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模拟定位CT的扫描参数对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扫描条件下,将可拆分的带有人体组织等效密度插件的参考模体(CIRS-062)在同一台CT模拟定位机上进行扫描,比较得到的各密度插件CT值;将同一IMRT治疗计划移植到CT图像上,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剂量计算,测量和分析模体内剂量变化。结果:不同扫描条件下同一模块的CT值有改变,CT值受管电压影响较大;扫描条件对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低剂量区域影响较高剂量区域大。结论:CT模拟定位机的扫描条件对放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有一定影响,CT模拟定位机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也是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影像质控体模,测量三种型号的TPS/CT-Sim工作站在不同CT扫描参数时图像重建的几何结构和射野设置的精度,以及CT值的改变范围.[方法]质控体模内置15种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模块,体积大小范围为0.5cc~125.0cc,相对电子密度为0.190~1.512,在CT模拟机扫描后输入到各TPS/CT-Sim工作站进行影像重建测试.测试条件分为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比较各系统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影像重建质量、计划设计的几何精度及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的改变.[结果]不同TPS/CT-Sim工作站的影像重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27%~27.4%);CT扫描参数对各系统的影像重建体积有明显的影响,扫描层厚和螺距对重建体积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显著;层厚扫描为3mm及扫描螺距为1.0时,各系统图像重建体积误差较小;CT扫描电压和电流对图像重建体积的影响不明显但会使CT值产生明显差异.[结论]各放疗单位有必要对临床使用的每台TPS/CT-Sim和CT扫描参数进行影像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决定适合具体系统的使用条件和误差范围:在使用体积剂量工具进行治疗计划评估时应考虑影像重建体积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模拟定位工作站影像重建质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影像质控体模,测量三种型号的TPS/CT—Sim工作站在不同CT扫描参数时图像重建的几何结构和射野设置的精度,以及CT值的改变范围。[方法]质控体模内置15种不同形状、大小和密度的模块,体积大小范同为0.5cc~125.0cc,相对电子密度为0.190~1.512,在CT模拟机扫描后输入到各TPS/CT—Sim工作站进行影像重建测试。测试条件分为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比较各系统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影像重建质量、计划设计的几何精度及CT值与相对电子密度的改变。[结果]不同仰S/CT-Sim工作站的影像重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27%~27.4%):CT扫描参数对各系统的影像重建体积有明显的影响,扫描层厚和螺距对重建体积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显著;层厚扫描为3mm及扫描螺距为1.0时,各系统图像重建体积误差较小;CT扫描电压和电流对图像重建体积的影响不明显但会使CT值产生明显差异。[结论]各放疗单位有必要对临床使用的每台TPS/CT-Sim和CT扫描参数进行影像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决定适合具体系统的使用条件和误差范围;在使用体积剂量工具进行治疗计划评估时应考虑影像重建体积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金属内固定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对采用金属内固定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提供剂量修正的临床数据。方法:按照测量条件,将带有金属内固定支架的体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层厚为5mm,图像通过LANTIS网络传输系统传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进行模拟计算。按照相同条件,分别用6MV和15 MVX线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和FAMER型电离室对钛镍合金支架界面以及界面上下一定深度分别测量,并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比较。结果:实际测量与TPS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实测值明显大于TPS计算值,支架前表面的误差最大可达3.9%(6MV)和6.6%(15MV),支架后表面的误差最大为2.8%(6MV)和6.3%(15MV),距表面距离越远,误差越小。结论:镍钛合金支架患者放射治疗时,实际测量剂量比TPS计算剂量要大,有可能增加放射性损伤。TPS计算过程中,虽然对金属物进行了密度修正,但仍存在一定误差,有必要在制订放疗计划时对照射剂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不均匀等效模体,探讨不同CT扫描条件对CT值及照射跳数(MU)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小2种CT孔径(80和70 cm)、2种模体几何摆放顺序及2种扫描电压(120和140 KV),测量不同组合,比较各自的CT值,建立相应的CT-电子密度(ED)转换曲线,选取盆腔、胸部、头颈部各10例患者的CT图像模拟适形计划(CRT)和调强计划(IMRT),分析照射MU数值的偏差.结果:对于小孔径CT,无论扫描电压、模体几何位置如何变化,其MU数值相差均≤0.1%;大孔径CT扫描电压改变对MU值无影响,模体几何摆放顺序的改变有影响,但<0.3%;CRT计划和IMRT计划各自偏差值相同.结论:对于精确放疗计划系统,CT扫描条件改变和测量模体位置改变均可引起照射MU数值误差.若使用大孔径CT进行模拟定位,需根据其特性建立合理的电子密度曲线,并应用在计划制定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本院使用不同扫描参数、电子密度体模和CT机对CT值-相对电子密度(CT-RED)转换曲线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不同扫描电压、层厚下测量TM164CT性能模体和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不同电子密度插件在东芝AQUILIONTM型、西门子SOMATOMTMSENSATIONTM 64型CT和西门子SOMATOMTMSENSATIONTM OPEN型CT机扫描的CT值,建立相应的CT-RED转换曲线并进行比较。结果 1、2、3 mm扫描层厚及不同扫描电流对CT值影响可忽略,低原子序数材料在不同型号CT、不同扫描电压下的CT值差异可忽略;不同扫描电压对高原子序数材料CT值有明显差异,同台CT机出现的最大差异约为400 HU;两种模体在软组织-致密骨范围内所提供的CT值有明显差异,最大可达约500 HU。结论 不同电子密度模体、CT机及扫描电压对CT-RED转换曲线高原子序数材料部分有影响,因此在治疗计划系统使用前必须根据临床使用条件选用合适的电子密度模体对该曲线进行测量,以保证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IGRT锥形束CT图像的CT值与物理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标准物理密度参考模体在IGRT锥形束CT(CBCT)和常规扇形束CT(FBCT)扫描图像的CT值,讨论影响CBCT中密度与CT值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方法 将一种可拆分的带有人体组织等效密度插件的参考模体在IGRT-CBCT和FBCT中选择多档能量、不同视野(FOV)进行扫描,对得到的各密度插件CT值进行比较。结果 IGRT-CBCT获取图像的密度与CT值对应关系受密度体插件的空间位置、模体大小、扫描孔径范围及能量影响明显大于FBCT。在CBCT中,FOV、模体的大小对CT值影响很大。能量越高,CT值受空间位置、FOV大小及不同大小模体的影响越小,能量越高密度对比度越差。结论 由于目前厂家未对CBCT的CT值进行校正,CBCT的CT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HU值,不能用于治疗计划系统中的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组织CT值及电子相对密度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 3DTPS)计算剂量及其分布的准确性与输入组织结构的CT值密切相关 ,因此CT机应用于放疗计划时有必须测量CT值及相对电子密度关系数据 ,并输入TPS将其使用的CT图像及其CT值与生成该图像的CT机及其扫描条件对应起来 ,以提高校正非均匀组织照射剂量的准确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CIRS6 2型电子密度模体是美国生产的标准测量装置 ,宽、高、厚各为 330、2 70、30mm。模体内配有 17个与水、肌肉、肺 (分别有呼气与吸气状态 )、脂肪、肝、乳腺、质密骨、疏松骨电子密度相一致的模拟体 ;其外形呈直径为30 .5mm、高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金属内固定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对采用金属内固定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提供剂量修正的临床数据。方法:按照测量条件,将带有金属内固定支架的体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层厚为5mm,图像通过LANTIS网络传输系统传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进行模拟计算。按照相同条件,分别用6MV和15MVX线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和FAMER型电离室对钛镍合金支架界面以及界面上下一定深度分别测量,并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比较。结果:实际测量与TPS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实测值明显大于TPS计算值,支架前表面的误差最大可达3.9%(6MV)和6.6%(15MV),支架后表面的误差最大为2.8%(6MV)和6.3%(15MV),距表面距离越远,误差越小。结论:镍钛合金支架患者放射治疗时,实际测量剂量比TPS计算剂量要大,有可能增加放射性损伤。TPS计算过程中,虽然对金属物进行了密度修正,但仍存在一定误差,有必要在制订放疗计划时对照射剂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扫描条件对CT值的影响,为模拟定位工作中不同扫描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飞利浦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扫描CIRS-062M电子密度模体并建立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分析管电流、管电压、层厚、层间距、分辨率、准直器、旋转时间、重建模型、过滤器、几何位置多种扫描条件对CT值的影响。结果:管电压变化对CT值影响最为显著,90 kV、140 kV管电压CT值平均偏差66.1 HU、-24.0 HU,差异主要集中在高密度区域。过滤器YA、YB对CT值影响明显,CT值平均偏差-40.7 HU、-39.9 HU。不同扫描位置对CT值有一定影响。结论:管电压、部分过滤器、扫描位置对CT值的影响不可忽略,临床工作中需规范上述参数的使用,以免造成剂量计算偏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有41例,其余9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18F- FDG PET/CT检查敏感度80%;CT平扫加增强敏感度92%.9例转移病例中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1例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CT在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6例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分析18 F-FDG PET/CT对密实碘油病灶的判断结果,并与同期常规CT对比。结果:26例共112个碘油密实病灶,经病理、临床随访、动脉造影证实存活病灶11个,肿瘤坏死或抑制101个。常规CT诊断全部112个病灶为肿瘤抑制、肿瘤存活为0个病灶,准确率90.2%。18 F-FDG PET/CT诊断肿瘤坏死或抑制103个病灶、肿瘤存活为9个病灶,准确率9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评价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密实碘油区肿瘤状态,18 F-FDG PET/CT优于常规CT,能为进一步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3月 ,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采用不带针芯的细针在CT定位下行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 6 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41例 ,女性 19例。年龄 30~ 74岁 ,平均年龄5 8岁。病变位于右肺者 36例 ,左肺者 2 3例 ,双肺转移瘤 1例。所有患者均无穿刺禁忌证 ,且胸部CT或MRI高度怀疑恶性肿瘤。1.2 操作方法1.2 .1 选择穿刺针 针的选择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如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获取标本的检查方法等。不带针芯的细针 ,长度分别为 :8、10、12、16cm ,外径分别为 0 .7、0 .8或 0 .9mm…  相似文献   

14.
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常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关SC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原发于肺部的SC临床上少见,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3%-4.7%。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肺部SC的CT及病理表现作一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良恶性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观察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观察肺结节生长变化及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5个体外结节模型、6 5例肺内结节接受螺旋CT扫描 ,测量结节 2D直径和面积及 3D容积 ,体外结节数据与原始数据比较 ,肺内结节通过大小变化计算倍增时间来预测其良恶性 ,结果与手术病理或追踪 2年以上结果比较。结果 按肺癌标准生长模式 ,癌结节 4w后直径、面积和容积分别增大超过 3%、7%和 11% ;体外结节2D和 3D误差为 8%和为 3% ;肺内结节 2D、3D结果准确度分别为 78.5 %、95 .4 % ,3D结果优于 2D结果 ,P <0 .0 5。结论 螺旋CT 2D和 3D测量能很好地观察肺结节的生长变化 ,倍增时间能准确反映结节性质 ,3D容积测量更为准确 ;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 2 4mm者CT短期复查 (4w内 )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 11月~ 1998年 10月 ,对 44例肺部周围型病灶 ,行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 ,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共 44例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2例。平均年龄 5 0岁。刺激性咳嗽 ,偶有痰中带血丝 32例 ;发热、咳脓痰 2例 ;胸部疼痛不适 5例 ;无症状 ,查体发现 5例。全组病人均经痰细胞学检查 (连续 6次以上 ) ,痰查抗酸杆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确诊。1.2 方法使用带槽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穿刺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心电图检查 ,根据胸部X线片病变位置的不同 ,选择病人体位 ,摆好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并发的肺脓肿临床、影像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6例食管癌并发的肺脓肿临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热型76.9%为中低热,23.1%为高热,80.8%咳黏液脓性痰,19.2%咳脓臭痰.均为中晚期食管癌,42.3%有食管穿孔.34.6%有尖角溃疡.肺脓肿与食管癌灶紧密相邻占88.5%,食管穿孔肺瘘占34.6%.肺脓肿表现为肺内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不清,其内有空洞,单房空洞占80.8%,内壁光滑占88.5%,有液气平面占80.8%.结论 食管癌并发的肺脓肿以继发性居多,影像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其中结肠癌121例,结肠多发息肉3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阅CT图像,诊断结肠癌的Borrmmann类型、T分期;判定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和恶变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依据多层螺旋CT判定结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95.9%;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MPR是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肿瘤中最为实用的基础方法。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CT 导引细针穿刺在骨盆肿瘤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CT导引下穿刺活检骨盆肿瘤病例,男23 例,女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 岁.肿瘤大小5~20 cm(小于10 cm者15例,大于10 cm者17例),按肿瘤发生部位骨盆Ⅰ区肿瘤14例,Ⅱ区肿瘤13例, Ⅲ区肿瘤4例,Ⅳ区肿瘤1例.患者就诊症状多为髂骶部疼痛或包块.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穿刺活检的要点为选择最佳层面和进针点.活检标本送病例科作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32例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取出病理标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学检查32例均为恶性肿瘤,经手术证实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穿刺准确率及正确率均为100%.结论 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骨盆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膜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探讨胸膜转移与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和汇总有证实的66例胸膜转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6例胸膜转移患者中胸膜结节61例,占92.42%,胸膜不规则增厚和胸腔积液各49例,均占74.24%.结论 胸膜结节、胸膜不规则增厚和胸腔积液是胸膜转移的主要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