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以下简称HSK)是角膜病致盲的常见原因之一。自6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创新,使该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其复发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故对其预防和根治仍未解决。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此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免疫学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世界范围内角膜盲的最常见原因。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virus,HSV)不仅可直接导致角膜的感染性破坏 ,而且还可通过免疫病理机制诱导某些难以处理的疾病 ,如基质型角膜炎。1 免疫学机制1 .1 动物模型 目前 ,已有数种 HSK的动物模型 ,比较常用的是兔模型和小鼠模型。兔模型比较理想 ,因为兔眼球大小与人类相似易于观察 ;另外 ,存在有自发性病毒释放和疾病复发现象。而小鼠模型则缺乏病毒的自发性释放和疾病的复发 ,但在感染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角膜的炎症反应 ,该特征类…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单疱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HSK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约10%有临床症状,故极为少见。临床多为继发性,继发性者只有在某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发烧、感冒、外伤等诱因及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才会发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多为单眼。角膜病变表现为多种形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 type Ⅰ,HSV-1)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复发率、高致盲率及难根治性特点的疾病,可导致角膜溶解、新生血管形成及溃疡穿孔,是目前角膜病中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本文参考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时使用的各种HSK动物模型建模方法来进行综述,如建立原发感染模型的划痕法、环钻法、外植体培养法以及潜伏感染模型和诱导复发模型的建立方法.力求探索如何建立一种可靠的HSK动物模型,在为研究人类HSK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对比以及角膜移植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 keiratiti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65只眼)HSK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别给予用药,其中对24只眼深层非溃疡型HSK患者联合应用激素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浅层型41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深层型治愈率为76%(25/33)。结论 对HSK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选择合理用药,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引起。人群中超过90%的人曾经感染过HSV。HSV可以在神经组织及角膜组织长期潜伏。在适宜的刺激下,如紫外线照射、发热、精神压力、高温、低温、手术等,病毒活化增殖导致HSK。HS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是造成角膜组织损害的主要机制。HSK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由CD4+细胞介导的,而CD8+细胞对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晰。本文针对该病的初次感染、潜伏、复发以及相应免疫应答相关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疱疹疫苗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7):522-522
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科试用单疱病毒免疫疫苗 (下称“疱疹疫苗”)治疗多次复发的单疱性角膜炎 ,取得一定疗效 ,现初步报道如下 :一般材料 :例数 :共 5 6例 5 7眼 ,其中 5 5例门诊病人 ,1例住院病人。眼别 :右 2 6 ,左 31。性别 :男 39人 ,女 17人 ,男多于女。年龄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青壮年为最多。分型 :浅层型 :树枝状 15例 15眼 ,盘状 8眼 ,角膜—葡萄膜型2 3例 (2 3眼 ) 1人双眼 ,其余均为单眼。复发诱因 :以感冒发烧为最多。好发月份 :任何季节均可复发 ,发冬季春为多。其它 :5 6例中 ,初发 2 5例 ,复发 31例 ,…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它的致盲性和治疗上的困难性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从而引起角膜混浊,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却没有有效药物,这将有待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及角膜知觉的检查。并通过共焦显微镜对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进行观察。设立相应年龄段的正常人51例51眼为对照组。结果 HSK患者健眼的SIt为(8.80±7.34)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30±4.13)mm(P=0.013),BUT为(9.60±4.94)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1±5.32)s(P=0.049)。基质型及内皮型HSK患者健眼SIt分别为(4.23±2.79)mm和(4.72±3.93)mm,BUT分别为(8.00±3.89)s和(7.50±4.51)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上皮型HSK患者健眼SIt为(17.51±4.77)mm,BUT为(13.20±4.88)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SK患者健眼的角膜知觉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HSK患者患眼的BUT及角膜知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003),而SIt无明显差异(P=0.498)。HSK患者患眼由于角膜水肿及炎症等因素影响均未看到基质神经干及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健眼基质中可见粗大神经干,但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01),而且26.5%的HSK患者健眼神经纤维走行为横向,对照组仅为4.3%。结论 HSK患者患眼及健眼泪液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可能与神经调控异常有关。HSK患者在治疗患眼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健眼的变化,并可预防性应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眼科杜鹃,徐杰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刘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目前世界上主要致盲疾病之一,诊断主要依据角膜病变形态及临床症状。但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致病变不典型,造成诊断上的...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7例(94只眼)HSK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别给予用药,其中对34只眼深层非溃疡型HSK患者,联合应用激素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浅层型53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深层型治愈率为85.37%(35/41)。结论 对HSK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选择合理用药,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3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25眼)进行羊膜移植,手术方法有:单层羊膜覆盖术18例(20眼),多层羊膜移植术5例(5眼)。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术后3~15d炎症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眼部刺激症状消失,睫状体充血消退。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新鲜羊膜移植可以有效的控制炎症,迅速减轻局部症状,重建眼表,缩短病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华蟾素联合阿糖胞苷注射液和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86例(200只眼)单纯疱疹性病毒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华蟾素、结膜下注射阿糖胞苷注射液和结膜囊滴用无环鸟苷滴眼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三种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结果治疗组第一疗程治疗时间最长10天,最短3天,平均6天痊愈,治愈率为94.3%,而对照组治疗时间最长40天,最短7天,平均15.2天,治愈率为64.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目前存在的主要致盲病之一。现今对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因此其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工作者关心的一个焦点。至今人们已应用病毒培养、涂片检查、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循环抗体的检测等多种方法。本文就各种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目前有关HSK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的诊治措施。方法:选取40例50眼角膜炎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行普通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将40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24眼采用单纯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26眼采用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计划,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角膜溃疡扩大、加深,也无溃疡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有效18眼,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有效12眼,总有效率为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内皮型易与临床上多种眼病混淆,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确诊,可采用抗病毒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洪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3(4):256-256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角膜炎的控制已得到改善.目前眼科常见的角膜炎多数是病毒性,特别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已居角膜炎的前列,其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对视力损害甚大.一年来,采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简称bFGF,商品名贝复舒)和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