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脾胃升降相合有赖肝气疏泄正常。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精神紧张可改变肠道的消化间期动力(MMC),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丸加减联合心理疗法对大学生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逍遥丸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4周;对照组30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次,3次/天,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观察大便性状评分,腹部综合征状等级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2个月在改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逍遥丸加减联合心理疗法能较好的改善大学生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嫄  张春艳  何昕  龚枚 《新中医》2013,(11):117-1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紊乱性疾病,是一组以包括腹痛、腹胀、不适、大便习惯改变为临床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其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罗马II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能定型。目前认为IBS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炎症、免疫、激素、脑肠调控异常、精神心理等。现代医学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大多通过止泻、镇静、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肝郁证是其最常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肠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3%和5.6%。本病虽呈良性过程,但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笔者在导师甘爱萍教授的指导下,采用肠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施晓萍  顾勤 《环球中医药》2013,(12):948-95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检索了近5年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发现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目前中医药不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作用机制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治疗及作用机制等作一概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中医中药的进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庄肃 《四川中医》2004,22(7):50-5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本文采用越鞠丸为基础方,辨证分型,临证加味,治疗门诊病人32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7.5%。  相似文献   

9.
唐芳  李学军  裴蓓 《光明中医》2023,(21):4195-4198
目的 探究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自拟畅中固肠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IBS-QOL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燕  李兴广 《世界中医药》2009,4(6):304-306
脑-肠互动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肝郁脾虚是涉及肝脾二脏最常见的中医病机和临床证候,二者分属中西医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本文以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从脑-肠互动角度探讨了肝郁脾虚的病理实质。中医学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渐虚,肝脾不调的病机观点和现代医学脑-肠轴学说及脑-肠互动机制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两者间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客观的、量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康复门诊患者,筛选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及洛哌丁胺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3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Fp及Fp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复发率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较匹维溴铵及洛哌丁胺治疗差异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1)和枳实总黄酮组(3 g·kg-1),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刺激加慢性束缚夹尾的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模型,观察第0,7,14,21,28天不同阶段大鼠的体质量、排便数、敞箱运动、内脏敏感性、糖水消耗量水平变化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结、盲肠组织中肥大细胞(MC)数目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行为学及内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表现为应激21 d,体质量增长缓慢,排便数逐渐增加,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第7,14,21,28 d排便数均高于相应阶段的正常对照组;糖水吸收量在不同阶段有波动,但模型复制21 d后,模型组、得舒特组、枳实总黄酮组大鼠蔗糖偏嗜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内脏敏感性显著增加。给药治疗1周后,枳实总黄酮组和得舒特组大鼠排便数减少、糖水消耗量增加、活动增加、内脏敏感性降低;枳实总黄酮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清NO的含量,并且减少模型大鼠结盲肠组织MC的数目。结论 枳实总黄酮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分型[1]。笔者跟从导师于2009年12月~2010年4月收集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属肝郁脾虚证患者47例,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获得满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关键是心神失调、气机紊乱、肠腑失司。本文通过对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睥疏肝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曲美布汀片和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方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85.00%,组问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及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食后腹胀外,其余次要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积分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口苦口黏、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烦躁易急等次要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敦煌葆元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敦煌葆元汤水煎剂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痛泻要方水煎剂口服,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愈显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愈显率为30%,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侯总积分,消除或改善大便泄泻、腹痛、胸胁胀满、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嗳气、抑郁烦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敦煌葆元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红四君汤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共1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柴红四君汤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与柴红四君汤每日1剂,对照组与匹维溴铵每次50mg,3次/d,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25%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各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胁胀、烦躁易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便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红四君汤对肝郁脾虚型IBS有较高的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胁胀、烦躁易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我院2011年至2012年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痛泻药方颗粒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口服得舒特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康复54例,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康复42例,总有效率为72%,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发现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明显的优于采用得舒特片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选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并热敏灸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符合条件的5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针刺并热敏灸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痛泻要方煎剂口服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8周进行随访.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联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曲美布汀和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每日的大便次数、形态、质地和腹痛、腹胀等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定其疗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并记录2组患者在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5例因采用其他方法治疗予以剔除,余37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83.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62%;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HAMD及HAMA的总得分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美布汀联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负性情绪,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