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初期被误诊的情况, 并分析了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少数病例由于出血部位及脑组织损害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易造成误诊。本组将起病为急性肺水肿、精神异常、癫痫持续状态、眩晕、视力障碍等9种类型,而误诊为冠心病、非特异性脑炎、脑出血、眩晕综合征、流脑等共14例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脑血管病之一,临床征象非典型者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们遇到的6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一、以双目失明为主误诊为眩晕症:患者男,40岁。因突然眩晕、双眼视物不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提高我们对致上消化道出血罕见病因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软脊膜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所致急性出血性脊髓血管病。本病罕见,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的1%以下,临床表现各异,极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脊髓SAH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误诊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和病因的诊断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有一些出血病因,由于临床少见或症状不典型,诊断较难且易误诊,本文就我院1969~1983年间,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符合文献报道[1、2]为少见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84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老年胃癌伴出血39例误诊分析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外科(212300)赵国栋我院自1980~1993年收治老年胃癌出血102例,其中术前误诊39例(38.2%),现将误诊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9例,年龄60~79岁。其中农民32例(8...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驰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很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可表现为皮下黏膜、消化系、泌尿道甚至内脏出血,以肠梗阻表现则罕见,且容易误诊.现报道以绞窄性小肠梗阻为首发表现且病程中出现呕血的抗凝血灭鼠剂1例.该患者曾在基层医院误诊,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不典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为精神异常的丘脑出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脑出血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当临床上以精神异常为突出表现时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报道如下。例1.男,67岁,入院前35小时突发精神异常,表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是以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弥漫性肺泡腔内出血、透明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发生率较低,易于导致误诊、漏诊。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血、胸闷,及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易导致呼吸衰竭,病情较为凶险,病死率较高[1]。妊娠时如合并出现弥漫性肺泡出血无疑将对母婴安全有显著不利的影响。本文报道一例妊娠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病例。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早期表现多样,无特征性,造成误诊率高。现将1例感染性休克误诊为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例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脑出血     
小脑出血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容易误诊。近年来,本病在诊治方面有了较大进展,现结合文献作一综述。一、发病率:Conrville、Mckissok和Dinsdale报道1950~1964年共尸解2332例,其中小脑出血202例,占颅内出血的7.8~10.1%;1979年刘锡民等报道脑出血1006例,其中小脑出血44例,占颅内出血的1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方法经头颅CT检查和腰椎穿刺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初诊时都误诊为其他疾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原因为患者年龄较大、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典型、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结论早期正确诊断非常重要。对临床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宜早行头颅CT及腰椎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15.
<正>脾自发破裂出血临床上少见,而脾蓝黑症所致脾自发破裂出血更是罕有报道,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因突发腹痛1d来院。入院前1天,患者于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腹泻、消瘦、皮疹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临床报道较少见,容易被误诊。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6例以腔口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头孢唑肟是广谱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G~+/G~-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酚胺酶稳定,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反应上,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报道少,因此临床上出现头孢唑肟致溶血性贫血常被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高龄老年患者因使用头孢唑肟导致溶血性贫血后被误诊为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源性疾病,系人被感染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而得病。为提高对不典型恙虫病的诊断水平,现综合66例误诊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们共收治恙虫病377例,误诊66例,误诊率为17.5%。其中成人58例,占87.9%。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6例,伤寒14例,钩端螺旋体病7例,尿路感染和皮肤感染各4例,肝炎3例,斑疹伤寒、疟疾、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  相似文献   

19.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临床分析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15400)徐旭东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误诊,我院1991年1月~1994年3月共收治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将同期收治≤45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绝大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以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此类患者易再次出血,病情往往突然加重,预后差。快速诊断并及时清除血肿和处理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而临床上对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往往认识不够,容易误诊。现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此类患者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