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定量脑电图(EEG)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在透视下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BI)后对病人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7例MCA狭窄患者PBI术前、术后第一、第三个月的脑电功率谱主频、β、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进行动态比较.结果:术后MCA狭窄血管相应供血区域主频率比术前明显增加,β、θ、δ频段相对功率谱值比术前明显降低,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CA狭窄患者PBI术前和术后脑电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定量EEG可作为评价脑动脉狭窄PBI术后脑功能改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的关系。方法测量59例脉络丛囊肿胎儿的囊肿大小及大脑中动脉的RI值,并随访至产前,以正常同孕龄胎儿作为对照组。对脉络丛囊肿大小及大脑中动脉的RI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络丛囊肿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R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32周后脉络丛囊肿消失的胎儿与未恢复正常的胎儿其大脑中动脉的RI值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脉络丛囊肿与大脑血供情况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的走行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13.14±3.62) mm、(3.41±0.38) mm,血管造影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0.65±5.61) mm、(2.30±0.35) mm,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中动脉M1段中央支的内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细小;外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干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粗、长.男、女性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中动脉M1段长,直径粗. 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中央支开口处,防止术后中央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100套正常成人脑血管造影正、侧位 X 线片上,测量了颈内动脉分杈点和大脑前、中动脉由水平位转向上的转角点在立体坐标中的位置。该坐标的原点位于外耳门前上缘,向前至眶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为 x 轴;向上的垂线为 y 轴:伸向内侧垂线为 z 轴。在 xoy 平面上可确定大脑前、中动脉在颅侧面投影位置,在 z 轴上的数值可确定它们在颅侧面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电图变化,同时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患者51例作为狭窄组,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18)和重度狭窄组(n=15),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德国DWL型TCD检测仪,结合二氧化碳试验分别测得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脑血流速度,计算脑血管反应性。并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1)颈内动脉狭窄组中患者通过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最大速度变化率、平均速度变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吸入CO_2气体后各组MCA血流速度增加率依次减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患者中脑电图检查正常者15例(29.4%),异常者36例(70.6%),其中轻度异常16例(31.4%),中度异常包括局限性异常11例(21.6%),弥散异常一侧优势9例(17.6%)。(4)狭窄组的CRP浓度为(3.42±1.09)mg/L,对照组为(1.86±1.5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评估脑血管反应性的简便手段之一。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差,狭窄越严重反应性越差。脑电图、CRP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构筑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构筑及分布。方法 采用Weigert染色方法显示弹性纤维,光镜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构筑与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弹性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弹性纤维构成一完整的、波浪状的内弹性膜,着色均匀,中膜、外膜仅有散在的弹性纤维分布,缺乏完整的外弹性膜;电镜下可见内弹性膜规则,均质,厚度均一,边缘光滑、清晰。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形成完整的内弹性膜,这可能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猕猴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动物分为成年组(10~16岁)和老年组(20~23岁),造型期历时16~28个月。动物灌注固定后取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改变,结果发现成年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水肿,表面可见血细胞和纤维成份粘附。中央支病变稍轻,老年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水肿严重,细胞排列紊乱,并有局部破溃,内皮下结构裸露。中央支内皮破溃,甚至成片脱落,有血液成分粘附。实验结果表明高血脂可诱发脑动脉损害,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弹性模量与血管内压及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计算正常和硬化大脑中动脉弹性模量来反映管壁的弹性特性,弹性模量包括:增量弹性模量(Einc)、容积弹性模量(Ev)、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结果显示:硬化大脑中动脉3种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硬化后脑动脉弹性下降,通过对其与血管内压和管壁成分含量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讨论脑动脉硬化时大脑中动脉力学特性及管壁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高脂高胆固醇喂养猕猴16~17个月,并辅以静注肾上腺素和口服甲基硫氧嘧啶,经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脑动脉管壁结构的变化。发现幼年猴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水肿和变形,细胞排列不规则,表面呈“洞穴”状破损,微绒毛相互融合变粗变长,数量明显减少.中央支表面破溃较轻。成年猴大脑中动脉内皮表面严重破溃,有些部位内皮细胞撕脱和松解.中央支表面破溃也较幼年严重,部分内皮细胞撕脱。这证明高脂血症可导致猕猴大脑中动脉出现早期动脉硬化改变,但对口径小于400μm 的中央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MCBIF)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安全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3月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65个)MCBIF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发病年龄35~65(40±0.5)岁。动脉瘤出血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13例,Ⅱ级13例,Ⅲ级16例,Ⅳ级7例,Ⅴ级8例。在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观察到,动脉瘤指向上方27个、指向外侧22个、指向下方16个。测量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观察M1段的曲度,模拟翼点开颅手术入路;采取近端或远端入路手术,指向下方和外侧的动脉瘤从上方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指向上方的动脉瘤从下方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并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随访并观察动脉瘤复发情况,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比较不同指向动脉瘤的预后差异。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长度为8.2~16.5( 13.5±0.3)mm。M1段曲度向下,动脉瘤指向上;M1段曲度向上,动脉瘤指向下;M1段平直向外,动脉瘤指向外。 CTA三维影像模拟手术入路中动脉瘤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解剖结构完全相符。所有动脉瘤夹闭可靠,术后6个月复查头颅CTA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6~36(18.0±2.5)个月,末次随访结果GOS评分:5分37例,4分10例,3分4例,2分3例,1分6例,不同指向动脉瘤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利用CTA三维重建技术,明确动脉瘤的指向、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和曲度,精确评估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和M1段在侧裂内的投影方位,避开动脉瘤顶,采取合适的策略显露M1段,有效做到近端控制,是手术安全进行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运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段)走行及其分支解剖和变异。方法前瞻性观测脑血管或头颈血管VCTDSA检查脑底动脉表现无异常者120例,在VR图像上观测MCA-M1段走行及分支类型,测量M1段起始处管径,比较不同侧别、性别管径有无差异。结果120例240侧MCA中,M1段走行分为4型:水平型40.41%(97/240侧),上斜型14.58%(35/240侧),下斜型7.92%(19/240侧),波浪型37.08%(89/240侧);M1段主干分3型:单干型7.91%(19/240侧)、双干型88.75%(213/240侧)、三干型3.33%(8/240侧);M1起始处管径左侧:(1.98±0.44)mm,右侧:(2.05±0.46)mm;男性:(2.01±0.39)mm,女性:(2.03±0.41)mm;管径不存在侧别和性别的差异(P=0.062、0.792)。M1段分支类型除TanrioverN划分八种类型外,另还有IIB、IIC、IVC亚型共3种亚型。发育变异包括窗式变异2例、副大脑中动脉1例、早分叉5例。结论VCTDSA能清楚地显示MCA-M1段血管的解剖和变异,管径正常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WML)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157例,平均年龄(66.2±7.9)岁。采用头颅 MRI评估有无WML并进行分组:WML组164例、无WML组115例。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率(管径狭窄率≥50%诊断成立)。logistic 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WML发生的关系。结果 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68例(24.3%),其中WML组有51例、无WML组有17例。与无WML组患者比较, WML组平均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更高(P值均<0.05)。WML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27/164),较无WML组的7.0%(8/115)更高(χ2=5.568,P<0.05)。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WML发生风险有关(OR=2.13, 95%CI 1.18~3.25,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d c-f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of rats following permanent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bove the rhinal fissure. At 1 h after right-sided MCA occlusion, Fos-like immunoreactivity (Fos-LI) was detected in neurons not only in the ipsilateral cerebral cortex but also in the spinal cord. In the latter, Fos-LI was localized in the nucleus and perikarya of neurons in the grey matter, notably the large motor neurons in the ventral horn. Fos-LI was most intense at 2–4 h, but became undetectable after 48 h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72 h in the spinal cord. In sham-operated animals, Fos-LI was almost undetectable or virtually absent. It was also not detected in the core territory supplied by the MCA at any time points after arterial occlusion. When the ischaemia-induced neuronal damage in both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pinal cord was evaluated by Nissl staining, some neurons appeared atrophic. We conclude that the induction of Fos-LI in neuron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pinal cord is linked respectively to early onset–short stimulation and persistent excitatory or disinhibition phenomenon as a result of focal ischaemic brain injury. Received: 16 September 1996 / Accepted: 29 November 199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情况及其血流流速在后循环缺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1.5 T或3.0 T MRA证实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住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头晕等症状门诊就诊、头颅MRA显示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且基底动脉发育正常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对象的基底动脉直径在MRA原始图像上使用MR扫描仪自带VolumeView软件远、中、近三段中点截面进行测量;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并对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98±0.20)mm、(3.40±0.47)mm,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分别为(36.0±5.6)cm/s 、(56.0±7.0)cm/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2、-14.788, P值均<0.01);观察组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20.0%(8/40),高于对照组的1.9%(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8, P<0.05)。结论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导致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致使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升高,为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贫血母血AFP(MSAFP)水平和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MCA-PSV)的相关性并用胎儿血红蛋白(FHB)值验证其相关性,评价MSAFP和MCA-PSV对胎儿贫血病例的临床预测和监护意义。方法: 对32例怀疑有胎儿贫血病例(自体免疫性胎儿贫血4例, 地中海贫血11例,B19微小病毒感染10例,胎盘血管瘤7例)进行55次MSAFP和MCA-PSV测量,对于MCA-PSV异常病例抽取脐带血,共获得19份胎儿血液标本,测定FHB含量。结果: MSAFP与MCA-PSV有相关性(n=55,r=0.57,P<0.01)。19例胎儿血标本检查共15例贫血标本,其中4例假阳性病例的MSAFP正常。贫血胎儿的MSAFP明显高于非贫血胎儿,地中海贫血和免疫溶血性贫血病例MSAFP升高比MCA-PSV升高早15-20 d,B19病毒感染和胎盘血管瘤导致的贫血病例MSAFP升高则比MCA-PSV晚10-12 d(P<0.05)。MSAFP(r=-0.87)和MCA-PSV(r=-0.67)与FHB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胎儿宫内贫血时MSAFP水平升高的时间和程度比MCA-PSV的变化更具有预测和监护意义,而且两者间呈相关性。因此,MSAFP和MCA-PSV可能是临床预测和监护不同程度胎儿宫内贫血最有价值的联合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虫草素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和脑组织Caspase-3和p53表达的影响。 方法 首先,给药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虫草素5、10、20 mg/kg,连续10 d;然后,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造模24 h后,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称重法检测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Tun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Bax、Caspase-3和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SOD,MDA,GSH水平。 结果 给药组与MCAO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含水量显著减少,细胞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和GSH含量显著上升,Caspase-3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且这些效果随着虫草素给药量的增加更加显著。 结论 虫草素能够缓解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降低脑缺血引起的脑含水量升高,并能抑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减缓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