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勇  赫双赤  王慧宇  文哲 《重庆医学》2011,40(25):2566-2567,260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该院收治的PAES患者6例进行超声诊断及术后超声随访。结果 6例患肢均可显示腘动脉向内侧不同程度移位,3例管腔呈节段性狭窄或闭塞,2例狭窄或闭塞远端见局限性动脉瘤形成;2例管腔通畅患者作伸膝和足背屈试验时胫后动脉血流明显减弱或消失。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超声显示转流血管通畅,远端动脉血流良好。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PAES诊断及术后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9-76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以及其对该病的治疗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进行DSA及下肢CTA的检查,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症状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其超声二维图像及CDFI血流动力学的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价值及对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指导意义。结果:78例患者中单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未造成狭窄)或合并内中膜增厚24例,具有单侧动脉有狭窄病变11例,双侧动脉狭窄或多处动脉狭窄31例,其中12例患者有一段或多段动脉发生闭塞或重度狭窄;23例行DSA检查,18例行CTA检查,14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股浅动脉和股动脉狭窄或闭塞者6例,其中5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或原位旁路转流术,另1例行PTFE人工血管股腘旁路转流术,另2例腘动脉以下闭塞行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或原位旁路转流术)。14例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3例发生再狭窄;8例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的患者中,2例发生再狭窄。78例均予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3例DSA检查的患者中,4例胫前动脉重度狭窄者超声诊断为闭塞,2例胫后动脉重度狭窄者超声诊断为闭塞,1例胫后动脉闭塞者超声诊断为重度狭窄;18例CTA的患者中,与超声诊断均相符,其中1例诊断为胫后动脉重度狭窄者,DSA诊断为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靠方法,其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治疗后评价与随访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卞栋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19-72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7d内患者22例,经股静脉切开取栓,由大隐静脉侧支留置导管,术后溶栓治疗及造影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3d内肿胀缓解,序贯溶栓治疗10d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留置导管脱落,20例拔管前造影显示:12例患者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陈旧性血栓附壁,大量侧支循环建立,髂静脉内无新鲜血栓。随访20例,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2个月,仅2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虽然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术中同期处理狭窄或闭塞手术较复杂、费时,有较多并发症。笔者采用取栓后序贯溶栓治疗,效果优良。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术后若无症状可不予处理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多排螺旋 CT 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PAES 的10 例患者共 13 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 PAES.结果 11 条肢体首诊时腘动脉已发生闭塞(84.6%).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造影诊断 PAES阳性率15.4%.螺旋CT诊断PAES的阳性率为100%.术中探查显示,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5%)、Ⅲ型4例(30.8%),Ⅴ型2例(15.4%).单纯行腘动脉松解术 2 例,行腘动脉松解、血栓内膜剥脱、补片成型术8例,行置管溶栓、腘动脉松解术3例.随访时间4~33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22 个月,1期通畅率92.3%(12/13),累计通畅率100%(13/13),救肢率100%.结论 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动脉造影对已经闭塞的 PAES 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螺旋 CT 对PAES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FontaineⅡ、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结果该组无一例死亡,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术前为0.12~0.53,平均0.35,术后ABI为0.45~0.90。2例术后发生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换药愈合,随访2~36个月,1例股-腘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1年后狭窄,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内膜增生,再次行血管重建好转。结论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6条下肢)PAES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数据均收自于原始的病例资料。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24.2岁(15-32岁),均为男性。2例累计双下肢。间歇性跛行是最主要的症状(6条下肢)。其中1例为Delaney’sⅡ型,另外3例为Delaney’sⅢ型。所有6条患肢均施行了腘动脉减压术,其中1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随访期平均10个月(30d-2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结论:PAES虽然罕见,但却是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的一个重要病因。为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截肢率,早期诊断和外科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造影,同时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01例节段性狭窄行下肢动脉灌注抗凝溶栓,19例行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68例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20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20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动脉血管造影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行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性小,对糖尿病足治疗的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溃疡的愈合时间缩短,是微创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动脉闭塞程度、部位以及坏疽情况进行对应处理:4例肢体进行了保守治疗,其余26例进行了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5例行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行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4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例行截趾手术、4例行膝上截肢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没有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其中,2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股部暂时性淋巴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年闭塞,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下肢皮温恢复正常,跛行距离为200m.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必须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发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PTA联合支架植入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107条患肢)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PTA组(单纯PTA,60条患肢)和支架组(PTA联合支架植入,47条患肢),采用门诊和电话问诊方式随访。结果:PTA组60 条患肢中22条为单纯股腘动脉病变,13条合并髂动脉病变,17条合并膝下动脉病变,8条合并髂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支架组47条患肢中18条为单纯股腘动脉病变,8条合并髂动脉病变,15条合并膝下动脉病变,6条合并髂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症、治疗前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组中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C/D级所占比例低于支架组(58.3% vs.76.6%,P=0.047)。PTA组和支架组随访时间分别48.0(5.0,108.0)个月和40.0(3.0,9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支架组治疗费用及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TA组[(33 882.7±8 695.6)元vs.(17 754.8±3 654.2)元, P<0.001;93.6% vs.80.0%,P=0.044];近期显效率尽管略高于PT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9% vs.21.7%,P=0.231);近期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PT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 vs. 58.3%, P=0.724;1.7% vs.2.1%,P=1.000);两组均无近期恶化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支架组远期显效率低于PTA组,恶化率高于PT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 vs. 15.0%,P=0.381;14.9% vs.5.0%,P=0.081);两组远期总有效率、累积保肢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0% vs. 66.7%,P=0.939;94.7% vs.94.1%,P=0.884;31.9% vs. 31.7%,P=1.000)。两组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P=0.622)。进一步分组比较表明,支架组TASC A/B级和C/D级患者近期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远期恶化率均高于PT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股腘动脉病变,支架植入虽提高了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和保肢率方面与单纯PTA无显著差异,且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于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符合入组标准且完成随访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入药物涂层球囊组(n=23)和普通球囊组(n=23).入组标准:同侧单个或多个股浅动脉和/或腘动脉病变(3~15 cm之间的狭窄或闭塞)、Rutherford分级2~5级、伴有或不伴有其他伴随疾病.排除标准:支架内再狭窄,动脉瘤,急性血栓形成,妊娠,预期寿命不满1年以及膝下动脉闭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管腔晚期丢失、踝臂指数改善情况、Rutherford分级改善情况、再狭窄发生率、血栓形成率和截肢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病变血管特征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在管腔晚期丢失、踝臂指数改善情况、Rutherford分级改善情况、再狭窄发生率、血栓形成的比较中,药物涂层球囊组均优于普通球囊组(P<0.05),而两组截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相比可有效降低股腘动脉6个月管腔晚期丢失、再狭窄发生率和血栓形成率,并可获得更优的踝臂指数、Rutherford分级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通过降糖三黄片治疗热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中药组23例,安慰剂组22例。在拜糖苹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降糖三黄片或安慰剂。彩超检测治疗前和后6个月治疗后患者双侧下肢血管管壁、内-中膜厚度及血流情况。结果:6个月治疗后患者热瘀互结证候明显改善,降糖三黄片组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股动脉,4组动脉的内径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腘动脉、股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胫前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组动脉的内中膜IMT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组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max比较可见,腘动脉及股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胫前动脉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对热瘀互结型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56例多排螺旋CTA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胭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脉搭桥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DSA证实。造影剂用量按2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层厚2~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三维(real lime 3D)及容积显示(Fly 3D)等。结果:6例为正常双下肢动脉血管.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见不同程度的动脉壁钙化斑。4例胴动脉瘤CTA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瘤蒂。10例大动脉炎见双下肢动脉血管管壁呈锯齿状.部分节段见血栓形成。12例糖尿病性血管炎与大动脉炎表现相近似。15例股动脉血栓栓塞,CTA见股动脉充盈缺损至管腔填塞.最长栓塞达60cm。1例人造血管CTA可清晰显示走向和双股动脉。结论: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9月~2009年8月23例肢体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损伤部位:桡动脉及胫后动脉各1例;肱动脉3例;腘动脉4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9例;髂动脉3例。21例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1例截肢,22例保肢成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3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结扎创面换药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开放手术组中随访13例保肢者3~24个月,1例股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出现间歇跛行;1例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合并骨折术后1年患肢功能障碍未恢复;余11例效果满意。腔内治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结论:了解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是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动脉重建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重要手段。腔内治疗修复周围动脉损伤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腘动脉损伤患者诊治情况,归纳预后的影响因素,制定诊疗流程。结果 17例患者中出现肌肉坏死6例,其中4例保肢成功,2例截肢。术后并发症:感染4例,急性肾衰竭1例。结论影响腘动脉损伤预后的因素包括检查方案、监测方案、手术方案、术后监测方案等。可据此制定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髂和股动脉闭塞症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 1 986年以来笔者经治的 4 1例 ( 45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主—股旁路术 5例 ,髂—股旁路术 3例 ,股—动脉旁路术 6例 ,解剖外股—股或髂—股转流术 1 6例 ,腋—股动脉转流术 5例 (其中腋—双股转流术 1例 )、腹主—股深旁路术 1例和血栓内膜切除术 5例。结果 术后血运改善效果良好 ,且 Doppler和 A/B指数有不同程度改善者 38例 ( 92 .7% )。截肢 3例( 7.3% ) ,其中死亡 1例 ( 2 .4 % )。随访 33例 ( 80 .5 % ) ,5年通畅率为 70 .7%。结论 各种类型的旁路术疗效优于取栓或病变切除后旁路术 ,是治疗主髂和股动脉闭塞症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溶栓等内科综合措施治疗腊国动脉以下部位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 15例该部位动脉急性栓塞患者采用穿刺患侧股动脉滴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剂 (rt PA)进行溶栓 ,结合抗凝、扩管等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血管再通 ,溶栓再通率 80 0 % ;尿激酶再通率 6 6 7% (4 6 ) ,rt PA 88 9% (8 9) (P >0 0 5 )。溶栓 72h未再通者继续溶栓仍未再通。本组未发生肢体坏疽及出血并发症 ,患肢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对腊国动脉以下部位的单支动脉急性栓塞效果良好 ,结合长期抗凝治疗能有效防止再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