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胆红素血症对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的不良影响并观察VitE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体检健康人群中有意选择 4 5例胆红素水平偏高者 (≥ 15 μmol/L)和 4 0例胆红素水平偏低者 (≤ 9μmol/L)作为研究对象 ,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 (T -AOC) ,丙二醛 (MDA)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 -LDL) ,并给低胆红素组每人每天口服VitE 10 0mg ,连续 2周 ,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与高胆红素组比 ,低胆红素组T -AOC明显降低 (P <0 .0 1) ,而MDA和Ox -LDL明显升高 (P <0 .0 5和P <0 .0 1) ,但低胆红素组补充VitE干预后 ,T -AOC显著升高 ,而MDA和Ox -LDL显著降低 (均P <0 .0 1) ,分别达到甚至超过了高胆红素组的相应水平。结论 :低胆红素血症可显著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 ,促进脂质过氧化 ,但这一不良影响可以通过补充VitE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冠心病病人血清胆红素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改变及其内在联系 ,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1 2 4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85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清胆红素、OX -LDL浓度 ,并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OX -LDL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经相关分析 ,冠心病组OX -LDL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呈负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是导致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的因素之一 ,促成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 1。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IGF - 1浓度 (2 7.7± 14 .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 (47.8± 2 3.4ng/ml,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清T -ch ,LDL -ch和TG浓度 (分别为 6 .34± 1.6 7mmol/ml,1.6 3± 0 .5 6mmol/ml和 1.93±1.14mmol/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87± 1.2 1mmol/ml,1.30± 0 .4 2mmol/ml和 1.0 5± 0 .4 9mmol/ml;而其HDL -ch浓度 (0 .95± 0 .2 5mmol/ml)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0± 0 .32mmol/ml) ;血清IGF - 1浓度与T -ch ,LDL -ch和TG浓度呈负相关 (分别为r =- 0 .5 7,P <0 .0 1;r =- 0 .4 9,P <0 .0 5 ;r =- 0 .6 2 ,P <0 .0 1) ,与HDL -ch浓度呈正相关 (r=0 .5 1,P <0 .0 1)。结论 :血清IGF - 1变化与冠心病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 (lycopene ,LP)对大鼠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 大鼠饲喂番茄红素 4周后处死 ,测定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 (T -AOC)、丙二醛 (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结果 各番茄红素给药组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SOD活性、GSH -Px活力及T -AOC上升 ,MDA含量降低 ,与空白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番茄红素可以提高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铁蛋白与总胆红素的比值(SF/TBIL)、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评价SF/TBIL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7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CHD)患者62例,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F、TBIL、Ox-LDL、SF/TBIL。结果CHD组SF、Ox-LDL、SF/TBIL、LDL-C比NCHD组明显升高(P均<0.01),TBIL、HDL-C明显降低(P均<0.05);SF/TBIL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81,P<0.01;r=0.604,P<0.01),对SF/TBIL行ROC曲线分析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1),当SF/TBIL=16.555 9时诊断CHD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2.3%;SF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23,P<0.01;r=0.534,P<0.01),TBIL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r=-0.346,P<0.01;r=-0.484,P<0.01);TC、HDL-C、TBIL、SF/TBIL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结论SF/TBIL是比SF或TBIL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是CHD的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低胆红素水平和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在致CHD上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的 17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Bili T)、直接胆红素 (Bili D) ,并计算间接胆红素 (Bili I)水平。结果 ①与冠脉造影阴性者相比 ,阳性组患者血清Bili T、Bili I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②冠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胆红素浓度无相关关系 ;③急性冠脉病变时胆红素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胆红素对冠状动脉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脂蛋白 (a) [LP(a)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及vWF、t-PA的变化 ,分析以上因素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测定 1 4 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 40例健康人血清的Lp(a)、OX -LDL及vWF、t-PA∶A的水平 ,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Lp(a)、OX -LDL和vW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t-PA :A明显降低 (P <0 .0 1 ) ;急性脑梗塞患者vWF与LP(a)、OX -LDL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1 ;r =0 .53 ,P <0 .0 1 ) ,t-PA :A与LP(a)、OX -LDL呈负相关 (r =- 0 .49,P <0 .0 1 ;r=- 0 .61 ,P<0 .0 1 )。结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存在Lp(a)、OX -LDL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减退、纤溶活性下降。体内Lp(a)、OX -LDL增高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害作用 ,与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血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了 46例CHD患者及 37例正常人血清丙二醛 (MDA)、SOD、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CHD患者MDA、TC、TG、LDL -C显著高于正常 (P <0 0 1) ,SOD、HDL -C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2 ) ,而且MDA与TC、LDL -C呈显著正相关 (r=0 31,P <0 0 5 ;r =0 37,P <0 0 2 ) ,SOD与HDL -C呈显著正相关 (r =0 34,P <0 0 5 )。结论 :CHD患者脂质过氧化 (LP)增强与抗氧化功能降低及脂质代谢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AI和apoB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poAI、apoB含量 ,分析其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血清白蛋白、胆红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apoAI、apo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 (P <0 0 1) ,且随病情发展逐步降低 ,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 0 831,r=- 0 792 ,P <0 0 0 1) ,且与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显著正相关 ,与胆红素浓度上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测定血清apoAI、apoB可反映肝硬化病变损伤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抗氧化剂对Ox—LDL诱导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Se和VitE对Ox -LDL诱导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cl -2蛋白的影响。 方法 Ox -LDL与VitE、Se处理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后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采用Westernblot检测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Ox -LDL作用内皮细胞后 ,DNA电泳呈明显梯度条带 :加入Se和VitE后 ,内皮细胞平均凋亡率较Ox -LDL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Westernblot检测Bcl -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 结论 Se和VitE能减少Ox -LDL诱导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 -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脉汤对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通脉汤对活性氧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养;通脉汤低剂量治疗组以高胆固醇饲料,同时予低剂量通脉汤灌胃;通脉汤高剂量治疗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同时予高剂量通脉汤灌胃,共喂养16周后,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SO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MDA,CHO及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通脉汤低剂量治疗组血清SOD,MDA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CHO及LD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通脉汤高剂量治疗组血清SOD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MDA,CHO及LDL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MDA与CHO,LDL成显著正相关(分别r=0.397,0.443,P<0.05);SOD与CHO及LDL成显著负相关(分别r=-0.407,-0.429,P<0.01).结论:通脉汤能降低血清CHO,LDL,升高SOD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福伟  陈漠水  张忆雪 《海南医学》2016,(23):3834-3837
目的 研究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新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97例,其中冠心病组333例,非冠心病组164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TBIL、DBIL、IBIL、hs-CRP、HCY等检测水平,分析各项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TBIL、IBI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0.54±3.5)μmol/L vs(14.03±3.78)μmol/L,(7.85±2.73)μmol/L vs(11.44±3.24)μmol/L],而hs-CRP、HCY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91±3.15)mg/L vs(3.24±2.21)mg/L,(11.79±3.80)μmol/L vs(6.87±2.40)μ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1.55)μmol/L vs(3.68±1.54)μmol/L,P>0.05);随着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TBIL、IBIL逐渐降低(P<0.01),hs-CRP、HCY逐渐增加(P<0.01),而DBIL随冠心病的病变支数增加则无明显变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IBIL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性(OR分别为0.838、0.787,P<0.01);DBIL与冠心病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P=0.651);hs-CRP、HCY与冠心病的发生呈现正相关性(OR分别为1.399、1.539,P<0.01).结论 TBIL、IBIL水平降低,hs-CRP、HCY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低水平TBIL、IBIL与高水平hs-CRP、HCY均为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辅助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马南  耑冰  李萍  苑群  汪涛  杨朝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1993-1997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活性氧(ROS)、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蛋白质羰基(PC)、丙二醛(MDA)和核因子κB(NF-κB)及硫化氢(H2S)、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治疗前(A)组(又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和治疗后(B)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C)组,用ELISA等方法检测并分析。 结果 ①A、B、C组ROS、8-OHdG、PC、MDA及NF-κB逐渐降低;H2S和T-AOC逐渐升高(均P<0.05)。②中重度组较轻度组ROS、PC、MDA及NF-κB明显升高;H2S、T-AOC明显降低(均P<0.05)。③ROS、PC、MDA、NF-κB与T-AOC、FEV1%pred及ACT评分呈负相关;H2S与T-AOC、FEV1%pred及AC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④PC、MDA受ROS影响(均P<0.05),MDA受ROS影响比PC大(β=0.411)。 结论 氧化应激失衡参与了哮喘的发病,ROS可能通过NF-κB引起蛋白及脂质过氧化而对机体产生损伤,H2S可能通过抑制ROS及NF-κB而发挥抗氧化作用;ROS、PC及MDA可作为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内源性H2S可能成为哮喘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铁代谢相关指标与冠心病(CHD)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4例CHD病人作为观察组,非CHD病人9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SF/TIB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F、SF/TIBC显著高于对照组,TI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之间SF、TIBC、SF/TI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重度狭窄组SF、SF/TIBC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TIBC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和P<0.01);中度狭窄组SF/TIBC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TIBC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CHD病人Gensini评分与SF、SF/TIB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9、0.624,P<0.05),与TIB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7,P<0.05).结论:铁超负荷与CHD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CHD病人应定期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67例尿毒症患者(非透析尿毒症19例,MHD48例)和1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尿毒症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异常,表现为血清CRP、MDA增高,血清白蛋白(ALB)、SOD、GSHPx降低(P均<0.01);MHD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变化更明显,且随血透时间延长而加重;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HD患者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DH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变化更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MDA呈正相关(r=0.740),与GSHPx、SOD、ALB呈负相关(r=-0.684,-0.688,-0.924);ALB与GSHPx、SOD呈正相关(r=0.744,0.728),与MDA呈负相关(r=-0.77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否具影响和预测性的指标是CRP(回归系数b=-1.054,OR=0.348,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这种状态随MHD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可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住院老年患者644例,将4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170例无冠心病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并与有无冠心病、冠心病严重程度、血脑钠肽(BNP)、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室短轴缩短率呈正相关.而直接胆红素(DB)的水平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上述指标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IB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人群中胆红素(TB、IB)水平降低,在生理范围内轻度升高的胆红素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升高及氧化应激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UA升高及氧化应激损伤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清UA、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和SAP组患者的血清UA和MDA含量均高于CO组(P均〈0.05),而T—SOD活力均低于CO组(P均〈0.05);ACS组和SA组相比,血清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T—SOD活力则明显降低(P均〈0.05);冠心病患者的UA与MDA呈正相关(r=0.614,P〈0.05),与T—SOD活力呈负相关(r=-0.591,P〈0.05);SAP组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清T—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ACS组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T—SOD活力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损伤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导致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5例;并选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组,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结果 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女存在性别差异(P〈0.05)。AMI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OMI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0.01),UAP组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但OMI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脂联素的浓度与FPG、TG呈负相关(r=-0.309、-0.33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是影响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脂联素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