。2 .2 …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松解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观察神经根松解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宁注射液”经神经根加压注射与张氏腰椎旁压痛点或横突上加压注射进行对照研究共 15 6例 ,治疗组 80例 ,对照组 76例。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 5 0 % ,好转率 4 7.37% ,无效率 2 .6 3% ,总有效纱 97.37% ,随访复发率 13.16 % ;治疗组治愈率 6 6 .2 5 % ,好转率 32 .5 0 % ,无效率 1.2 5 % ,总有效率 98.75 % ,随访复发率 8.2 4 %。结论 神经根松解注射法优于张氏注射法 (p <0 .0 5 ) ,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又突出的胶原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很多 ,但各有优缺点 ,外科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效果比较肯定 ,但也存在创伤大、定位困难、摘除髓核不全、复发、术后粘连、感染等问题。一种被现代医学称为微损伤手术方法即胶原酶化学溶解术逐渐引起广大学者关注。我院自 1994年 12月~1999年 1月共收治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2 0例 ,接受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838例 ,其中外科髓核摘除术后再突出 41例 ,有 2 6例接受经椎间孔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 ,经观察随访 3月~ 3年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2 5~ 5 7岁 ,平均 42…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骨科门诊的1/ 3 ,其中约有 10 %~ 2 0 %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 。对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的手术病人进行了长期临床随访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得到随访并资料完整者 68例 ,其中女性 11例 ,男性 5 7例。手术时年龄 2 5~ 75岁 ,平均 (4 4 .2± 5 .4)岁。随访方法包括问卷调查 5 8例 ,门诊复查 10例 ,随访时间 1.5~ 8年 ,平均 (4 .5± 2 .1)年。1.2 病变类型本组病例中 ,L4~ 5椎间盘突出 3 2例 (4 7.1% ) ,L5S1椎间盘突出 2 0例 (2 9.4% ) ,L3~ 4椎间盘突出 10…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及CT、MRI改变,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2例。结果:共18例获12个月-5年随访。手术2例,腰腿痛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1例生活自理困难。结论:椎间盘突出 症术后症状缓解后再发的剧裂根痛腰肌痉挛,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的急速升高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对该病理状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文献进行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我科自1996.6~1999.6对1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通过术后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残留症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长期存在 ,影响生活和工作 ,我科 1995年初开展小针刀疗法以来 ,共收治外院和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患者 132例 ,给予局部封闭 小针刀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减轻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2例中 ,男 5 6例 ,女76例 ,年龄 2 0~ 6 3岁 ,平均 4 5岁。 L4 ,5节段 6 1例 ,L5S1 节段 4 3例 ,L4 ,5L5S1 二节段 2 8例 ,手术方式 :椎板开窗 86例 ,半椎板切除 35例 ,全椎板切除 11例。治疗时间 :开放手术后 3月~ 6月 76例 ,6月~ 1年 2 3例 ,1年以上 33例。1.… 相似文献
14.
15.
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多次硬膜外封闭治疗后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收集经多次硬膜外封闭治疗后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观察术中探查椎管内的结果及其分析。结果 经多次硬膜外封闭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硬膜神经根粘连及脊前静脉丛淤血和血管怒张,手术难度加大,并指出粘连是影响要椎间盘摘除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结论 硬膜外腔封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可长期、反复的使用,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手术治疗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有报道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仅为55~60%[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常见腰腿部疼痛、麻木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残留甚至较术前加重,明显影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疗效。目前对于这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近年来将电针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感染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再次手术的时机,以期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表现及体征,将其分为三组:①化脓性感染组7例:采用手术切开探查、病灶清除、滴管持续冲洗引流术,术后切口3周内愈合,6~8周佩戴腰围下床行走.②椎间隙感染组(椎间盘炎)7例:采用卧床休息、佩戴腰围,大剂量抗生素合并激素,镇痛、镇静等治疗措施,3周后症状逐渐减轻;8周后症状基本消失;12周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③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2例:1例采用手术治疗,另1例失去手术时机转入神经内科治疗,经过半年的多种治疗,患者已能下床行走,但伴有腰腿痛不适症状,且下床行走双下肢无力.结果 随访6个月~5年,14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残存腰腿轻度不适症状,需服药后才能从事日常工作;1例效果差,残存腰腿痛不适症状,行走需扶双拐.结论 ①腰椎间盘术后感染,重点在于有效预防.②早期诊断明确后,化脓性感染及脑脊液漏并发感染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病程.③椎间隙感染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虽然治疗病程长,但仍不失为稳妥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远期疗效观察及原因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对1997-2000在我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病例300例,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法,切口小于5cm,椎板开窗大小为2x2cm左右,常规探查神经根管,并予以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后常规用地塞米松5~10mg,连用3天以抗炎、消肿,口服维生素B1或静滴神经妥乐平5天以营养神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优良率93.7%,远期疗效优良率83.9%。近、远期疗效优良率经SPSS8.0统计软件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 1993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 ,使用经皮穿刺髓核切吸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2例 ,其中有 2 95例获 5~ 8年随访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95例 ,男 183例 ,女 112例。年龄 19~ 6 4岁 ,平均 35岁。腰部扭伤 7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受凉 17例 ,余 2 6 8例无特殊原因。病程 6天~ 18年。平均 2年 8个月。单个椎间盘突出2 0 4例 ,2个椎间盘突出 85例 ,3个椎间盘突出 6例。椎间盘突出共计 392节 ,其中 L2、31节 ,L3、4 38节、L4、52 37节 ,L5、S1 116节。CT显示 :中央型 5 1节 ,旁侧型 2 36节 ,极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