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体骨Cage在颈椎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95 8年 Cloward和 Smith- -Robinson首次报道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后 ,绝大部分采用自体髂骨移植。近年来国内外开始了异体骨代替自体髂骨移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院于 1999年 6月~ 10月对32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异体骨 Cage植骨填充椎间融合术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2例 ,男 12例 ,女 2 0例。年龄 2 7- 79岁 ,平均年龄 5 4岁。 32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 13例 ,脊髓型 19例 ,32例共减压 39个节段 ,其中单个节段 2 5例 ,2个节段 7例 ,C3,4间隙 4例 ,C4,5 间隙 1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Cage与椎间自体植骨2种不同方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并加以比较。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45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采用Cage植入25例,自体植骨20例,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疼痛评分、融合率、融合时间、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等方面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后椎间隙高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术中,应用Cage比自体植骨融合术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后路螺纹式Ca8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问盘病变,探讨其治疗机制与手术效果。方法后路螺纹式Ca8e植骨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L4、5椎间盘病变13例,其中L4、5椎间行TFC植骨,同时伴有L5S1椎间盘突出,又行L5S1椎间盘摘除术者4例;L5S1椎间盘病变9例,其中L5S1椎间行TFC植骨,同时伴有L4-5椎间盘突出,又行L4,5椎间盘摘除术者2例。有8例病人有I度椎体滑脱,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2—21个月,平均11.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占90.9%;良2例,占9.1%。所有病人术后半年均已见植骨融合,Cage无移位,椎间隙无塌陷。结论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能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骨融合可靠,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自体骨及人工骨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术后1年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牢固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术前原有腰腿疼痛消失。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彻底,效果确切,内固定后植骨愈合良好,可作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节段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cage位置正常,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滑脱。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滑椎复位、单一的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椎间距高度、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QO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椎间距高度差:治疗后一个月为(12.3±0.41) mm与研究组(12.1±0.6) mm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椎间距高度差:治疗后4个月为(11.3±0.3) mm、6个月为(10.3±0.2) mm、12个月为(11.3±0.2) mm和24个月(10.1±0.1) mm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12.3±0.5) mm、6个月(12.1±0.6) mm、12个月(12.3±0.5) mm和24个月(12.1±0.3) mm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身体状况评分为(89.3±3.5)、行为评分为(85.3±5.8)、自评生活质量评分为(85.89±6.3)和社会活动评分为(89.3±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身体状况评分(78.2±2.4)、行为评分(71.6±2.9)、自评生活质量评分(70.5±3.2)和社会活动评分(65.4±3.7)(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高于研究组患者4.7%(P0.05)。结论: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显著,能促进植骨融合,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Cage联合SF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age联合SF在冶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Cage自体骨植入联合SF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2例。结果 随访22例,随访时间平均40个月,脊柱均满意融合。根据Nakai评分,优13例,良7例,可2例。结论 Cage、SF联合应用在冶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中疗效显著,能提供良好的脊柱稳定性和满意的脊柱融合率,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8.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 ,探讨其治疗机制与手术效果。 方法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治疗 2 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L4、5椎间盘病变 13例 ,其中L4、5椎间行TFC植骨 ,同时伴有L5S1椎间盘突出 ,又行L5S1椎间盘摘除术者 4例 ;L5S1椎间盘病变 9例 ,其中L5S1椎间行TFC植骨 ,同时伴有L4、5椎间盘突出 ,又行L4、5椎间盘摘除术者 2例。有 8例病人有Ⅰ度椎体滑脱 ,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2~ 2 1个月 ,平均 11 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 :优 2 0例 ,占 90 9% ;良 2例 ,占 9 1%。所有病人术后半年均已见植骨融合 ,Cage无移位 ,椎间隙无塌陷。结论 后路螺纹式Cage植骨能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 ,并可固定移植骨 ,骨融合可靠 ,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通道下改良微创TLIF与非通道下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4例采用经通道下改良微创TLIF(改良微创组),26例采用传统TLIF(对照组),比较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50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通道下改良微创TLIF与非通道下传统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残留腰痛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可引起长期反复的腰腿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1].虽然多数LDH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超过20%的患者仍需接受手术治疗[2].后路腰椎椎间 植 骨 融 合 术 (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相似文献   

11.
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在颈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切除的棘突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自体棘突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57例,随访分析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影像学测量患者C6、C7棘突的长、宽、高及植入后椎间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影像学测量C6、C7棘突的大小符合椎间植骨块的要求,随访1年~6年,平均3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6±2.8)分提升至(14.7±1.6)分,JOA评分改善率75.5%。随访X线片显示75个节段全部获得椎间融合,椎间高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无椎间高度丢失,未见植骨块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自体棘突可为前路椎间融合的理想植入物,避免取髂骨的并发症,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2.
胸骨取骨在颈椎间植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折施行颈椎前路手术,大多需行髂骨取骨椎间植骨术,髂骨取骨术后,多数病人会出现术区不适等难以接受的并发症.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18例颈椎单间隙融合病例施行取胸骨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14.
后路椎体间植骨器械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graft.PLIG)器械.在处理椎间隙的同时一并矫正脊柱滑脱及行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压内同定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症患者23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6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体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80 ml,平均住院8 d。76例最少随访1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7.61±1.35)分、(34.55±4.71)%,显著高于术后2周评分(2.19±0.95)分,P<0.05;(23.27±7.39)%,P<0.05、术后1年(1.88±1.13)分,P<0.05;(18.03±2.48)%,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8.01±1.1)mm显著低于术后2周(12.20±1.2)mm,P<0.05、术后1年(11.80±2.0)mm,P<0.05;术后2周优良率94.74%(72/76),治疗后1年优良率93.42%(71/76)。结论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是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压迫,恢复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供血功能。方法:1995年12月-1999年12月,对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至36个月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供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双BAK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BAK椎间盘植骨融合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前或后路BAK置入椎间单或多节段植骨融合,滑脱病例同时使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后路行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6例随访8-32个月,平均15.8个月。滑脱复位率94.4%(34/36);BAK融合率91.7%(33/36)。按0-9评分系统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88.9%,4例分别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窦道形成,滑脱复位不完全;假关节形成。结论:BAK能够提供节段稳定性及为椎间骨融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RLDH患者22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4/5 16例,L5/S1 6例。其中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10例,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8例,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复发4例。均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行微创TLIF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采用Suk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22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7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8±1.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4.5±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20例,良2例。随访期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12个月,平均9.3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后路原皮肤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术是一种微创治疗RLDH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减压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借助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位,采用微创减压自体骨打压植骨联合唑来膦酸、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1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髋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  相似文献   

20.
微创植骨术与开放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干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动物双侧前肢随机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B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不同时间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B组的骨密度均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观察B组骨小梁形成速度快于A组,骨小梁向板层骨塑形时间亦早于A组;电镜观察B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A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A组。结论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