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部分冠状静脉动脉化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但晚期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冠状动脉远端直径明显变细,血管内膜不光滑,流出阻力高,冠脉搭桥术后极易再堵塞并因此造成围术期心肌梗死。以往对于这类病人多采用冠脉搭桥加激光打孔术或单独行激光打孔术,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825例,其中单纯CABG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双乳内动脉序贯旁路移植加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CVBG)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8例有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CVBG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6.1±6.2岁;行非体外循环双乳内动脉序贯旁路移植加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对照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5.9±5.7岁;仅行双乳内动脉序贯旁路移植,但对右冠状动脉系统未做处理。术中采用血流量仪测量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并对两组移植血管支数、气管内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心肌核素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均无脑部、胸骨和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CVBG组移植血管支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1支vs.2.2±1.6支,P〈0.05)。CVBG组乳内动脉主干(81.5±32.7ml/min vs.76.8±28.4ml/min)、左乳内动脉主干(32.5±18.8ml/min vs.28.1±16.7ml/min)和右乳内动脉主干血流量(39.6±19.0ml/min vs.35.9±18.3ml/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8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55个月(37.4±9.8个月)。CVBG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对照组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有下壁心肌缺血,ST-T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肌核素扫描显示:CVBG组患者下壁心肌血液供应明显改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动脉化后的冠状静脉内有血流通过。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乳内动脉序贯旁路移植加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是可行的,术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为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旁路移植对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将16头实验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前降支慢性缺血动物模型4周后,将实验组动物进行乳内动脉-心大静脉吻合,并结扎心大静脉近心端,造成冠状静脉的逆向灌注模型。8周后进行冠脉造影、心脏ECT、心脏彩超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动物旁路血管通畅。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收缩期末左室内径(LVDS)、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DD)小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较对照组厚。心肌灌注显像示无明显缺血,组织病理学示心肌无缺血坏死。结论逆向冠状静脉旁路移植可以为缺血心脏提供足够的血供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7.
曹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动脉血管作为移植血管材料有其自身优势,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自体大隐静脉仍然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然而静脉移植后10年闭塞率高达50%余通畅的移植静脉也常有严重的病变,移植静脉的远期通畅率低已成为CABG疗效的瓶颈,新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移植静脉再狭窄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和病理发展过程,研究者均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外支架、静脉保存液改进和基因治疗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基因治疗移植静脉再狭窄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和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后关节囊压力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囊内压力与股骨头血供的关系,方法:测定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囊内压力变化,运用髓内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关节囊压力增高时股骨头血供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囊压力在骨折后明显升高,其中髋关节在伸直内旋位时压力升高最明显,屈曲50度时压力下降,外旋位与中立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血管造影显示关节囊压力升高会影响股骨头的动脉灌注和静脉的回流。结论: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可能加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的损害,导致不良的预后,髋关节囊内压力升高是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治疗心功能低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 103例行TMLR的冠心病患者,根据TMLR术前心功能情况和是否做过CABG,分为3组.心功能低下组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二次手术组9例,CABG术后行TMLR;对照组83例,LVEF正常. 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行TMLR.术中采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营造透壁性孔道.观察术后早期患者临床情况,随访心绞痛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心功能低下组和二次手术组术后心功能低下、心肌梗死、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3组患者术后心绞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F较术前增高(P<0.05). 结论 TMLR治疗心功能低下和CABG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降低心功能低下和CABG后患者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11.
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机制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机制的研究与进展。方法查阅有关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迷宫式途径”和“瓣膜失效途径”两种理论。结论逆行血供皮瓣中静脉逆流的“迷宫式途径”和“瓣膜失效途径”是共同存在、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使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54例(大隐静脉桥组);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的患者21例(乳内动脉桥组)。于2013年11月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近期心绞痛复发率、近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等。结果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总生存率稍高于大隐静脉桥组(100.0%vs.83.3%),但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部分患者复查CTA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桥组患者(n=39)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发生明显栓塞,而乳内动脉桥患者(n=18)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有明显显影,保持通畅(P0.00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术过程中,与大隐静脉桥相比,使用乳内动脉桥可以明显提高中远期桥血管和心中静脉的通畅率,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CPB)旁路洗入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CABG的患者40例,年龄50 ~ 64岁,体重53~9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开始即刻通过体外循环机洗入1.0% ~2.0%七氟醚,持续到CPB结束,C组不给予七氟醚.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术后6 h(T1)、12 h(T2)及24 h(T3)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于主动脉阻断前和CPB结束时取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S组T2和T3时血浆cTnI浓度,CPB结束时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降低(P<0.05),血浆CK-MB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 CPB旁路洗入七氟醚可减轻CABG术患者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其中男113列,女59例;年龄41~7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对移植心脏远期冠状血管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为供者和受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假手术对照组、立即移植组、供心缺血3h移植组和缺血6h移植组。每组术后均用环孢素A(CsA)灌胃20d,抗排斥反应。20d时,取出供心,观察心脏冠状血管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心脏和立即移植组的供心冠状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均无明显损害;随着供心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后冠脉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缺血6h移植组供心冠状血管内膜超微结构改变非常明显。结论 供心缺血可导致移植后冠状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脏移植术后冠状血管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3mg·kg-1·d-1)的PIO或盐水灌胃,1周后行自体右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术,术后持续给药2、4周后取静脉旁路血管.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内膜增厚情况,westernbolt检测ERK1/2激活情况.体外培养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IO明显减少术后2周[(8.56±1.64)μm对(25.44±0.89) μm,P<0.01]和4周[(10.51 ±1.47) μm对(35.69±1.07) μm,P<0.01]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厚度,抑制ERK1/2活性.PIO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PIO能有效抑制静脉旁路血管术后内膜增生,可能与其下调ERK1/2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移植血管血流量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MI)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采集2010年1~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连续58例因冠心病接受单纯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左乳内动脉(I,IMA)吻合于左前降支(I.AD),其他靶血管则以大隐静脉(SV)作为旁路移植血管,在关胸前循环状态稳定条件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各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并计算移植血管总血流量。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围手术期MI,将患者分成两组:MI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7.4±10.3岁;非MI组,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63.3±9.9岁。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MI组与非MI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44±59.6rainVS.183.4±32.4min,t=1.69l,P=0.096)。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数量(3.00±1.oo支VS.2.96±0.78支,t=0.154,P=0.878)、LIMA-LAD移植血管血流量(15.40±)1.37mi/minVS.16.50±10.83mJ/min,f=0.301,P=0.7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1.03土19.50ml/minVS.64.09±32.44ml/min,t=2.254,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8.5ml/min为发生MI的危险因素EoR:4.706,95%CI(1.099,20.147)]。结论移植血管总血流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ABG后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总血流量〈48.5ml/min的患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MI的概率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76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年,加重2d余入院。患者反复发作胸痛,多在劳累后发作,呈心前区压榨感,发作时伴大汗淋漓,无放射痛,持续数分钟即好转。因胸痛晕厥1次,来我院就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病程不详。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心肌桥呈80%~90%狭窄(图1),长度约2.7cm(图2),其余冠状动脉正常。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