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16例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穿孔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 1990年5月至2002年7月,5家医院共行宫腔镜电切术3541例次,其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1431例,1468例次,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797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783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189例,宫腔镜子宫粘连切除术(TCRA)112例,宫腔镜宫腔异物取出术(TCRF)192例。术时均行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手术日前晚放置宫颈扩张棒或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手术步骤按不同的指征及目的进行。结果 发生子宫穿孔16例(0.45%),8例因放置器械所致,其中7例扩宫时穿孔,1例置镜时穿孔,8例为电切电极引起。子宫穿孔发生率,TCRA 4.46%(5/112),TCRF 3.12%(6/192),TCRE 0.27%(4/1468),TCRM 0.13%(1/797);TCRP及TCRS无子宫穿孔发生。16例穿孔均于术中发现,其中B超和(或)腹腔镜监护发现10例(62%),宫腔镜及临床发现6例(38%)。13例为完全子宫穿孔,其中腹腔镜监护发现2例,B超监护发现5例,宫腔镜先于B超发现4例,患者首先出现症状,然后B超证实子宫穿孔2例;子宫不全穿孔3例,2例腹腔镜监护发现,1例B超监护发现。结论 应尽量减少扩宫,置镜在直视下进行;术者的经验及手术类型如TCRA和TCRF与子宫穿孔的发生有关。宫腔镜电切术时B超、腹腔镜监护有助于预防,但不能完全防止子宫穿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纵隔子宫经宫腔镜纵隔子宫电切术后的生殖结局,探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患者的生育力是否与纵隔子宫的类型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纵隔子宫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患者共179例,分为A组(完全纵隔子宫组)56例,B组(不全纵隔子宫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术后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A组56例患者有4例活产(6.90%),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1~5年随访期内,活产率升高至66.18%,早期流产率由术前的82.76%下降至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123例患者术前有13例活产(8.44%),术后活产率升高至71.63%,早期流产率由78.57%下降至2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经宫腔镜纵膈子宫电切术后不孕率、早期及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宫腔镜联合B超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0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5例,符合率为65.71%;子宫内膜息肉28例,符合率为96.42%;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符合率为90.00%;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为100.00%。结论官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子宫纵隔10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的合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宫腔镜联合B超和(或)腹腔镜行子宫纵隔切开术(TCRS)的效果。结果:子宫纵隔术前诊断符合率:子宫输卵管造影48.28%(14/29),B超87.88%(87/99),宫腔镜检查94.44%(85/90)。85例(79.44%)联合腹腔镜,其中26例(30.59%)合并盆腔病变而同时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7例患者,随访率90.65%,流产率由术前的93.10%下降至术后的29.09%,分娩率由术前的3.45%上升至术后的52.7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腔镜和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子宫纵隔的诊断率,联合腹腔镜和(或)B超行TCRS是目前治疗子宫纵隔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镜与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2年8月因子宫异常出血(AUB)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对其中宫腔镜检查(HS)诊断为EP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YL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B超诊断和HS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报告EP77例,宫腔镜诊断EP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7.14%、0、2.86%,B超诊断EP分别为38.96%、98.29%、61.04%、1.71%。结论 B超是无创检查,可作为EP的筛查手段.但漏诊率高:HS更准确、直观、安全,是确诊E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切口妊娠(CSP)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子宫切口妊娠患20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其中19例顺利进行镜下清宫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19例进行清官术,出血少,1例因粘连紧密无法清除需行电切手术,术后随访HCG均降至正常,且B超随访包块完全消除。结论: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切口妊娠中不但可以明确诊断,且可同时行局部病灶清除加必要时病灶电切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行宫腔镜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Xia E  Xia E  Chen 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0):596-599
目的:探讨行宫腔镜检查和宫腔镜电切术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2921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B超扫描;对2221例患行宫腔镜电切术,同时行B超或腹腔镜监护,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35例,其中出血9例,经宫腔球囊置入、电凝、填塞或子宫体切除治愈;子宫穿孔11例,经保守治疗、腹腔镜或子宫切除治愈,空气栓塞1例,经抢救存活,术后感染4例,经抗生素治疗治愈,尿道电切前列腺(TURP)综合征5例,经利尿及静脉输注盐水治愈,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术后综合征(PASS)4例,经扩宫、排出积血,行宫腔粘连或子宫切除治愈,术后8年发生子宫内膜癌1例,再次手术治疗,结论:行宫腔镜检查,以球囊压迫宫腔可有效控制出血,应注意B超腹腔镜监护不能完全防止子宫穿孔,控制灌流液压和手术时间,可减少TURP综合征的发生。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应加强随访,早期发现PASS和子宫内膜癌,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治疗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电话追踪及门诊随访妊娠情况,统计分析妊娠情况及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对93例患者的术后生育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随访12~24个月,随访中位数20个月。(1)术后76例(81.72%)获得妊娠,累计妊娠次数83次,其中流产累计24人次,活产累计59例;59例活产中,47例(79.66%)剖宫产,12例(20.34%)顺产。与手术前比,手术后妊娠人次和活产人次增加,人均妊娠次数和流产人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腔镜二次探查后1个月妊娠13例(17.11%),2个月妊娠14例(18.42%),半年内共计妊娠46例(60.53%),术后1年共计妊娠61例(80.26%)。(3)妊娠患者的年龄、阴道纵隔、宫腔粘连与未妊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盆腔粘连、有流产史和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妊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盆腔粘连(OR 8.802,95%CI 6.035~10.635)、流产史(OR 5.053,95%CI 3.256~12.369)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输卵管畅通(OR 0.051,95%CI 0.016~0.436)为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盆腔粘连、流产史、输卵管是否畅通是影响子宫纵隔切除术后患者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后患者的产科结局。方法:收集231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患者的信息,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或超声监视下一次性完成手术,术中无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电话随访6~30个月,月经量均无明显改变,无宫腔粘连发生。161例患者于术后2~25个月成功妊娠,妊娠率69.7%(161/231);21例患者自然流产,流产率13.0%(21/161);14例患者因胎膜早破早产,早产率10.0%(14/140)。不同年龄组妊娠率相比较,术后妊娠率均高于术前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术后妊娠率虽较高年龄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产科结局,明显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对于早期发现纵隔子宫畸形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电视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对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治价值.方法:对5例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或)B超显示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的患者联合B超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内情况.对单纯妊娠物残留患者行B超监护下刮宫术;刮宫失败和(或)合并其他异常者,B超监护下宫腔镜电切术.结果:单纯宫腔内妊娠物残留34例;合并宫腔粘连6例、子宫中隔3例、子宫内膜息肉6例、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宫腔镜检查同时B超监护手术32例,择期B超监护电切治疗19例.51例患者均治愈.结论:电视宫腔镜联合B超对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的诊治具有直接、准确、有效、创伤小的特点,可作为诊治妊娠物残留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32例临床分析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腔镜电切术是在宫腔镜直视下,通过镜内电切环对子宫内良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的微创外科新技术。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5年3月应用官腔镜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6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官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并评价该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1年7月-2004年7月行宫腔镜手术163例,其中因子宫异常出血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56例。而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是否再次手术等疗效将治疗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 应用官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100%,有效率100%,5例已经妊娠分娩,无胎盘粘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的微创手术,是最佳选择,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 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在治疗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3 D-TVS初步诊断为中膈子宫且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不孕患者71例,其中原发不孕24例,继发不孕47例.全部患者在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中膈子宫后行子宫中隔切除术及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术后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①经宫腔镜确诊,不完全中隔子宫53例,完全中隔子宫18例.3D-TVS诊断中隔子宫符合率为100.0% (71/71),明显高于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诊断符合率73.2% (52/71)和输卵管造影(HSG)诊断符合率59.2% (42/7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100% (71/71)患者1次子宫中隔切除术成功重建宫腔,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宫腔镜复查85.9% (61/71)宫腔形态正常,14.1%( 10/71)宫腔轻度鞍型,输卵管插管术后通畅率达96.5% (137/142).③原发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70.8% (17/24).继发不孕患者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4.1% (58/69)下降为18.6%( 8/43),足月妊娠率由术前2.9%(2/69)上升到74.4%( 32/43),新生儿存活率由术前的5.8% (4/69)上升到74.4%( 32/43),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 D-TVS对中隔子宫的准确诊断是门诊无监护宫腔镜术的前提.3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损伤小,是治疗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重复子宫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重复子宫患者26例,应用宫腔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24例经宫腔镜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1例结合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另1例经宫腔镜及MRI诊断,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手术治疗:24例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2例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术中同时处理阴道纵隔或钭隔).26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是诊断重复子宫的主要方法,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是治疗重复子宫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后16例妊娠报告冯力民夏恩兰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的适应证之一为患者无生育要求。尽管内膜电切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但自第1例妊娠报道[1]后,随着妇科宫腔镜手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不断有妊娠报道,甚至有足月分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患者40岁,住院号60731。因停经50d,B超提示异位妊娠于2002年12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1)早孕:肌壁间妊娠?宫角妊娠?(2)子宫肌瘤。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个月前因月经异常住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后壁一肌间型肌瘤突起,约黄豆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遵嘱避孕半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7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6例,符合率为63.04%;子宫内膜息肉45例,符合率为95.56%;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符合率为87.50%;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诊断纵隔子宫的金标准仍然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文章阐述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的手术技巧,回顾分析190例纵隔子宫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可减少流产率,提高活产率。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矫形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纵隔子宫合并不良孕产史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5月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72例保守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其中12例同时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59例行单纯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内突壁间肌瘤切除术(直径≤5.0cm),9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98.5%,TCRE后62例无月经,8例月经减少,68例月经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和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手术指征及生殖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156例纵隔子宫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2~6年,分析患者术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1)25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预防性切除子宫纵隔,术后22例(88.0%)妊娠,其中16例分娩(64.0%),6例流产(24.0%);(2)术中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综合征。术后无妊娠期子宫破裂发生。发生宫腔粘连5例(3.2%),均为轻微粘连;(3)不孕率、自然流产、稽留流产率分别由术前的21.9%、22.8%、29.8%降至8.4%、10.8%、7.2%,足月分娩率及活产率由术前的1.8%、2.6%升至66.3%、69.9%,术后妊娠率72.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诊断为子宫纵隔并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切除子宫纵隔;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手术(TCRS)微创、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