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心肾相交及其病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但由于对水火概念的狭义理解,又把心肾不交的病机局限在“肾阴亏虚或心火旺盛,肾水和心火失衡,不能相济”的范围内。作者认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生理病理关系不仅限于心火与肾水,肾阴虚、心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肾阳虚、心火旺的交泰丸证,心肾阳虚的补坎益离丹证,心肾气虚的心肾两交汤证都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3.
兰茂作为明清时期云南当地著名医家,在其著作《医门擥要》中提出心肾不交脉象特点及症状特征,并附简要治法。后世皆以阴虚阳亢的证型特点来概括心肾不交证,并未就该证型特点及病因病机做出合理阐释。现代心肾不交证在心脑、生殖系疾病中多见,本文通过兰茂描述该证在不同病症中的脉象及症状,类比各医家同型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阐释兰茂对心肾不交证型的理解及对各类疾病的诊治心得,总结兰茂脉证理法学术思想特点,以期扩展心肾不交证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提出对心肾不交理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确切地理解中医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运用心肾相交理论阐释慢性肾衰并发心血管病变,认为心肾不交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临床上"交通心肾"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人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李鸫  蒋燕 《中医教育》2011,30(3):67-69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是作为一个难点重点来讲授的。心肾相交是解释五脏关系—心肾之间生理关系的重要概念,而交通心肾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并不合拍,论述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的梳理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阴虚型痤疮中医辨证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实践与体会,提出从少阴病角度认识痤疮虚证的观点,认为少阴病理论对阳虚型和阴虚型痤疮的辨治均有指导意义;指出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阴虚型痤疮的重要病理基础,参考少阴热化证的治疗法则及各家经验,提出阴虚型痤疮的治疗应以养阴清热为大法,重在调节心肾。  相似文献   

9.
不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神失养、心神不宁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引火汤源自陈士铎《辨证录》一书,原为治疗“阴蛾”所创,全方由熟地黄、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组成。引火汤所治证候的病机为肾水亏虚、相火妄动,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三焦气化失常。后世医家经过临床实践与探索,拓展了引火汤的应用范围,发现引火汤治疗不寐心肾不交证效果颇佳。心肾不交是不寐常见的证候,引火汤可滋阴潜阳、引火下行、交通心肾、阴阳同治,与不寐心肾不交证的病机相契合。临床治疗不寐时,常根据病情对引火汤进行适当加减以增强疗效。结合临床病例对运用引火汤治疗不寐的辨治思路、用药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据许多学者考证,署名陈士铎述的<辨证录>实为明清之际医家傅山的医学遗著,其辨证精细,见解独特.书中对心肾不交一证颇多论述,其中从肝立论治疗心肾不交,很有创见,颇能启迪后学.结合<辨证录>,对从肝论治心肾不交略作探讨,以说明调肝法在治疗心肾不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士铎"直接交通心肾法"诸方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士铎<辨证录>的若干方剂集中体现了他对"心肾不交证"的理解,包括直接和间接交通心肾两法,而直接交通心肾法是从直接治疗心、肾入手以交通心肾,可分为治心肾两不相交方,治心不交肾方和治肾不交心方,笔者从出处、主治、组成、简析等多方面分析了14首方剂,为临床"直接交通心肾"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是复杂多样的,但当中"心肾不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临床中也很多见.以下将就"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症,结合相交资料阐述笔者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硕  钱晶  齐文升 《北京中医药》2013,32(2):111-112
心肾不交是不寐的重要病机,临床常见心肾阴虚、心火独亢证,治疗则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而对于肾阴(精)肾阳(气)俱虚而又以肾阳亏虚为主所致的心肾不交之不寐认识较少,故提出临证时的辨证要点,主张选用温阳育阴之方从肾调治,以二仙汤加减化裁,并举验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刘建英 《河南中医》2003,23(12):75-76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滋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心阳不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习惯上叫作"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果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可见心悸、心慌、水肿等症,习惯上称为"水气凌心";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心阳独亢,而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则称其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为临床常见证候,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临床可分为偏心火旺、偏肾阴虚和(肾)阴虚(心)火旺三种类型,其治法方药亦相应有别,现结合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华  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2011,6(5):381-384
“心肾不交”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对临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导致失眠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心肾不交”,而临床上安神剂的选药组方,大多是以“心肾不交”这一理论为指导的。本文结合几个著名的安神剂处方如交泰丸、朱雀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孔圣枕中丹等来论述“心肾不交”理论,并且以现代药理研究作为佐证,证明了安神剂的选药与“心肾不交”理论的4个方面息息相关,从而指出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士铎间接交通心肾诸方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学怪才陈士铎对"心肾不交证"的理解与临床治疗,集中体现在其代表著作<辨证录>的若干方剂当中.而间接交通心肾法是从它脏入手,可分为二类:从肝入手,从胃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盖不寐一证,临床常见.辨证有外邪扰动和正虚失养之别,总属阴阳不交、神不安宅之证,按证审察诊治,自当不难,但在疗效上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之叹.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在生理情况下,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则神安志宁.在病理情况下,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心肾不交,神不安宅,故眠难酣.因此心肾不交为不寐之根本,欲安眠,当以交通心肾为要.而使心肾相交者,多数医家多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火亢盛,注重心肾的调理,而忽视脾胃肝胆斡旋其间的作用.笔者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侍诊名中医陈意老师于侧,并研习他的医论及医案,发现陈师从心肾不交论治不寐,治法独著慧眼,方药有其妙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少阴里虚的基础上因心肾虚损导致的心肾气化失调而出现的心肾不交,本病证病理变化以原著少阴病证辩治演变过程为依据,试从虚寒正治简要、阴阳相交转化、不交发生条件等三个方面予以揭示说明,并结合阴阳、脏象学说进一步阐述心肾不交是以肾虚、命门水火不足为本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将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序和丛邪滋生等综合原因导致发生的心肾不交的病理基础之探讨。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53-1156
目的:研究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填写,收集泰国曼谷、呵叻府、孔敬、春武里、清迈5个地区不寐患者的相关信息及病情资料,运用频数描述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总结泰国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的数据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泰国不寐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以及痰热扰心证,在全部证型中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占比最大,分别为31.48%和27.78%;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肾不交证者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由大到小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和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痰热扰心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患者的PSQI略高于实证患者,分别为(13.19±2.48)和(12.22±1.97),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以心肾不交证和肝火扰心证最多,其睡眠质量心肾不交证者最差,总体上虚证者与实证者的睡眠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综合征属于更年期女性的多发病,随着体内激素的改变,常见植物神经系统紊乱,或伴神经心理变化等症状,甚者影响更年期女性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心理状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雁峰教授继承中医妇科名家肖承悰教授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更年期发病"适应不良"的假说,认为心肾不交为病机关键,治当以交通心肾、调整阴阳为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