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4D CTA结合全脑容积CTP成像评价脑缺血后侧枝血流对脑灌注状态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34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8.22岁),接受了全脑动态CTA-CTP成像,22例患者在初次检查后20~40天进行了影像学随诊。动态CTA-CTP结果与随访的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动态CTA-CTP成像阴性者3例,阳性者31例,诊断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100%。阳性者中29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D CTA发现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3例,其中12例患侧可见侧枝血管形成,这1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4 D CTA技术是评价侧枝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可靠的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T灌注(CTP)和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临床拟诊为慢性脑缺血的患者行常规头颅CT平扫、CTP及CTA检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定受试者的智能状态。结果:根据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图灌注延迟范围将灌注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广泛性低灌注22例;Ⅱ型为分水岭区局限性低灌注21例;Ⅲ型为灌注正常12例。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灌注异常(Ⅰ、Ⅱ型)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χ^2=29.49,P〈0.01),Ⅲ型未见ICA或MCA的重度狭窄或闭塞。ICA或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异常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sr=0.74,P〈0.01)。脑灌注Ⅰ、Ⅱ型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正常值(P〈0.01),且以Ⅰ型为著(P〈0.01),Ⅲ型MMSE评分正常。结论: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低灌注与ICA或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及动态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P结合动态CTA检查。统计CTA图像下MCA狭窄程度及MCA狭窄或闭塞侧与对侧脑灌注参数及侧支循环良好一端与侧支循环差一端的灌注参数相对值。结果10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CTA图像,其中46例完全闭塞患者,占45.1%,40例重度狭窄患者,占39.2%,16例中度狭窄患者,占15.7%;动态CTA图像显示MCA狭窄或闭塞一侧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65例,占63.7%,随访3个月患者临床预后良好;侧支循环差的患者37例,占36.3%,随访患者临床预后差,生活质量差;相较于对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闭塞侧TTP、MTT明显更高,而CBF、CBV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侧支循环良好,MCA狭窄或闭塞一侧侧支循环差者rCBF、rCBV明显更低(均P<0.05),两者rTTP、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CTP及动态CTA可很好地评估一侧MCA闭塞或狭窄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双低剂量”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双低方案”对40例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患者行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一站式检查。利用软件包处理得到 CTA、4D-CTA、4D-perfusion、Fusion 图像,40例患者均经3.0T MR 行 DWI 作为对照。分析评价 CTA 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缺血病变位置。结果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3例,其中8例经 DSA 证实。CTA 质量达优率为82.5%。CT 灌注成像(CTP)发现297处灌注异常区,其中202处病灶 DWI 证实为脑梗死区,95处 DWI 未见异常:49处 CTP 表现为延迟时间(DLY)、达峰时间(TTP)升高,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21处 DLY、TTP 升高,CBF、CBV 正常;25处 DLY、TTP 升高,CBF、CBV 轻度升高。结论“双低剂量”320排 CT 脑灌注联合 CTA 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可以准确观察颅内血管形态结构及脑组织梗死前期缺血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P联合4D-CTA对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症状、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临床上拟诊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P联合4D-CTA扫描。其中8例患者于CT检查后1周~2个月内行颅脑MRI扫描随访。结果根据灌注(CTP)参数CBV(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达峰时间)及4D-CTA显示的血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灌注阳性者26例,阴性2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2.9%.4D-CTA发现9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1例轻度狭窄,3例患者发现侧枝循环血管,颅脑MRI随访3例于两周至两个月内出现脑梗死。结论 CTP联合4D-CTA可以评价前循环血管情况及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及时纠正脑缺血状态,降低脑梗死发生率,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CTP)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血管成像(CTP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8例单侧MCA狭窄行CTP、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P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PA图像,评估CTP伪彩图主观图像质量,比较CTPA与CTA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侧支循环评分。结果:CTP伪彩图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7.28±1.09分,56例(83%)患者伪彩图图像质量良好。CTPA主观图像质量良好,血管强化CT值(390.94±78.02 vs. 116.13±52.66)、SNR(17.07±10.11 vs. 13.00±6.80)及CNR(14.95±8.74 vs. 5.42±2.87)高于CTA组(均P<0.05),图像噪声高于CTA组(30.25±16.24 vs. 12.34±10.88,P<0.001)。CTPA组的侧支评分高于CTA组( 1.79±0.64 vs. 1.22±0.77,P<0.001)。结论:源于低辐射剂量CTP的多期相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全面评估单侧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脑血流灌注(CTP)在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SAH患者71例,通过Philips 256排CT同时进行CTA及CTP扫描,使用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后处理工作站,用AVA软件,以动脉期的数据重建容积再现(VR)脑动脉图像,以Brain Perfusion软件,生成全脑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图像和CT灌注彩虹图.在检出动脉瘤的同时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继发脑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1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67例,其中有两处或以上动脉瘤12例;33例在CTA上表现中、重度血管痉挛;14例发生于大脑前动脉、19例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而出现DCI的患者有25例,分别位于大脑前、中动脉血管支配区,占SAH患者总数的35.2%.其中,CTP彩虹图异常诊断DC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78%);有DCI的SAH患者大脑前循环脑血流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导致局部灌注减低;并且本组患者脑血流量及脑血流循环时间在后循环变化相对较小;CTP的四个参数中,CBF诊断DCI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4%、85.7%).预后差的患者与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严重程度及CT灌注彩虹图、CBF值密切相关.结论 CTA联合CTP不仅能发现SAH的出血原因、是否存在脑血管痉挛,而且有助于判断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CT 64,对30例发病12h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计算出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图(CBV)、血流量图(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14天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常规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CBF及CBV减低、MTT及TTP延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CBV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重建CTA图像显示1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闭塞);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及时、准确地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联合应用两者,对早期诊断急性脑缺血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杰  王浩  胡文娟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1,36(9):1074-1080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分析软脑膜侧支循环、患侧/健侧灌注参数比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基线资料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预后不良组31例。dCTA软脑膜侧支循环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τ=0.616,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各灌注参数比值、入院NIHSS评分、年龄、脑血管病史、房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BF与rMTT、rTTP、年龄以及入院NIHSS评分与rCBV、rMTT、rTTP、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约登指数最高时rCBF最佳截断值为0.720,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80.6%,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一站式dCTA结合CTP能有效评估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储备,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预后呈正相关,rCBF对预后评估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颈内动脉(ICA)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和(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经DSA证实为单、双侧ICA或MCA狭窄和(或)闭塞患者(病例组)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观察CTP成像特点,并对各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TA诊断为单侧ICA狭窄和(或)闭塞的患者17例中,5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0例同时累及MCA供血区和分水岭区。单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灌注异常患者12例,非症状侧与症状侧的分水岭区CBF分别为(41±9)和(38±8)ml·100g^-1·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P〉0.05);MTT分别为(5.2±1.1)和(10.9±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CTA诊断为双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13例中,双侧CTP均表现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灌注缺损。25例单侧MCA狭窄患者,4例灌注正常;17例脑灌注缺损区为MCA供血区,4例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12例双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灌注损伤区均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为ICA和MCA狭窄和(或)闭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详尽客观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行全脑动态CTA结合CT灌注(CTP)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MCA闭塞患者,于发病7 d内行CTP检查。根据动态CTA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评分标准对MCA闭塞血管远端软脑膜侧支循环进行分级,50例中侧支循环较好(3~4级)A组11例、侧支循环中等(2级)B组25例和侧支循环较差(0~1级)C组14例。分析3组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软脑膜侧支循环分组的关系,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组各灌注参数比值(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CTA结合CTP可从结构和功能上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进行分析,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 1发现脑灌注异常41例,共58处脑缺血灶,其中Ⅰ1期9处、Ⅰ2期24处、Ⅱ1期17处、Ⅱ2期8处。灌注参数患侧TTP、MTT和CBF与对侧镜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管狭窄或闭塞者50例(前循环43例,后循环7例),仅累及头部者19例,仅累及颈部23例,头颈血管不同程度狭窄/闭塞8例(4例责任血管是头部;4例责任血管是颈部);50例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5例;相应供血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灌注异常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P<0.01)。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全面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8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灌注(CTP)及CTA检查,评估ICA/MCA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完整性,计算MCA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相对灌注值,分析ICA/MCA狭窄程度与Willis环完整性(分型)、脑组织血流灌注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1)88例中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24例、闭塞27例,其中单侧单纯ICA狭窄或闭塞48例,单侧单纯MCA狭窄或闭塞(M1段)40例;2)MCA区、前后分水岭区的rCBV、rMTT、rTTP值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BF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CA区的rCBF与狭窄率呈负性弱相关(r=-0.254,P=0.017),前后分水岭区的rCBF与狭窄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131,P=0.13;r=-0.2,P=0.062);狭窄率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前分水岭区及后分水岭区的rCBV(r值分别为0.497、0.316、0.29,均为P0.01),rTTP(r值分别为0.691、0.619、0.593,均为P=0.000),rMTT(r值分别为0.695、0.514、0.508,均为P=0.000)呈正相关;4)重度狭窄、闭塞组中,不同Willis环分型与MCA区脑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和Willis环结构。随着相应动脉狭窄率的增加,CBV、TTP、MTT值较对侧增加越大。狭窄程度与rTTP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率>70%)行320排CTPI检查,重建灌注参数图及4D-CTA图。在基底节层面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感兴趣区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TA图将Willis环分为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对两组的dTTP(患侧TTP-健侧TTP)、dMTT、rCBF(患侧CBF/健侧CBF)及rCBV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间各个兴趣区的缺血程度(rCBF<80%为重度,>80%为轻度),评价Willis的代偿能力。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脑区MTT、TTP延长,CBV增大,CBF略下降,其中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前、后分水岭区C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未开放组各兴趣区dTTP、dMTT、rCBV和rCBF均高于开放组。仅前分水岭区的脑缺血程度与Willis环是否开放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患侧脑组织MTT、TTP延长,部分脑区CBF下降,处于低灌注状态;Willis环对患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在前分水岭区代偿作用明显;CTPI可以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提供血管再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7例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采用320排CT进行多参数全脑灌注扫描,获取常规CTA和4D-CTA图像,分析常规CTA、4D-CTA所示侧支循环状况和金标准DSA图像并作一致性检验,同时计算4D-CTA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D-CTA、常规CTA所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分别为22例(59.4%)、14例(37.8%).以DSA为金标准,常规CTA、4D-CTA侧支循环评分Kappa值分别为0.58、0.78.4D-CTA所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和侧支循环良好患者间治疗时间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9),两者侧支循环评分与随访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0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成像是评价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比常规CTA能更好地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有助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闭塞)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46例拟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患者,术前、后均行CTP及CTA检查。计算脑灌注参数图,对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CTA图像采用VR、CPR及MIP重建方法显示桥血管的走行及吻合口。结果 46例M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术后达峰时间(time topeak,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图上灌注异常区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RV)图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CTA准确率96.5%。所有桥血管清晰显示,吻合口通畅。结论 CTP能够观察治疗前后脑灌注改善情况;CTA可以清楚地显示术后颅内外血管状态,两者相结合,为评价疗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 (CTP)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 患者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例AIS患者的全脑CTP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图像。通过固定管电压 (100 kVp)、分段设置管电流的方式优化CTP采集同时获得的CT血管成像 (CTA) 的图像质量。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 (DLP),计算有效剂量(E),与文献进行比较。患者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灌注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基于CTP、多时相CTA联合CTP两种模式,采用5分法评估患者侧枝循环状态。由另外一名放射科医师基于DSA图像采用同样的5分法进行评分。以DSA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其余方法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平均CTDIvol为184.18 mGy,和文献报道相当 (184.19 mGy)。 相较于文献报道的CTP和CTA联合扫查,一站式全脑CTP检查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 (6.1 vs. 10 mSv)。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血容量 (CBV)、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达峰时间 (TTP) 和残余函数达峰时间 (Tmax)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1、-7.47、8.58、12.34、10.05,P<0.01)。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5 (95%CI:0.89~0.97,P<0.01),多时相CTA联合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8 (95%CI:0.96~0.99,P<0.01)。DSA CTP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64 (t=7.53,P<0.01),与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Kappa值为0.88 (t=9.99,P<0.01)。CTP评估侧枝循环的准确率为71.9%,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准确率则为90.6%。结论 固定管电压、分段设置管电流的一站式全脑CTP能够同时提供可靠的CTP和多时相CTA,合理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借助多时相CTA联合全脑CTP能够准确判断颅内血管有无侧枝循环及脑组织状态,有助于临床中AIS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CT脑血流灌注( CTP)联合CT脑血管成像( CTA)在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7例,通过64排螺旋CTP及CTA检查,检出脑动脉瘤,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中37例患者,CTA检出动脉瘤35例38个,CTP联合CTA检查,共检出血管痉挛23例,出血后急性期(3天),检出血管痉挛5例,其余为出血后4~10天检出,其中有7例轻度脑血管痉挛,8例患者为中度脑血管痉挛,8例显示为重度脑血管痉挛,未检出血管痉挛14例中,发生局部脑低灌注者6例。结论 CTA联合CTP检查不仅能够诊断SAH原因,并能同时显示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情况,有助于对SAH患者预后的判断,同时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是一种具有时间分辨力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晚期3个时相的影像,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进行评估,且优于传统单时相CTA(sCTA)和CT灌注成像(CTP)。mCTA能够检测AIS病人颅内血管的闭塞,评估侧支循环状态及病人预后,评估血栓长度、血栓渗透性、血管壁通透性等。就mCTA在AI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