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的非对比增强呼吸触发采集技术(B-TRANCE)结合压缩感知(CS)技术在非对比增强肾动脉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34例健康志愿者,行非对比增强肾动脉MRA,扫描序列包括常规B-TRANCE呼吸触发扫描序列(常规组)、结合CS技术的B-TRANCE呼吸触发扫描序列(CS触发组)及结合CS技术的B-TRANCE屏气扫描序列(CS屏气组)。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分别对3组图像从肾动脉血管分支显示情况、血管清晰度、图像伪影及整体图像评分4个方面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1名医师在原始图像肾动脉层面测量肾动脉主干和竖脊肌的信号强度(SI)及噪声值(SD),计算肾动脉血管SNR和CNR,进行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名医师对3组图像评分一致性较好,3组图像整体评分均> 3分,满足诊断要求。3组图像在肾动脉血管分支显示情况、血管清晰度及整体图像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图像伪影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与CS触发组在主观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的SNR、CN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3.0 T MR扫描仪上联合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提高眼部图像质量及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6个中心的692例拟行眼部MRI的眼部肿块初诊患者, 均采用3.0 T MR扫描仪, 以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 表面线圈组413例, 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进行扫描;头线圈组279例, 使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行相同序列扫描。评价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 客观评价为计算眼眶正常结构(眼睑、玻璃体、泪腺和视神经眶内段)和各部位肿块(眼睑肿块、眼球内肿块、泪腺窝肿块及眼眶肿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为主观评分, 指标包括运动伪影、肿块边缘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情况, 并计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图像间客观指标和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表面线圈组所有图像的SNR、CNR高于头线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运动伪影评分低于头线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线圈组眼球内肿块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评分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高于头线圈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的不同加速因子(AF)对肝脏3D-mDixon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3.0T MR仪行肝脏3D-mDixon序列扫描,设计6组扫描方案: SENSE2及AF为2~6的CS技术(CS2~CS6组),扫描时间分别为20.5、18.7、12.9、10.0、8.5和7.1s,6组的其它扫描参数保持一致。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在第一肝门水平的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及右侧竖脊肌处放置勾画ROI,分别测量各ROI的信号强度及其标准差,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位观察者分别对6组的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对6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的测量结果及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达到了良好(ICC>0.75)。6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ENSE2组及CS2~CS4组:4组的SNR分别为44.1±3.6、47.9±6.8、47.6±6.2和48.0±6.7,CNR分别为16.0±1.8、16.9±4.0、17.0±4.4和17.4±4.4,4组间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5和CS6组图像的SNR分别为40.5±3.9和40.7±4.6,CNR分别为12.3±3.2和13.4±2.4,均显著低于CS2~CS4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NSE2组和CS2~CS4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S5和CS6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3D-mDixon序列肝脏扫描,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加,扫描时间缩短,但肝脏的SNR及图像质量下降,加速因子为4时能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扫描时间降低约50%,可作为肝脏检查的最佳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80kVp条件下肾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并优化其重建参数。方法:回顾性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病变并已行泌尿系CT增强检查的连续病例40例,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两组:80kVp组(20例)和120kVp组(20例)。分别以5种不同迭代重建强度(S1-S5)对80kVp组图像进行重建,并与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的120kVp组图像进行比较,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目标血管和空气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80kVp最佳图像组和120kVp组图像进行盲法评估并检验两者读片一致性,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和图像细节。记录辐射剂量报告表,并计算出每一个患者的SSDE。结果:80kVp组CTDIvol为(10.26±1.45)mGy,SSDE为(16.33±2.36)mGy。120kVp组的CTDIvol为(14.95±2.79)mGy,SSDE为(22.83±1.96)mGy。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80kVp组和120kVp组双侧肾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kVp组最佳组(S4)和120kVp组的CNR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2名诊断医师对S4图像和120kVp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图像细节及病变诊断信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80kVp条件下所得肾动脉CTA图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且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建议使用SAFIRE-4为肾动脉CTA的迭代重建强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8通道360度全景眼表面线圈在眼部3.0T MR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线圈组和眼表面线圈组,每例患者依次行平扫FSE T1WI、FRFSE T2WI及常规增强扫描。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在平扫图像上评估眼球、眼外肌、泪腺、视神经和血管、颞肌、眶隔及病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各结构的信噪比(SNR),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平扫FSE T1WI和FRFSE T2WI上眼表面线圈组的眼球、眼外肌前1/2、视神经前1/2、泪腺、颞肌及病变的SNR显著高于头线圈组(P值均<0.05),而眼外肌后1/2、视神经后1/2的SNR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眼表面线圈组中平扫FSE T1WI、FRFSE T2WI图像上眼球、眼外肌、视神经及血管、颞肌、泪腺、眶隔及病变的显示效果的主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头线圈组(P值均<0.05)。两位医师对各眼部结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21~0.950)。结论:应用8通道360度全景眼表面线圈能更清晰地显示眼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并且较常规头部线圈的图像质量更高,可作为眼部3.0T MR检查的首选配置。  相似文献   

6.
Artmann  A  Enayati  S  Ratzenbock  M  杨岷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2-1092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66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严重钙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71例患者采用双源CT)行冠脉CTA检查(螺旋采集模式)。根据患者的Agatston评分(CS),将患者分为4个组(Ⅰ组:CS0~200分,Ⅱ组:CS201~600分,Ⅲ组:CS601~1000分,Ⅳ组:CS〉1000分)。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阅片,采用3级评分法和图像质量评分指数(BQI)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各个组的检查结果与冠脉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在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全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在平扫及肺动脉期时扫描参数相同(120kV,管电流自动调控),在主动脉期时3组管电流分别为40、30和20mAs。平扫以及肺动脉期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图像,主动脉期采用FBP和迭代重建算法(iDose4等级为1、2、3、4、5、6级)。比较肺动脉期与主动脉期有效辐射剂量的变化及气管腔内空气CT值和其标准差(SD)及信噪比(SNR)的差异。在肺窗图像上观察肺内小结构(胸膜下2cm内小血管)的显示情况并对其评分(3分评价法),记录各mAs—iDose4组的平均分,平均分〉2分为临床阅片能够接受的图像质量。结果:有效辐射剂量:肺动脉期常规剂量组为(5.84±1.41)mSv;主动脉期40InAs组为(1.49±0.70)mSv,30mAs组为(1.04±0.19)roSy,20mAs组为(0.71±0.05)mSv。气管腔CT值在不同管电流及不同重建算法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管电流组间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平均SD值、平均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内小结构的评分:肺动脉期图像为3分;主动脉期40mAs组内iDose4-4、5、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30mAs组iDose4-5、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20mAs组的iDose4-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结论: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在胸部螺旋CT扫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40mAs采用iDose4-4重建、30mAs采用iDose4-5重建以及20mAs采用iDose4-6重建图像质量均能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能谱CT增强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方法:前瞻性搜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280例患者,根据扫描方式(常规组与能谱组,各50例)、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3.5mL/s、4.0mL/s组,各30例)、动脉期后延迟时间(15s、20s、25s组,各30例)将280例患者分为8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测量每组图像同一层面SMV-CT值、竖脊肌CT值和SD,并分别计算各组图像的CNR。主观评价为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每例受检者的VR、MIP及TSMIP重建图像进行5分评分法。常规组与能谱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注射速率组、不同延迟时间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能谱组与常规组的SMV-CT值、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注射速率组SMV-CT值、竖脊肌CT值、SD、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延迟时间组SMV-CT值、SD、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静脉CT成像中能谱扫描优于常规参数扫描,且对比剂注射速率推荐3.0~4.0mL/s,动脉期后延迟时间为20~25s。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1.5T时间飞跃法(TOF)MRA和DSA对比分析,探讨7T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颅内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分别行7T和1.5T TOF MRA检查。由2传神经放射专家采用盲法独立阅片,对所有患者的MRA原始图像和MIP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对每个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和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杏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每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动脉瘤的数量和位置均经DSA证实。结果:两位蒯片者在7T和1.5T TOF MRA及DSA图像上均诊断有12个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及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是否可以在80 kV低剂量儿童脊柱CT扫描中获得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以减少放射线对患儿的损伤。方法:连续选取36例因脊柱病变需要复查脊柱CT的患儿行80kV,50mA低剂量扫描作为观察组,将所得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为0.625mm的MBIR图像、ASIR图像、FBP图像。所有患儿治疗前的脊柱CT检查为对照组,扫描管电压120kV,余扫描参数不变,图像重建为0.625mm的FBP图像。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医师分别采用1~4分制(3分合格,4分最好)评价图像主观噪声及椎体结构显示能力;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测量L1椎体以及同层面背侧肌肉的CT值及噪声值,并计算椎体的SNR及CNR。同时并记录两次检查剂量报告表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图像以及观察组的MBIR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客观噪声结果:观察组MBIR、ASIR、FBP以及对照组FBP图像分别为17.35±2.70、50.89±4.24、76.68±7.11、28.49±3.25,信噪比分别为5.75±1.05、2.74±0.41、1.90±0.28、4.19±0.43;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14±0.91、2.74±0.38、1.892±0.33、4.46±0.86;观察组放射剂量CTDIvol、DLP分别为(0.77±0.02)mGy,(51.28±11.67)mGy·cm,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5.47%,64.76%。结论:应用80kV低剂量儿童脊柱CT结合MBIR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达到减少患儿放射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一代自适应迭代重建-V(ASIR-V)不同重建级别对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最佳重建级别。方法 选取临床需要进行胸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96例,门静脉期扫描选择能谱序列,图像后处理均采用ASIR-V技术,并设置6个不同重建级别(0%、20%、40%、60%、80%、100%)。测量肝脏、脾脏、肾脏、竖脊肌及脂肪的CT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SD);图像质量按1~5分予以主观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客观评价:肝脏、脾脏、肾脏实质不同重建级别的CNR、SNR及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重建级别的增加,图像SNR、CNR值逐渐增大,噪声SD逐渐降低,图像质量提高;2)主观评价:ASIR-V 0%、100%重建的图像质量最差,60%~80%范围图像质量评分最高;40%和100%、60%和8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主客观评价,设置ASIR-V重建级别能够不同程度优化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过度迭代图像蜡样质感较严重,组织对比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非SEMAR组);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联合SEMAR算法重建(SEMAR组)。在金属伪影覆盖面积最大的层面,高、低密度伪影区的右冠状动脉及周围脂肪组织等划取感兴趣区(ROI),记录CT值和标准差以计算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计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被纳入评价。2名阅片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κ=0.92)。SEMAR组比非SEMAR组主观评分高(P<0.01)。SEMAR组无导线起搏器主观评分高于有导线起搏器(P<0.01)。起搏器(总体),有、无导线起搏器组内比较,SEMAR组AI值均低于非SEMAR组(P<0.01)。有、无导线起搏器组间比较,SEMAR前后AI值相同(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的频率编码方向对于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指导该病MRI参数的选择。方法:选取14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3.0T MR扫描仪分别于垂直频率编码方向(上/下)和水平频率编码方向(左/右)上行冠状面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由两位神经放射学专家按照一个5级评分标准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能极好地显示瘤体,4分;足够用于诊断,3分;能用于诊断,2分;不能用于诊断,1分;无阳性发现,0分。将两位专家对每组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最终评分,两组间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除2例患者在两组图像中均无阳性发现外,其余1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对于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质量优于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T1WI平扫图像,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垂体微腺瘤成像,频率编码方向对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较大,水平(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比垂直(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的频率编码方向对于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指导该病MRI参数的选择.方法:选取14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3.0T MR扫描仪分别于垂直频率编码方向(上/下)和水平频率编码方向(左/右)上行冠状面T1WI、T2 WI及T1WI增强扫描.由两位神经放射学专家按照一个5级评分标准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能极好地显示瘤体,4分;足够用于诊断,3分;能用于诊断,2分;不能用于诊断,1分;无阳性发现,0分.将两位专家对每组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最终评分,两组间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除2例患者在两组图像中均无阳性发现外,其余1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对于T2 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质量优于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T1WI平扫图像,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垂体微腺瘤成像,频率编码方向对T2 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较大,水平(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比垂直(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常规高场强MR仪结合8通道小孔径专用线圈用于小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T MR仪结合8通道横向放置小孔径线圈及小柔线圈扫描小鼠脑组织,调整T1WI、 T2WI冠状面及横轴面参数,优化各个序列图像质量,最终确定扫描参数。取15只C57小鼠,采用8通道横向放置线圈和小柔线圈依次扫描。扫描结束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大脑皮层及中心区域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两种线圈各个序列的主观评分及SNR、CNR值。采用8通道横向放置小孔径线圈扫描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及脑胶质瘤模型并观察病灶显示情况。结果:8通道横向放置线圈T1WI及T2WI冠状面及横轴面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小柔线圈(P均<0.001)。8通道横向线圈T1WI及T2WI冠状面图像(皮层及中心)SNR高于小柔线圈(P均<0.01)。8通道横向线圈T1WI及T2WI冠状面图像(皮层及中心)CNR高于小柔线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通道横向线圈T1WI及T2WI横轴面图像(皮层及中心)SNR和CNR高于小柔线圈(P均<0.01)。使用8通道横向放置线圈结合高场强MR仪能清晰显示缺血灶及胶质瘤部位及范围,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使用8通道横向放置线圈结合高场强MR仪能很好的进行小鼠脑部MR成像,T1WI、T2WI图像成像质量佳,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小柔线圈,对脑卒中及脑胶质瘤病灶显示清晰,可以用于小鼠脑缺血疾病及肿瘤疾病的成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0 kVp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在正常体重人群肝脏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对身体质量指数(BMI)18~24 kg/m2、临床怀疑肝脏疾病的46例患者采用低辐射剂量(80 kVp、420 mAs)进行CT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采用个性化方案。以滤波反投影法(FBP)和5种强度SAFIRE(1~5)方法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估指标: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品质指数(FOM)。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对图像噪声、血管显示、伪影及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对动脉晚期的期相进行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结果:SAFIRE-5图像的噪声最小,CNR及 FOM 值最高,与其余5组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估结果:SAFIRE-5图像的噪声、血管显示情况及硬化伪影的评估结果均优于其它5组,但“蜡样”伪影的评分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使其图像整体评分受到影响;SAFIRE-3图像的整体评分最高,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44/46)的动脉晚期图像质量合格。结论:正常体型人群行肝脏CT增强扫描时,使用80kVp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及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此种条件下,建议使用SAFIRE-3进行图像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连续16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Philips Ingenuity Flex 16排CT(90 kV)行头颈部扫描,分别记录CT剂量报告中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原始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迭代重建技术iDose 1、iDose 2、iDose 3、iDose 4、iDose 5重建,共获得6组图像并进行治疗评价。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测量各组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SNR和对比信噪比,并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锐利度、噪声。结果:各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迭代重建技术iDose 1、iDose 2、iDose 3、iDose 4、iDose 5图像噪声、SNR和对比信噪比普遍优于FBP重建图像。在主动脉节段CTA图像中,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迭代重建图像中,以iDose 5图像质量最佳。主观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3分以下的重建图像,所有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在16层螺旋CT(90 kV)头颈部CTA成像中,运用迭代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新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AD均进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电影(cine-MRI)检查,其中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2D MRA)检查;2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 DCE MRA)检查,20例中有12例用血管追踪扫描技术(Bolus track).23例行速度编码(VEC)电影血流速度测定,6例行动态网格标记技术检查。结果:3D DCE MRA提高了内膜破口的显示率;Bolus track扫描准确、可靠,图像质量更佳;VEC鉴别真、假腔有较大的价值;动态网格标记技术对壁内血肿的识别有优势。结论:MR新技术对AD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