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选择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9例咽旁间隙肿瘤作了回顾分析。术前32例病人作了针吸活检,50例作了CT检查;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手术,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在32例针吸活检病人中27例诊断正确,50例CT检查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见良性肿瘤72例(81%),恶性肿瘤17(19%),以混合瘤最为多见,共37例(42%)。结论显示针吸活检和CT对咽旁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十分重要,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咽旁肿瘤术的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16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93.7%。高分辨CT、MRI及彩色Doppler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经口径路切除4例;颈侧切开切除10例;颈外及下颌骨裂开1例;鼻侧切开连同上颌骨次全切除1例。结论:经口径路仅用于较小(小于3cm)的良性肿瘤切除;颈侧切开径路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安全有效的入路。  相似文献   

3.
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space,PPS)是位于咽后间隙两侧的潜在间隙,左右各一,形如倒置的锥形,上达颅底,下至舌骨大角,由厚筋膜层围成。咽旁间隙上界是颞骨的一小部分。其上内为起自翼内板至蝶骨棘的筋膜,该筋膜通过卵圆孔和棘孔的内侧,故...  相似文献   

4.
咽旁间隙肿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是位于咽两侧的漏斗状间隙,其位置深在,解剖毗邻关系复杂。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各异,故给及时诊治带来一定困难。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咽旁间隙肿瘤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咽旁间隙肿瘤较少见。我院 1985— 2 0 0 0年收治 6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 7例中 ,男 31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43岁。肿瘤性质 :良性 5 2例 (77.6 % ) ,恶性 15例 (2 2 .4% )。肿瘤来源 :涎腺组织 31例 (4 6 .2 % ) ,(涎腺混合瘤 2 4例 ,涎腺混合瘤恶变 7例 )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颈交感链 18例 ,(神经鞘膜瘤 14例 ,神经副节细胞瘤 4例 ) ,血管组织 8例 ,(颈动脉体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 ,其他组织 10例。1.2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 ,呛咳 ,耳部、颞部、咽部和颈部疼痛 ,鼻塞 ,呼吸不畅 ,声嘶 ,发音困难 ,耳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治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23例,涎腺混合瘤12例,神经纤维瘤5例,血管瘤4例,多形性腺瘤4例,脑膜瘤2例,2例恶性者分别于术后2年和2年3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发生迷走神经受损3例、舌下神经受损1例、术后出血2例、脑膜瘤复发1例.术前穿刺8例,2例与病理结果不符,1例为纤维组织,余5例为阳性.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6例,1例术后因呼吸困难急行气管切开.结论 术前的穿刺活检不为必须,良性肿瘤的可直接手术,疑为恶性肿瘤者,可在手术中冰冻切片.对于巨大、低位的咽旁肿瘤或经口进路者,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因咽侧壁水肿或术腔积血导致的呼吸梗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外周神经瘤居多,约占55.6%.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7年,术后复发4例,2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者分别死于手术后1年、3年.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未手术,分别死于化疗后2年、3.5年.余均治愈.结论: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认为经口径路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颈侧径路为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组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46岁。术前先行CT、MRI,必要时行血管造影综合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性质,指导手术入路。手术首先采用颈侧入路切除肿瘤侵及咽旁颢下区部分,必要时可延长为耳后c形切口或颈腮腺入路,恶性肿瘤同时纵形延长颈清扫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9年,复发5例,3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者分别死于术后3年、1年6个月,余均治愈。其中,并发声嘶3例,伸舌偏斜2例,Horner综合征5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对咽旁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颈部咽旁间隙肿物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对1980年2月至2006年2月间有随访资料的住院治疗的咽旁间隙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2例皆为恶性混合瘤)。组织病理类型中,最多为腮裂囊肿28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癌7例,混合瘤5例,血管瘤5例,淋巴管瘤2例,脂肪瘤1例,恶性混合瘤2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位置深在、特殊,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深而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 ,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 0 .5 % [1] ,术前多缺乏病理性诊断 ,且肿瘤病理类型繁杂多样 ,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和特殊性。现对近 1a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2 4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0~ 6 3岁 , x±s(39± 5 )岁。以口内或颈部包块就诊 19例。吞咽不适、咽部异物感或吞咽阻挡感 14例 ,咽部疼痛 6例 ,语言含糊不清 6例 ,鼻塞 7例 ,声嘶呛咳 3例 ,呼吸不畅…  相似文献   

14.
李少华 《广东医学》1999,(4):304-305
目的 讨论咽旁间隙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 4 4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结果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 ,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 ,约占 61%。高分辨CT及MRI对诊断和选择手术径路有重要作用。结论 手术治疗方法中经颈入路是一种安全 ,彻底切除咽旁间隙原发肿瘤的最好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点,包括诊断、病理、治疗选择和疾病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11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18例患者手术路径包括:经颈侧入路96例,经颈-下颌骨裂开入路9例,内径辅助下经鼻入路7例,经口入路6例,经颈-腮腺入路3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占85.6%,恶性占14.4%;(3)11.9%(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声嘶最常见。118例患者随访6个月~8年,2例失访,101例良性肿瘤中3例出现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17例恶性肿瘤在术后均采用综合治疗,其中2例失访,2例术后1年内因复发而死亡,其余无复发。结论咽旁间隙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具有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12例报告朱旭东1席建设2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不常见。现将我院1984~1994年间收治12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0月~70岁;病程5个月至10年。肿瘤位于咽后侧壁5例;突出于颈部下颌区2...  相似文献   

17.
咽旁间隙肿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3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9例,除1例神经胶质瘤患儿出院随访外,均治愈。恶性肿瘤4例,1例放弃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恶性多形性腺瘤,治愈。1例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身体状况良好。术后并发口角偏斜3例,腮腺瘘1例,周围性面瘫1例,声嘶1例,Homer氏综合征1例,张口受限2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多,其次为神经鞘瘤。CT,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颈侧切开为其主要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选择,对收治的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咽旁肿瘤较大、颈内动静脉受压、包裹情况不明者以颌下入路为主;肿瘤较小、边界清楚、口咽壁较明显者以经口入路为主。认为,咽旁间隙的肿瘤以良性多发,CT、MRI、B超对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性质及周围的毗邻关系均有清晰提示,可指导医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咽旁间隙肿瘤深在,隐蔽,早期难以发现,待患者以包块等相应症状就诊时,肿瘤体已经比较大[1],加之该间隙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手术后护理很重要.我院自2008~2010年收治咽旁肿瘤患者20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诊治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89例。术前为32例患者行针吸活检术,50例行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腮腺入路29例,经颈入路45例,经颈-下颌骨外旋入路15例,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针吸活检32例中27例诊断正确,CT检查50例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良性肿瘤72例(81例),以恶性肿瘤、混合瘤多见37(42%)。良性肿瘤术后10例复发(14%),恶良肿瘤12例复发或转移(74%)。结论:术前针吸活检和CT检查对诊断咽旁肿瘤有意义,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