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将段富津教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多种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出段老对升阳益胃汤的认识,以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疾病的准则,每种疾病均附有案例一则,通过对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的分析,以期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原书记载:"脾胃虚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身痛……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生阳益胃汤."方由黄芪二两,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一两,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五钱,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三钱,黄连一钱,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组成.其主要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疾病.升阳益胃汤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改善肾功能水平等作用,对消化、呼吸、皮肤、内分泌、泌尿、精神神经系统及癌症术后等多种疾病均有防治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对升阳益胃汤相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梳理,以期明确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挖掘该方的临床价值助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方药配伍,探析王兴臣教授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以期为升阳益胃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升阳益胃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的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最早来源于金代医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是由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泽泻及黄连14味药物组成,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证。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升阳益胃汤的处方来源、组成用量、制法用法、功效主治、组方原理、药物基原与炮制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探明了其历史沿革,确定了其关键信息。同时,发现升阳益胃汤现代临床应用极广,适用于多系统病证,其中消化系统(264次)最多,占41.71%;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57次)占9.00%,神经系统(48次)占7.58%。治疗范围虽广,但中医学病机总属“脾胃虚弱”,充分体现了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脾胃内伤学说学术思想。通过对记载升阳益胃汤的古籍及现代文献综述,确定其关键信息内容,以期为升阳益胃汤合理临床应用、后续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升阳益胃汤临证用药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ARS)中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疾病的验案,对纳入文献中的医案、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升阳益胃汤主要治疗脾胃虚弱之肺病,其中黄芪、茯苓药量最大,常作为君药;常加入的药味主要是升麻、苍术、葛根、附子;常减去的药味为独活、黄连、泽泻、白芍、羌活。结论:升阳益胃汤在《脾胃论》中是以脾胃为核心,运用"升降沉浮补泻用药法"调整全身性气机的示范方。  相似文献   

6.
升阳益胃汤最早记载于《脾胃论》,多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湿邪内停、阳气不升所致诸证。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突出,尤其对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尿石症等收效甚佳。文章通过相关经典文献及现代研究,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肾系疾病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治疗肾系疾病的价值。文章选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旨在调节脾胃升清降浊之功,使得中焦纳运相得,可濡养肾脏,固护下焦,减少精微流失,促进湿浊瘀毒排出体外,减轻肾脏损伤。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及其方药组成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将内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总结王兴臣教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其临证运用升阳益胃汤的诊疗思路,并选取耳鸣、重症肌无力、腰痛等典型医案3例进行论述。从该方药物组成及方证证候分析,升阳益胃汤方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王兴臣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灵活多变,效果肯定,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苏娟萍,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优专家,从事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胃肠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常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升阳益胃汤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主治"肺之脾胃虚",主要证候为便溏、食少、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或胖大有齿痕、脉细弱或濡;以脾胃虚弱、湿热内蕴、阳气不升、气机不畅为辨证要点。升阳益胃汤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45例用西药三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例颅脑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1.
林颖娜  李桂侠  朱丹 《陕西中医》2022,(8):1075-1077,1081
升阳益胃汤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发作性睡病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升阳益胃汤的适用方证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 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 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 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 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升阳益胃汤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升阳益胃汤,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2组降糖治疗不变,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生长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升阳益胃汤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升阳益胃汤,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2组降糖治疗不变,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生长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太阴中风证的临床诊断指征,探索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方法以太阴中风证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对象,检索相关文献,提取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复杂网络构建,筛选太阴中风证初步的临床诊断指征,然后结合原文与临床实际,进一步分析得到最终的诊断指征。结果基于复杂网络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症为舌淡、苔白、苔薄、脉细、麻木、乏力、有汗、恶寒,次症为脉沉、脉虚、舌淡红、四肢疼痛、神疲、纳呆、短气、面色晦暗、头晕、酸痛、面色白;太阴中风证临床诊断指征主症为肢体烦疼、神疲乏力、有汗、恶寒、舌淡、苔薄、苔白、脉细,次症为纳呆、短气、头晕、面色晦暗、面色白、脉沉、脉虚。结论基于复杂网络筛选出太阴中风证的临床诊断指征,可为进一步加深对太阴中风证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升阳益胃汤证治辨析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脾胃论》所创升阳益胃汤系针对脾胃气虚而立方。论述了该方三方面的用药思路,即甘温除热、补中升阳;升降相因、寓降于升;肺脾同调、培土生金。知常达变,将升阳益胃汤辨证运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每获良效。并介绍了此方论治反复口腔溃疡、慢性胃炎、咳嗽的三则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复发次数、肺功能、炎性反应因子、临床疗效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9%,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炎性反应因子、CD8+、氧合指数(O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CD3+、CD4+、CD4+/CD8+、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中医症状积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28-230
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为多,以及各种内伤杂病。仝小林教授主要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凉躁证与脾虚郁火证。现总结其异病同治案例,分别为肿瘤术后、失眠、腹痛、备孕、内伤发热、神经官能症以及1型糖尿病,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围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1 d开始服用升阳益胃汤,1剂/d,治疗30 d。观测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及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治疗中,不仅能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术后疲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善举教授在总结2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除湿升阳,健脾益胃"的治疗方法,选用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泄泻,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