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凹陷畸形以及涎瘘、永久性面瘫发生,分泌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韩龙  赵畅  雍威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171-172
目的总结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保留腺体导管的优点。方法对67例不结扎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残余腮腺均有分泌功能,腮腺无炎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能保存残留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镜下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肿物,显微镜下分离面神经、术中保留腮腺导管,术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结果:采用改良显微镜下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肿物无复发、面瘫、涎腺漏、味觉出汗综合征等,疗效满意.结论:采用改良显微镜下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肿物,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通过4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手术方法简介,阐述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4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均取得近期良好疗效。结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0.5~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2例(10%);暂时性面瘫:A组1例(3.13%),B组3例(15%),均在15 d~6个月内恢复;味觉出汗综合征:A组0例(0%),B组2例(10%);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4例(2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可靠,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景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92-594
目的分析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尽可能保留腮腺功能,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我医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6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即在肿瘤包膜外0.5~1.0cm的腮腺组织内切除肿瘤,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l~5年,记录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例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腮腺功能是否完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能保存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有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 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2.0cm,均位于腮腺浅叶),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并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后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2.0cm)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区域性切除术和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占比、疾病复发总占比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以及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12.90%)低于对照组(58.06%),实验组神经损伤总体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复发总占比0与对照组(3.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4.
刘运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82-1984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临床手术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肿瘤和腮腺全切除术、肿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以及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组,各50例,手术后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治愈复发情况等相关项目.结果 150例腮腺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占84.66%,恶性肿瘤患者占15.34%.肿瘤切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74.00±12.54) min明显少于全切组(112.00±20.37) min和浅叶组患者(98.00±17.35) min,部分组患者的面部满意例数(48例)和腮腺保留功能情况(45例)显著优于另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3.3%)明显少于其余两组(1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和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的时间较短,治愈情况理想,可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同时术后的并发症少,在面部外观方面满意度高并且可以部分保留腮腺的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权 《安徽医药》2005,9(8):604-605
目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并与40例腮腺浅叶常规切除术相比较.结果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园  刘亚梅  冯大军 《安徽医药》2011,15(5):605-606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24例,在距肿瘤边界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随访1~4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并发症少,腺体功能良好。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体积较小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肿物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10年行腮腺肿物及局部切除术患者48例,1998~2004年行腮腺肿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腮腺肿物直径均小于3.5 cm,术后分析比较.结果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在面部外形满意度、暂时性面瘫、耳垂区麻木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涎瘘及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病变范围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相对于浅叶全部摘除有显著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赵宁 《哈尔滨医药》2003,23(4):84-85
腮腺部分切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腮腺肿瘤的术式之一 ,而腮腺浅叶摘除术是其中最常用的术式 ,该术式往往结扎腮腺主导管 ,结扎了主导管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 ,功能丧失 ,而保留主导管对术后剩余腺体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 77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采用了保留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 ,使之恢复腮腺分泌功能 ,防止出现腮腺区凹陷畸形 ,保证了病人的功能及外观效果。现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病例取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病人中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男性 39例 ,女性 38例 ,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观察我院1994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应用单纯肿瘤摘除术、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213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单纯肿瘤摘除术式与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术式:单纯肿瘤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只适宜切除包膜完整的浅表、细小良性肿瘤;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复发率低,但创伤大、并发症多,适宜切除无完整包膜或深叶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顺行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经顺行区域性切除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并发暂时性面瘫的8例,无永久性面瘫;Frey综合症4例;无腮腺瘘及皮下积液;面部无明显畸形;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顺行区域性切除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