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He平面应平分颌间距离“的排牙原则提出自己不同观点。通过130例蜡堤He平面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蜡堤He平面是不平分颌面间距离的,蜡He平面大于颌间距离1/2者居多,此种情况,对全口义齿固位和功能是很有利,因此,上述原则提法,有待商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普遍应用(牙合)托来确定上下颌垂直颌位和水平颌位关系。如果(牙合)堤制作过宽或位置旋转不当,戴入口内往往会侵犯唇、颊、舌肌的活动空间,引起(牙合)托固位不良、干扰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造成患者的紧张不适,使颌位关系记录变得困难并易导致(牙合)位记录发生误差。蜡(牙合)托刚性不足,尺寸稳定性差,在转移上(牙合)架步骤中,蜡(牙合)托复位到无牙颌模型上密合不良,也是导致颌位关系记录发生误差的原因之一。上下颌蜡堤(牙合)平面为平面接触关系,一旦发生接触便产生摩擦阻  相似文献   

3.
在全口义齿修复制作过程中,上颌蜡(牙合)堤(牙合)平面的确定一般需要用(牙合)平面规来完成.然而,传统的(牙合)平面规一般只有一种而且不可调节,因而,常常无法广泛的适应各种面型及胖瘦的患者,所以,在确定(牙合)平面时常会导致误差产生,抑或有时对于面颊过胖或口裂过小等特殊的患者而无法进行测量操作.  相似文献   

4.
取得准确的正中位记录是义齿修复中的重要步骤之一。自前临床上多采用蜡(牙合)记录和蜡堤记录确定(牙合)关系,但因咬合时蜡片或蜡堤固定不稳而致移动,以及蜡对咬合时的抵抗力而易出现咬合误差,影响(牙合)关系的准确性。一侧牙列缺损仅作单侧蜡(牙合)记录时,因病人对咬合很敏感,而易使注意力集中在患侧,使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牙列缺失病人的各种颌间关系,作了蜡堤(牙合)面的研究。材料和方法:检查152例牙列缺失的病  相似文献   

6.
定位平面是口腔修复学中一个重要术语,但它的概念在一些论著中并不一致,(牙合)平面、(牙合)堤平面,定位平面混用。为统一定义,本文收集了部分有关(牙合)平面,(牙合)堤平面、定位平面的论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制作全口义齿,颌位记录是一个关键步骤。有些无牙颌病人习惯前伸下颌及其它不良习惯的咬合,往往使(上合)关系记录不准确,造成全口义齿失败。今年我们用验平面磨牙区加蜡完成正中验关系记录。由于下颌无蜡堤,病人下颌活动自如,咬合时只有上颌磨牙区的蜡块与下颌牙嵴接触,病人就会主动意识向后咬合,下颌自然退到正中(牙合)位。加上的蜡块只在(牙合)平  相似文献   

8.
<正> 我科自1984年起,在国产“741”型(牙合)架上附加(牙合)曲面板,代替上颌平面(牙合)堤;对部分病人进行全口义齿排牙。取得较满意效果,简化了排牙手续,缩短了排牙时间,现介绍如下:一、方法:按常规取模,试(牙合)堤,将口内取得正中(牙合)关系的模型,固定在“741”型(牙合)架上(上(牙合)架时不需使用该(牙合)架之(牙合)平面  相似文献   

9.
对全口义齿(牙合)堤平面的要求,前牙区应与患者瞳孔连线平行,后牙区与耳屏鼻翼线平行,传统的方法多以口镜柄或直尺等工具比着上述两种连线,由于瞳孔连线至(牙合)堤平面的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性错(牙合)对(牙合)平面倾斜度的影响,探讨骨性错(牙合)者矢状面(牙合)平面倾斜度与咀嚼运动轨迹的相关性.方法 对33名青年志愿者,正常(牙合)10名、骨性Ⅱ类错(牙合)6名、骨性Ⅲ类错(牙合)17名进行头影测量及下颌切点咀嚼轨迹分析.结果 正常(牙合)、骨性Ⅱ类、骨性Ⅲ类的(牙合)平面倾斜度分别为(-1.78 ±5.16)°、(0.13±2.31)°、(-5.28±4.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轨迹最大位移组间差异及其与(牙合)平面倾斜度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合)平面-开(闭)口轨迹角正常(牙合)大于骨性Ⅲ类、大于骨性Ⅱ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合)平面倾斜度与(牙合)平面-开(闭)口轨迹角的相关性,正常(牙合)组及骨性Ⅱ类组无统计学意义,骨性Ⅲ类组呈正相关.结论 骨性错(牙合)影响(牙合)平面倾斜度;骨性错(牙合)对咀嚼轨迹范围影响不显著;骨性错(牙合)(牙合)平面倾斜度对咀嚼轨迹方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中,经常碰到一些(牙合)力大、缺牙间隙(牙合)龈距离小的患者,为了加强义齿的坚固性,临床一般设计金属(牙合)面义齿修复,长期以来,制作金属(牙合)面的蜡型往往采用人工雕刻的方法,由于(牙合)面的解剖形态复杂,此蜡型的雕刻工作既费时、费工、精确度又不高.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便金属(牙合)面蜡型制作方法,经三十  相似文献   

12.
<正> (牙合)面蜡型雕刻技术是制作修复体的基础,雕刻法有减蜡法和加蜡法两种。加蜡法又称滴蜡法,本文主要介绍滴蜡法(牙合)面蜡型雕刻。滴蜡法雕刻技术主要应用于金属(牙合)面蜡铸型,因此必须在熟练掌握牙解剖的基础上,结合(牙合)的生理功能,雕塑成形。一、(牙合)面蜡型制作基本要求: (牙合)面应凹凸分明,牙尖与脊形成(牙合)面的凸部,沟、窝形成(牙合)面的凹部。(牙合)面最重要的外形是脊,脊与脊相交即形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不锈钢丝根据患者各自的特点,特制记录丝临时固定在简单(牙合)架上,按照记录丝标志进行排牙。15年来修复近2,000副全口义齿。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步骤和方法:按常规方法模灌模及颌位记录。二、制作记录丝:用20号不锈钢丝10~12cm、用鼻钳弯制成圆形柄并形成直角,以便固定在(牙合)架上,下端与下颌体平齐。然后将圆形柄对准蜡堤的中线放置于上颌工作模底部,记录丝对准中线,并与蜡基托唇面靠紧。下端止于下颌体,用蜡固定即可上(牙合)架(见图),  相似文献   

14.
可摘式种植体杆金沉积冠帽修复牙列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3 确定牙合位关系并牙合架转移从模型上取下取模柱 ,修整种植体工作模型制作蜡基板及牙合堤 ,确定正中咬合关系和垂直距离后 ,行牙合架转移。需注意的是在工作模型上制作的蜡基板是在牙龈愈合基台去除后制作的 ,因此在转移关系时 ,应将口内种植体上的牙龈愈合基台去除后 ,再  相似文献   

15.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的制作要点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科自 1996年来采用Twinblock矫正器治疗数十名病例 ,均获得极为满意的效果。该种功能矫正器制作简单 ,取戴方便 ,易被病人接受。对Ⅱ类错牙合、深覆牙合的矫治有明显效果 ,也可用于开牙合、Ⅲ类错牙合以及一些不良习惯的矫治 ,所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矫治器。制作要点1 取咬牙合关系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必须使下颌处于前伸位 ,在取好患者上下颌模型后 ,可嘱患者先练习切对切的咬牙合 ,必须注意让患者的上下中线对齐 ,等患者明白并且习惯该咬牙合动作后 ,再让患者咬蜡堤 ,检查确定切对切的矢状关系 ,可取出蜡堤放入冷水…  相似文献   

16.
颌位记录是制作全口义齿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认为,采用上颌磨牙区(牙合)平面加蜡确定颌关系,有制止下颌前伸习惯,引导下颌回到正中(牙合)位的作用。笔者自1982年2月至1987年12月,对173例无牙颌患者应用上  相似文献   

17.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男40,女40)年龄为13~15岁的患者,均无正畸治疗史和严重的颅面不调(如腭裂),无上下第一磨牙和前牙缺失。术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将患者按前牙覆(牙合)(上下中切牙至(牙合)平面的距离)的大小分成4组:正常覆(牙合)组(OB: 1~ 4mm),对(牙合)组(OB:-1~ 1mm),开(牙合)组(OB≤-1mm),深覆(牙合)组(OB≥ 4mm)。 测量项目为头颅侧位片上的12项线距、1个角度和3个面积的测量。面积测量使用电子面积测量仪。在不同组间和不同性别间的各项测量值  相似文献   

18.
部份牙缺失的正中颌关系经常是用(牙合)堤来记录。本文介绍一种用石膏代替(牙合)堤求得正中关系的方法。方法: 1.取20克石膏与8毫升水调拌后,用来求得牙弓间记录。调拌的石膏应有一定的硬度才能保留在一定位置,也要有一定的软度才能取得无牙嵴区的无压力印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牙区(牙合)平面横向倾斜的矫治方法.方法 选取16例原发性前牙区(牙合)平面横向倾斜的正畸临床患者,常规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使用颌间垂直牵引、直线型弓、不对称形摇椅弓,配合使用前牙平面导板等方法整平前牙区(牙合)平面.结果 经正畸治疗后,14例患者(牙合)平面完全平直,2例原发性伴有骨性畸形的双平面(上颌平面、下颌平面)均倾斜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平直.结论 常规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局部垂直牵引、直线型弓、不对称形摇椅弓等特殊手段可有效纠正前牙区(牙合)平面横向倾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