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叉神经瘤患者14例,12例做CT检查,2例做MRI检查,14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2例CT扫描呈混杂密度7例,均匀高密度5例,等密度1例,注射造影剂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均无脑水肿。2例MRI图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X线平片示11例有岩骨,颅底骨吸收破坏。临床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等受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观察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2例有CT对照。T1加权像(T1WI)18例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皮质之间,另2例呈明显高信号。T2加权像(T2WI)均呈高信号,但普遍有信号不均匀现象。12例有CT者均呈低密度。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脑小脑角,有在中线生长的趋势,并常沿脑裂隙及脑池生长。MRI显示病变范围优于CT,但对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I。结果提示: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能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观察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2例有CT对照。T1加权像18例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皮质之间,另2例呈明显高信号。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但普遍有信号不均匀现象。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核磁)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源性肿瘤的诊断特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  相似文献   

5.
50例垂体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蛟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1997年12月间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的MRI表现。结果 巨腺瘤40例,微腺瘤10例。95%的巨腺瘤在T1加权像上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94.58%呈上等高信号;微腺瘤在T1加权像上多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为中等高信号。MRI诊断50例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MRI是诊断垂体瘤比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几种肝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提高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84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脏病变病人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肝脏占位病变的主要MRI表现,在T1加权图像上,大多表现为略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恶性病变56例,表现为混杂增高信号,良性病变28例,信号均匀增高,血管瘤质子密度像即呈高信号。结论:MRI检查对于肝占位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MRI特征。方法:观察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子宫肌瘤的MRI特征。MRI检查采用GE0.5T超导成像系统,行横断面和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共发现病灶48个,病灶发现率为92.3%(手术发现52个),包括浆膜下型14个,壁间型31个及内膜下型3个。T1加权像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瘤体信号强度介于子宫肌肉与骨骼之间。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三维成像,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定性都富有特征性,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MRI在四肢骨肿瘤检查中的作用,对8例四肢骨肿瘤病人同时行MRI、CT和X线平片检查,并将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例MRIT1 WI均呈均匀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3例T1和T2 WI呈混杂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术前表现为骨巨细胞瘤,MRI呈动脉瘤性骨囊肿表现。CT和X线平片均表现为限局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或消失。结果表明,MRI在显示肿瘤基质、肿瘤内出血和坏死、肿瘤在髓内范围及其周围情况方面较优越,CT在显示骨质破坏、轻度骨膜反应方面较优越。  相似文献   

9.
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的MRI特性表现。结果显示,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为T1加权呈略高于肌肉组织的信号,质子密度和T2加权呈逐渐增高的信号改变;病变与正常软组织分界清楚。;AVM表现为T1和T2加权呈条状流空的低信号影。  相似文献   

10.
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显示,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为T1加权呈略高于肌肉组织的信号,质子密度和T2加权呈逐渐增高的信号改变;病变与正常软组织分界清楚;AVM表现为T1和T2加权呈条状流空的低信号影。提示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术前检查的最佳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探讨鼻窦曲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曲霉菌病5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常为单侧,起源于上颌窦。X线平片上见窦腔内云雾状影。典型的CT表现为病灶中央形态不一的钙化区和周围环形低密度带以及窦腔内网格状阴影,还可伴有非侵入性骨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5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局部边界均不清或欠清,与邻近血管、系膜及脏器粘连。平扫CT接近肌肉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渐进性欠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条片状无强化区;T1加权像信号同肌肉相仿,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渐进性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CT明显,病灶内见条片状T1加权像、T2加权像低信号不强化或轻度延迟强化区;MDCT后处理技术和MRI均能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 MDCT和MRI能显示腹内型AF的主要病理改变,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A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1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PETCT检查,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例发生于鼻腔,2例发生于骨骼,8例发生于软组织,肿块密度及信号欠均匀,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但未见钙化。CT表现为不均质软组织密度,MRI信号混杂,T2WI、DWI、T2脂肪抑制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高信号为主,所有病灶周围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其中发生于鼻腔及腹盆腔者表现为分叶样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压迫被侵犯临近组织。发生于胸壁及骨骼者,破坏临近骨质,破坏区未见硬化边、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2例行PET-CT检查者,见异常放射性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为5.4、11.7。增强扫描后除1例发生于胸壁者轻度强化,其余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内可见不成熟血管影。结论 pPNET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和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对腰大肌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神经鞘瘸11例,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分析肿瘤CT、MRI平扫及增强征象。结果CT平扫:6例肿块为混杂密度:2例为密度均匀的囊性病灶,其中1例邻近椎体有不规则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结节样稍高密度。MR平扫:7例为混杂信号,T2WI病灶内见小袭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影,2例为囊样病灶。DWI: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改变,其中2例呈“石榴籽”征。CT/MR增强:动脉期,呈结节状、絮状或乳突状强化,向肿瘤中央突入,肿块周围呈环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大肌神经鞘瘤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CT或MRI检查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CT平扫3例,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MRI的检查序列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发现5例均为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起源于鼻腔顶部,侵犯同侧筛窦,其中4例累及同侧眼眶、蝶窦和前颅凹,3例侵及上颌窦。2例CT增强扫描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T1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低的肿块,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高的肿块,病灶均匀强化。结果表明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广泛,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MRI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显优于CT,但对骨质破坏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两者均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