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卫平 《安徽医学》2011,32(8):1158-115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切除患者38例,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角膜屈光力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角膜垂直子午线屈光力减少、水平子午线增加,散光度下降;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角膜垂直、水平子午线屈光力无明显变化,散光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周患者角膜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的观察及视力恢复的情况,为翼状胬肉切除术提供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前散光度、角膜曲率检查,术后3 d、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散光度、角膜曲率。结果术后3 d与术前相比散光度有显著性减少,散光度、角膜曲率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前相比直子午线屈光力的减小、水平子午线屈光的增加及角膜散光度减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个1月与术前比裸眼视力、散光度、角膜曲率均有显著性升高,与术后7 d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设计(调整缝线方法 )中,优化手术,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角膜散光减少,进而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飞  托西丽 《新疆医学》2012,42(3):35-37
目的:为了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0例(46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散光度数小于B组,术后3月两组散光均较术前有所减小(P<0.05)。术前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损伤更小,散光更小、更安全等优点。2.选择在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部分术后散光,对所在于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对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改变的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30例(30眼)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接受巩膜环扎外加压术的患者在术前l d、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术眼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度、散光轴向和不规则散光度,并分析不同手术因素对角膜前表面屈光性状的影响.结果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引起角膜前表面周边部术后1周屈光度显著减小(P<0.01);中央部散光度显著增加;散光轴向向加压块中点轴向偏移,术后1周中央部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规则散光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手术中环扎带的长度和加压块的宽度与各屈光参数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角膜前表面屈光改变以短期为主.医生在手术操作中应尽量减小对角膜形状的改变,以保证术后的视觉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的患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降低了术后角膜散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2例无晶体眼行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形态及角膜表面散光值(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显示,与手术切口的位置相对应处角膜变陡峭,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周、1月与术前相比CYL、SRI、SAI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意义(F=21.810~26.563,t=3.669~7.547,P<0.05),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角膜形态变化,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改变明显,但术后3月趋于稳定;角膜屈光状态在术后3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中透明角膜不同部位的切口对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68例(78眼)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0例(24眼);B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24例(26眼);C组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手术切口选择以角膜屈光力最小的散光轴向方向)24例(2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及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三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曲率引导下以角膜屈光力最小的散光轴向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抗青光眼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并有利于术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角膜散光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22例(44眼)双眼儿童白内障随机选择1眼(A组)通过巩膜缘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出并后囊环形撕开;对侧眼(B组)行上述手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角膜散光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87±0.13)D和(0.84±0.76)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57%、7.44%,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内皮细胞丢失个数平均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31.8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无严重影响,内皮细胞的丢失与其他术式相比无明显差别,并且可明显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对68例(68眼)伴有晶状体浑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人经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并根据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分为BSS组、C3F8组和硅油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BSS组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H=5.62,P>0.05),但存在减小趋势;C3F8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明显减少(H=12.14,Z=-3.25,P<0.05),手术2周后内皮稳定,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无明显差异(Z=0.921、-1.095,P>0.05);硅油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下降(H=39.98,Z=-4.01~-2.50,P<0.05)。结论在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中,BSS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下降,C3F8和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保护角膜内皮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58例115眼,分为LASEK组治疗28例55眼,LASIK组治疗30例60眼。术后1周,1、3、6和12个月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1.0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最大散光轴度与术后12个月的轴度比较,≤±15°者,LASEK组明显多于LASIK组(P<0.05),≥±30°者,LASEK组明显少于LASIK组(P<0.05);角膜地形图分析平均角膜中央屈光力与周边屈光力的差异,LASEK组(1.30D)明显小于LASIK组(1.63D),P<0.01);LASEK组角膜Haze明显高于LASIK组角膜层间混浊(P<0.01),但均为对视力无影响的<0.5级的混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好,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基质透镜移植术的安全性、屈光度的变化及组织的修复。方法 6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左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右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术。术后1天、1周、1月、2月、3月行眼表反应、前节OCT、屈光状态、Pentacam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术后3月观察完毕后处死兔子,行眼球摘除术,分离兔角膜,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术后观察透镜保持透明,未见排斥反应。中央角膜厚度在透镜植入术前为(357.17±12.97)μm,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433.67±12.19)μm、(423.50±13.49)μm、(417.33±12.08)μm;等效球镜术前为(0.57±1.13)D,术后1周、1月、3月的等效球镜分别为(-1.98±1.18)D、(-2.65±0.47)D、(-1.84±0.68)D;前表面Km术前为(47.80±1.02)D,术后1周、1月、3月分别(53.85±0.99)D、(52.67±1.32)D、(52.53±0.96)D;后表面Km术前为(-6.18±0.15)D,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5.78±0.19)D、(-5.73±0.20)D、(-5.50±0.14)D。整体比较术前术后的中央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前表面Km和后表面K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个指标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各个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前节OCT检查均可观察到透镜界面,但透镜界线随时间延长逐渐模糊;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术后早期透镜界面可见高反光颗粒,1月可见神经纤维长入透镜,术后2月角膜细胞形态接近正常,术后3个月角膜细胞形态、数量基本正常,神经纤维可见细小分支;HE染色见角膜结构完整,移植的透镜在位,可观察到透镜的前后界面,纤维排列整齐,平行分布,结构清晰。结论 自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透镜植入术后角膜重塑及屈光度的变化尚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样本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术前及术后Pentacam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8例(2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患眼外观、视力及Pentacam参数.结果 22例患眼术后外观均有改善.患者术后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角膜平均屈光度均较术前提高,而角膜前表面散光及表面变异系数(ISV)均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度、角膜后表面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角膜后表面散光轴位、最佳矫正远视力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可改善翼状胬肉患者患眼外观,降低角膜前表面散光及ISV,升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平均屈光力,而角膜后表面散光、屈光力及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轴位未发生改变,且未影响前房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对眼前段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9例(138眼)施行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LASIK、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后表面高度均略微增高,LASIK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前凸量分别为(1.89±3.24)μm与(1.18±2.33)μm,LASEK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前凸量分别为(1.07±2.27)μm与(1.12±2.05)μm;术中切削比例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影响达到66.18%,术前屈光度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影响达到29.31%;LASIK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24±0.27)mm、(3.18±0.26)mm和(3.18±0.27)mm;LASEK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20±0.27)mm、(3.16±0.26)mm和(3.15±0.27)mm;LASIK、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前房深度变浅。结论 LASIK、LASEK术后均表现为角膜后表面微量前移,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较LASIK更小;切削比例是影响角膜后表面变化最大的因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前房变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17例31眼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后所有患者屈光度下降,裸眼视力上升(P<0.001),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明显改变(P<0.05),后表面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主要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压平角膜前表面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对角膜后表面与前房深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眼内窥镜的优点,探讨简化玻璃体腔硅油取出的方法。方法 回顾82例(97眼)内窥镜引导下的无晶状体眼或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硅油取出术的病例,记录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随访27~60个月,观察其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硅油残留率和其他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5.6~46.3 min,平均(20.6±8.3)min,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为(2.04±0.58)LogMAR,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的BCVA为(1.92±0.79)LogMAR、(0.94±0.57)LogMAR、(0.98±0.61)LogMAR、(0.96±0.69)LogMAR,术后1 d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为(17.65±1.33)mmHg,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眼压为(9.21±3.81)mmHg、(13.57±2.93)...  相似文献   

16.
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81例(8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第1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保留晶体组;第2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无晶体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角膜内皮中央区进行活体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第1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周左右就基本保持稳定,第2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仍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术后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前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内皮有损害.术中保留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当确定视网膜复位后,应尽早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AS-OCT成像仪记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0人46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2个月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结果: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1d比术前增厚(P<0.05),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切口处角膜厚度术后第1天也比术前增厚(P<0.05),术后2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在术后第1天明显加深且基本保持稳定.结论:AS-OCT可清楚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手术与角膜内皮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方式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6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2 2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摘除术 +硅油填充术 ,术前 ,术后 1周、1月、2月、3月内皮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有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时 ,晶体完整性对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最优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后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分析其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ORK手术,分别用荧光素法和schirmer Ⅰ试验(基础分泌试验)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泪膜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