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合理用药是为达到最佳治疗目标,在众多可以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如何对临床用药作出决策,其内容包括:首先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哪种药物治疗最合适,是否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再次应用药物治疗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最后决定患者的停药时间或必要时更换其他药物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针对泄泻的治疗比较孟河京派与孟河医派用药的异同,梳理孟河京派用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方法:基于与孟河京派有传承关系的各代医家治疗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各医家常用单味药频次、药物组合频次、治疗泄泻通用药物、孟河京派特色用药等,并梳理形成孟河用药传承脉络。结果:京派医家擅用白术治疗泄泻,高频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茯苓,陈皮""茯苓,薏苡仁",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为"龙骨→牡蛎"。结论:孟河京派对前人经验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治疗泄泻的用药更趋平和,且尤重脾胃,形成了独特的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在临床上见到的慢性泄泻,以脾肾阳虚,肝横犯脾,脾胃虚弱为常见;亦有湿热滞留,大便中有红、白细胞的。前人说:“暴泻属实,久泻属虚”。此语不切,因暴泻也有虚证,久泻也有夹实。应该说“暴泻多实,久泻多虚”。对脾胃虚弱者,常用益气健脾药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砂仁、肉豆蔻等;对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者,都用壮火温脾药如益智仁、补骨脂、诃子、附子、肉桂、干姜、良姜、砂仁、肉豆蔻、木香之类,罂粟壳我不常用,因为用久了会成瘾;对于肝气横逆犯脾胃者,常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5.
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儿童用药也与成人不同,现浅淡如下。儿科临床用药的特点与分析1.儿童为不成熟个体,对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排泄与成人相比有显著差异。①透皮吸收药物: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吸收快而多,外用要注意防止透皮吸收中毒,如硼酸、水杨酸等。②口服用药: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胃排空时间长,消  相似文献   

6.
欧阳建华 《新中医》2005,37(9):87-88
中医学具有悠久历史,是先贤留下的宝贵遗产,如何运用中医学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已30余年,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疗效,辨证要正确,遣方用药也要符合治疗法则。现将临床用药体会总结如下,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合理用药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是病人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合理用药”可以解释为一个名词,一个口号,一个医疗行为的规范,也是人类为了更好地使用药物的需要,同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浅谈儿科临床用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改过 《陕西中医》2005,26(10):1106-1107
治病非易,治小儿病尤难。从呱呱坠地,便啼哭无端。寒热饥渴,痛痒不适,均不能自自;且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腑功能,造成疾病的发展。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乃至死亡。昔阎孝忠有“五难”之叹,张景岳则日:“宁治十男妇,莫治一小儿。”由此可见,治疗小儿病者之不易,用药之重要。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为多。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凡脾胃功能失调,以腹泻为主不夹脓血者称为泄泻。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为多.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凡脾胃功能失调,以腹泻为主不夹脓血者称为泄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明代医家龚廷贤治疗泄泻病的方药,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筛选《龚廷贤医学全书》中泄泻章节的内服方药,利用Excel创建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医案标准化处理后,加入分析池,对药物经行频次和关联分析,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药-药关系。结果:收集泄泻处方共99首,涉及药物107味,药物出现总频次达820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白术、甘草、茯苓、陈皮、人参等,药味以甘、辛、苦味最多,药性以温性为主,药物归经脾经居首,肺、胃、肾经次之,设置置信度≥0.9、支持度≥0.3,中药关联共19组,关联的中药包含白术、甘草、茯苓、陈皮、人参、生姜。结论:龚氏治疗泄泻,以健脾燥湿、分利小便为核心,注重温阳化湿、调畅气机,主要从脾胃论治,亦重他脏,并重视中药炮炙以增涩止泻。  相似文献   

12.
一、概说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比正常增多,大便溏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它是临床较多见的一个证。中医历代典籍,对泄泻一证都有专门论述,但名称上颇不一致。《内经》称“泄”、“洞泄”、“注泄”等。汉唐医籍中多称“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解放后,中医院校教材亦沿称“泄泻”。而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的《内儿科》及《新中医》杂志刊登的一些文章等称之为“腹泻”。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从理论上阐明小儿泄泻的病因、症状、治则及选方用药,对临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伤科临床用药浅谈冷水江市托山卫生院(417500)曾汉湘主题词中医伤科学,中草药/治疗应用中医伤科古称折疡、金疡、接骨、正骨科。主要是由于外伤使人体皮肉、气血、筋骨、津液及脏腑受损。其药物治疗有内外之分,早在《普济方·折伤门》中有:“凡以高处坠...  相似文献   

15.
16.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泻物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在临床上多以久暴分虚实,各个证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并见,且可互相转化.至于治法与遣药,必须根据"法随证转,药随证选"的原则,本着"暴泻以祛邪为主,久泻以扶正为主"的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泄泻辨识浅谈曲艳青锡盟医院(026000)吕金柱包头铝厂职工医院(014000)白玉娥伊盟杭锦旗镇医院(017000)1994年8月12日收稿慢性泄泻的辨证分型不外乎脾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肝旺乘牌等。但临床所见并非均能如此典型,根据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可用于治疗儿科类疾病,然小儿有其特殊的天性禀赋,心神善恐,喜怒无常,故治疗时配合欠佳,这就要求小儿推拿操作既要有效,又要省时,以“用推即是用药”指导小儿选穴,取穴简便,以少胜多;以“君臣佐使”指导组穴施术,优化组合,有序治疗。以此用于临床,可节省时间,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收集邓铁涛等21位国医大师关于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的性味、归经、药对、炮制法等进行频数分析.获得54味使用频数大于10的药物,其性味以甘、辛、温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炮制法主要为炒黄.得出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用药规律可用燥脾、甘缓、补肾、酸收、疏利、化瘀、升提、固涩、淡渗、清凉来概括.  相似文献   

20.
<正> 李培荫教授,学识渊博,治验颇多,笔者有幸得其教诲,获益不浅。现通过几则验案,试以体现李师诊治慢性泄泻的用药经验精萃,以飨同道。案1 刘某,男,22岁。1992年2月16日初诊。诉自1990年3月起,左下腹胀痛、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