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川崎病 10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个月~ 5岁 ,<6个月 3例 ,~ 1岁 3例 ,~ 3岁 2例 ,~ 5岁 2例。入院时病程 1~10天。均符合 1984年日本 MCL S研究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1 ] 。1.2 临床特征与误诊 :均有发热 ,热程 5天以上 ;口唇潮红、皲裂及杨梅舌 9例 (90 % ) ,且均在病程 2~ 5天内出现 ;眼球结膜充血 8例 (80 % ) ;多形性红斑皮疹 7例 (70 % ) ;急性淋巴结肿大 6例 (6 0 % ) ;手足背硬性水肿 5例 (5 0 % ) ;指(趾 )端和甲床交界处有片状、…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病变最为严重。我院自1998年1月~2 0 0 3年9月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5 7例,其中有36例(占2 2 9% )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6例患儿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19例,占5 2 8% ;女17例,占4 7 2 %。年龄在10个月~8岁之间,其中3岁以下2 4例,占6 6 7%。具体例数见表1。表1 36例患儿年龄及性别资料10个月~3岁~6岁~8岁合计男162 119女87 2 17合计2…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目前认为K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瘤,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KD发病率逐年增高,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5例,现将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川崎病患儿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的6  相似文献   

4.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丽玲  赵萍 《云南医药》2004,25(1):53-54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 ,其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 ,好发于婴幼儿 ,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原因。现将我院 1 993~ 2 0 0 1年收住的 39例川崎病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按文献诊断标  相似文献   

5.
林祥副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4):291-291,292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 ,易误诊。韶关市 1995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川崎病 5 5例 ,其中误诊5 0例 ,误诊率达 91%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4 0例 ,女 15例 ;年龄 6个月~ 13岁 ,≤ 3岁 35例 ,>3岁 2 0例。1 2 临床表现  5 5例均伴有发热 ,多为持续高热 ,热程最短 4天 ,最长 2 9天 ,其中 >12天 2 3例 ,≤ 12天 32例 ;皮疹为猩红热样、麻疹样、幼儿急疹、多形红斑型等 ,多于病程 2~ 4天出疹 ,持续 1~ 10天消退。 5 0例球结膜网状充血、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3年2月~1993年11月间共收治川崎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在1~4岁。现将其诊治及随访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诊断 依据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9年第4次修订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有6项:(1)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以上;(2)两眼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粘膜充血、杨梅舌;(4)病初手脚呈硬性水肿和恢复期指端膜性脱屑;(5)躯干多形性皮疹;(6)颈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畸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MCL S)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发疹 ,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该病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 ,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但急性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可进一步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治川畸病 5 6例 ,其中 36例患儿予 IVIG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1年 ,诊断 MCL S 5 6例 ,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畸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21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川崎病均有发热,出现皮疹20例,球结膜充血19例,颈部淋巴结增大19例,唇及口腔改变14例,手足症状13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血白细胞升高19例,血沉值增大19例,心肌酶异常12例。结论:川崎病具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本文分析收治的 7例AILD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 ,并结合文献讨论以增进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9年~ 2 0 0 0年本院收治 7例AILD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年龄 4 9岁。病程 1个月~ 2年 ,均起病急 ,病情进展快。二、临床表现 :7例有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较多 ,6例直径为 1~ 4cm不等 ,质地中等 ,压痛 (- ) ,晚期融合 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 3例 ,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2例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发热 5例 ,热型…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在基层医院能够早期明确诊断 ,是相对地比较少见的病例。我院儿科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发热性疾病 35 0例 ,其中 ,经临床观察及检查 ,确认为川崎病的有 13例 ,占3 71%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中 ,男 9例 ,女 4例 ,男∶女为 2 2 5∶1,其中 ,小于 1岁者 7例 ,大于 1岁小于 3岁者 4例 ,大于 3岁者 2例。1 2 诊断标准 :持续发热 13例KD患儿均符合第三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998年 12月修订 )。1 3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 13例 ,一过性充血性…  相似文献   

11.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LNS)或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诊性疾病。此病的心脏损害明显,最易侵犯冠状动脉,是小儿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我科曾收治一例川崎病伴多脏器损害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康复出院,报道如下。 患儿、女,5岁。以发烧(38℃~39℃)、扁桃体发炎为初始症状,经门诊对  相似文献   

12.
朱炜杰  李琪  王耀明 《江苏医药》2007,33(7):750-750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川崎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受损,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逐年上升,跃居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之首.现将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1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和随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玉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57-2658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好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以冠状动脉(CA)为中心的全身性血管炎。我院于1997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32例川崎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娣 《中国医药》2007,2(11):650-651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6年住院的43例川崎病患儿,并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典型川崎病组(25例)和非典型川崎病组(1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的损害情况。结果典型川崎病组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指趾端脱皮均达80%-90%;非典型川崎病组最常见为皮疹,其次为唇红皲裂及手足硬肿脱皮,球结膜充血相对少见,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主要症状中具备4项有9例(50%),3项有6例(30%);冠状动脉损害7例,其中典型川崎病组5例,非典型川崎病组2例。结论非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有不完全相同的临床表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婴幼儿多见,以发热、黏膜炎、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为主要特征,冠状动脉病变为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将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本科26例住院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筱 《淮海医药》2012,30(2):115-116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早期诊治,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对2003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61例,其中典型川崎病(KD)45例和不完全川崎病(IKD)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KD中男36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44:1,其中5岁以下发病占80.3%I,KD占26.2%。典型KD和IKD 2组病例在皮疹、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四肢硬肿脱皮、颈淋巴结肿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损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KD与典型病例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相近,一旦疑为川崎病,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的6项典型临床表现中30例患儿仅发热一项为100%,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早期仅具备黏膜炎、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指端皮肤改变中的1~3项。30例初诊为各系统急性炎症性疾病,确诊时间5~22d。全部30例病例均在加用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后1~2d体温正常,6例冠脉内径扩张患儿加用潘生丁30d后冠脉内径恢复正常。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尽早应用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某些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对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5岁以内儿童发病率达80%~85%,男孩较多。1967年日本的川崎医生首先报道此病,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KD病因不明,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故可累及全身器官及多系统,尤其易累及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66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礼林  杨芳  吕勇 《安徽医药》2007,11(7):617-619
目的 深化对川崎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4~2006年确诊为川崎病的66例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男50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6.5月,最大为10岁.症状以发热、发热伴皮疹较常见.阳性体征以双侧球结膜充血最为多见,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血沉持续不降对川崎病的诊断及提示冠状动脉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川崎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特异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似病例要注意复查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0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川崎病均有发热,出现皮疹14例,球结膜充血1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唇及口腔改变16例,手足症状1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血白细胞升高20例,血沉增快20例,CRP升高19例,心肌酶异常10例,谷丙转氨酶异常2例,血清低蛋白血症4例,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川崎病具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特点,在临床中,不完全川崎病多见,需密切观察、全面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