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

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4例24眼,女14例14眼,年龄60~72(平均65.2±2.37)岁。无高度近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22眼,女16例16眼,年龄61~70(平均64.4±2.4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7、14d,1mo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SⅠt、BUT、FL、主观感觉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d、1mo BUT、FL、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主观感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7、14d SⅠ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14d,1mo FL、主观感觉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7、14d SⅠt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3、7、14d,1mo BUT比同组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无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3、7、14d比同组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安全可靠,对泪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表的影响,研究制瓣方法不同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选择2016-01/2017-01于我院眼科进行屈光手术治疗的218例436眼近视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LASIK术治疗,术后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眼干、异物感及不适症状。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61例12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157例314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BU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FL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Ⅰ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SⅠ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飞秒激光较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影响更小,干眼症症状更轻,影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和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6/2017-06收治的88例8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组),另选取本院100例100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采用Topcon SP-3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检查仪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观察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d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3mo后研究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Ⅰ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后两组患者BU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Ⅰ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BUT、SⅠ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BUT、SⅠt、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损害,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更严重,且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眼表的潜在影响。

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56例56眼,分别于术前1d,术后2wk,1、3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的评估。

结果:手术前后,SⅠ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BUT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 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均较术前1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1、3mo BUT均较术前1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手术可能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干眼患者84例132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68眼,观察组42例64眼,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主客观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L、BUT、SⅠt、视力4个客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L评分治疗前显著下降、BUT、SⅠt、视力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客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有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02/2017-02于我院治疗的4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眼设为观察组,对侧健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wk,1、3mo后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和结膜上皮杯状细胞(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密度。

结果:干眼症评分: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1mo显著高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1、3mo均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评分:术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wk,1、3mo FL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t评分: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1、3mo,观察组SⅠt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C密度: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1、3mo显著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会加重干眼症状,降低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破坏结膜上皮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wk,1mo试验组患者BUT延长,OSDI、CFS分值降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wk两组患者BUT均缩短,OSDI、CFS分值均增高(P<0.05); 术后1mo试验组患者BUT、OSDI和CFS分值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BUT较术前仍缩短,OSDI、CFS分值仍增高(均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加戴角膜绷带镜在术后早期是一种促进角膜愈合、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的安全方法,利于眼表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鸥  刘芳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8):1439-1441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10/2018-10翼状胬肉患者106例106眼,随机分成羊膜组和干细胞组,羊膜组(50例5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细胞组(56例5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分别记录并分析术前和术后1、3mo时BUT、SⅠt和OSDI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BUT和SⅠt均为术前最低,术后3mo最高; OSDI评分均为术前最高,术后3mo最低;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1mo时BUT、SⅠt、OSDI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mo干细胞组的BUT、SⅠt明显高于羊膜组(P<0.05),干细胞组的OSDI明显好于羊膜组(P<0.05)。(2)组内比较:三个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术后1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术后1mo相比有差异(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泪膜功能,但后者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与羟糖苷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5-01/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80例80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40眼,两组分别实施羟糖苷滴眼液及rb-bFGF滴眼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泪液分泌试验(S I 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眼部干眼症状评分。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2.5%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 治疗前两组IL-6、TNF-α、S I t、BU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IL-6、TNF-α、S I 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UT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治疗中,rb-bFGF滴眼液在调节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方面较羟糖苷滴眼液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各26例2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 time,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术后1wk,1mo的BUT,FL,SⅠt指标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mo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1wk,1mo双切口组BUT,SⅠt均明显短于单切口组(P<0.05); FL双切口组术后1wk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而术后1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BUT,FL,SⅠ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显微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对术眼眼表有影响,双切口组影响更大,且相关指标异常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1mo之内。  相似文献   


11.
李琦  王军  李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00-1704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差异.方法:选取2015-02/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A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B组)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组(C组),每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d进行干眼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照相.结果:三组各项检查值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项检查术前与术后7、30、90d比较,除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各组SⅠt、BUT检查低于术前,FL、OSDI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SⅠt、BUT及OSDI评分结果A、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检查结果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d,三组SⅠt、BUT、FL、OSDI评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三组各项检查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局部应用小牛血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均可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延长BUT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角膜上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鹏  王建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475-1478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02/2018-01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使用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及玻璃酸钠组。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7、14、30d时临床症状评分、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术后14、30d时玻璃酸钠组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情况及BUT显著优于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P<0.05); 术后30d时玻璃酸钠组患者染色评分及泪膜成像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均可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临床症状,改善泪膜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前干预对小梁切除术后眼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拟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63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术前1周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从术后1 d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均于术后1个月停药。术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干眼症状和体征。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均较术前加重,且以对照组症状加重更为显著,表现为OSDI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术前增加,BUT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和BUT分别为(14.43±5.33)分、(0.71±0.56)分、(8.65±3.01)s,均优于对照组的(22.08±6.71)分、(1.38±0.88)分、(7.12±2.9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前应用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眼表损伤,缩短眼表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对白内障合并干眼症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干眼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06/2019-06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合并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107例107眼。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未使用人工泪液;研究组:术前1wk使用0.1%玻璃酸钠人工泪液滴眼液。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30d的临床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以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情况。结果:两组术前OSDI评分(28.59±8.10 vs 29.08±9.18分)、BUT(5.15±0.47 vs 5.02±0.53s)、SⅠt(6.86±0.98 vs 6.71±1.02mm/5min)、FL评分(3.96±0.89 vs 3.76±0.83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7、30d,研究组OSDI评分(42.12±10.54、48.71±9.74分)和FL评分(5.10±1.12、4.55±1.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UT(3.29±0.54、3.56±0.45s)与SⅠt(5.62±0.91、5.21±0.73mm/5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可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恢复泪膜功能,防止术后干眼症加重。  相似文献   

15.
毛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8-1920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20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波姆眼用凝胶,疗程为1mo.对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眼部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1β 和TNF-α 水平、OSDI和F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UT和SⅠ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泪液中IL-1β水平、TNF-α 水平、OSDI、BUT、SⅠt、FL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65,P=0.024).两组患者中无1例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药物不耐受.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6/2020-12我院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表综合分析仪指标水平、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LTM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F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分析,显示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表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7-01/2019-01我院收治的190例19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无糖尿病的ARC患者230例2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OSDI评分、BUT、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wk,1mo 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OSD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BUT,SⅠ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BUT对比,观察组BUT更低,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k,1、3mo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术后1wk,1mo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改变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手术耐受性低,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泪膜稳定性与基础泪液分泌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并且其特征较无糖尿病的ARC患者更加明显,临床应加强术中以及术后保护角膜内皮以及眼表面组织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文熙  姜静  林冰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52-1356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09/2021-0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57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32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29例33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wk(治疗前),1mo(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两组患者OSDI评分、NIBUT、SⅠ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BUT、SⅠt、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可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主观症状及客观临床指标,为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眼表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眼科门诊儿童患者干眼发病率,分析干眼发病与儿童年龄、视觉显示终端使用及结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顺序统计眼科门诊儿童患者(7~13岁)128例,采用改良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表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价干眼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本组儿童总体干眼患病率为19.5%,其中7~10岁组儿童64例,干眼患病率为15.6%;11~13岁组儿童64例,干眼患病率为23.4%。7~10岁组儿童OSDI平均为1.55±0.61,11~13岁组儿童OSDI平均为2.15±0.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岁组儿童BUT平均为12.05±3.25s,11~13岁组儿童BUT平均为10.05±2.97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使用视觉显示终端超过2h组儿童干眼患病率为43.3%,对照组为12.2%;近3mo曾患结膜炎组儿童干眼患病率为26.3%,对照组为8.3%;组间OSDI及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当一部分儿童患者合并干眼,其发生与患儿年龄、过度使用视觉显示终端及罹患结膜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