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驚風”首見于宋代医籍中,但包括很多發搐的疾病。据幼幼集成引喻嘉言曰:“徒据小儿八歲以前,無伤寒之說,而立驚風一門……”,可見当时把小儿發热,發搐的疾病都列在驚風之內。后經医家研究將驚風分为“急驚風”“慢驚風”兩大类,各有不同臨床特征,但也有共同的“驚風”八候:(一)搐(臂肘搐縮),(二)搦(十指开合),(三)掣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以肺、心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和紫绀,胸闷或窒息感,并有咳嗽、咯血、咳出紫黑色或大量泡沫样血痰等。这些症状往往表现在中医所说的哮、喘、咳嗽、咳血等病症中,与痰热、寒湿所致“肺失清肃”等有关。治疗这些病症,临床除认真辨证施治外,辨证施护也相当重要,即有助于疾病的消除,身体的康复。今不揣浅陋,将本院对“肺心病”辨证施护为主的作法及体会简述如下:一、“肺心病”辨证分型的护理(一)热痰型: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高热者,针刺双曲池穴,进针1寸,留针15分钟或少商穴放血。2.观察痰的性质:一般认为黄色痰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绿痰提示绿脓杆菌感  相似文献   

3.
溫病之名,首见于內經,六元正紀大论有:“厉大至,民善暴死,”和“温厉大行,远近成若,”等語,是指出溫病多以急性發作和有傳染性的。陰陽应象大論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溫。”金匱真言論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热論篇有:“凡病伤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溫,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又有:“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是指出溫病的类属和其發病季節。評热论篇有:“有病溫者,汗出(?)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論疾  相似文献   

4.
朱顏 《中国中药杂志》1959,5(6):265-265
<正> 中暑是一种由高热环境引起的病症,容易發生于夏天气候炎热的季节,特别是温度和湿度都高的天气。社国医学关于中暑的記载,最早見于黄帝内經,例如:“因于暑、汗、煩则喘喝,靜則多言”(素問生气通天论),“夏伤于暑”(同上)“,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热論)等等。尔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又有“中(日曷)”、“中热”等名称。明朝万历年間(公元16世耙)張鳳逵写了一部防始中暑的专书,叫“伤暑全書”,論述了“暑症”、“暑厥”、  相似文献   

5.
“寒以除热”,这是一般热性病的“正治”。但有个別發热病例,用苦寒、甘寒之方不效,转而用甘温之剂,反而發揮除热作用,因而前人称这种治热方法为“甘温除热”。明确指出“溫(主要指甘温药)能除大热”,其说始于李东垣,李氏所創制之补中益气湯,就是甘温除热一法中有代表性的方剂。不过李氏这种創造,仍然是  相似文献   

6.
去年本省中医進修学校第三期同学在我院实習时,交流过很多臨床經驗,“羊毛疗”挑刺法是其中之一,为了挖掘和發揚祖國医学,吸取民間有效經驗,特將这一療法結合臨床上应用一例报導如下,以供研究参考。本症多为感冒誘發,或暴热飲冷而作。多發生于夏秋季節。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出血蒙医称“萨病”。蒙医对“萨病”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四部医典》中就有对本病的病因、分类、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记载,并论述“萨病”有火(热)、水(寒)性萨病之别。而病症以突然半身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哭笑等异常症状为主。治疗方面也有内服药、熏药、外用洗药,年过60岁病者治疗难等记载。在《兰塔布》中,根据病情对“萨病”进一步论述分为五种:火、水、气、土、空间型等萨病记载。蒙医对火(热)、水(寒)型萨病有火(热)型萨病为右侧瘫痪、水型萨病为左侧瘫痪之说。火(热)型萨病突然发病,瘫痪、疼痛部位右侧为主,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8.
臨床辨证治療纲要之十三辨証要約: 1.四肢肢末寒冷謂之“厥”;手至肘关節上下,脚至膝关節上下触之皆冷謂之“厥逆”。 2.素問厥論篇曰:“陽气衰于下,則为寒厥;陰气衰于下,則为热厥。”故“厥逆”应分寒热兩大綱。  相似文献   

9.
以圆运动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学辨证思想探讨干燥综合征“不圆”的病机特点及“复圆法”的治疗思路。干燥综合征既有外邪之燥,又有内生之燥,病机及病理产物复杂。本文以圆运动理论统领多辨证体系,讨论其“不圆”之病机,从本质上认识干燥综合征。以脏腑之不圆明病位,其中脾胃中土之不圆为疾病发生发展之根本,又以戊土之不降为主要环节;以气血津液之不圆明物质基础,津液之不圆为疾病轻浅时期,气血之不圆为进展时期,气之不圆者多因金气不降所致气滞为主,血之不圆者多因坎阳不温所致血瘀为主;以三焦之不圆明趋势及不同部位病理产物,而不同的病位及病理产物的差异实则为人体自身之不足之处,上焦不圆为主者多燥、郁,中焦不圆为主者多湿、热,下焦不圆为主者多虚、瘀。确立复圆之基本原则,即斡旋中土复中气之圆、升降并用复气血津液之圆,包括津血、津气及津液之小圆运动、温清并用复三焦之圆,为临床辨治燥痹及类似涉及多脏腑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藥酒的啓源在介紹藥酒的啓源以前,首先必须談談酒的發明,酒的發明在歴史上來說,要以我國为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学文献中,已有關于酒的記載,如“黄帝內經太素”“知官能”里說“与古聖人,作湯液醪醴”这里所說的上古可能接近原始時代了;所謂聖人,应是歷史上廣大劳動人民壘積經驗的功績。在“江純酒誥”里說:“酒之所兴,肇自漢皇,成之帝女,一日杜康”。由于酒發明这样早,所以藥酒的啓源也很早。据“周礼”“天官酒正”里說“辨四飲之物,二日医。据徐灏的說文解字笺注說:“医本酒名,故从酉,殹  相似文献   

11.
张慧  金光亮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1-723
情志相关病症是指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既包括情志心理因素所致的以神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又包括情志心理因素所致的以形体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精神类疾病、心身疾病等.我国历代医家均有对情志相关病症的研究,而以清朝为鼎盛时期,故而深入探讨清朝时期医家对情志相关病症的研究,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为现代临床研究提供宝贵借鉴,成为中医研究情志相关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第五章病能第一节病能的含义人体每一疾病的發生,都必定有其致病的因素。当机体感受病因刺激而致病之后,必定会引起陰陽失調,从而呈現一系列臨床症候。对于这一过程,内经上叫做病能。由此我們可以認为“病能”的涵义,实际上是包括了疾病的發病原因,病邪的性質,病理的变化和轉归,以及在疾病發展过程中所呈現一系列症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临床中所常見的重要疾病。其發病机理,经苏联医学家們的研究,建立了高血压病腦皮層关系的学说。确定了高血压病是一种中枢神經系統的原發性疾病。从而給本病治疗和預防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祖国医学记載有“肝气”、“肝風”、“中風”等一类的病  相似文献   

14.
在正確貫徹党的中医政策下,發掘中中葯資源,擴大中药効用,是其中主題部分,而調查研究葯材產銷情况,尤为重要环節之一。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干葯雨医帥于1952年旋滇期間,曾就当地葯材產銷具体資料編寫“云南葯產誌”一稿,凡30万言,久未發表。現因事实需要,先把原稿第一章——“云南葯產概述”改用今題在本刊披露,以供各方参閱。  相似文献   

15.
甲、(?)关节結核的最早記載及元明时代对此症的療法(一) 附骨疽、冷性膿腫(隋唐文献) 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方書記錄着髖膝部结核的疾患。当时的名称是附骨疽,亦名随骨疽。像巢元方諸病源候总論里面,就敍述这种病易見於鼠蹊、髖骨和腿膝之間。就髖关節結核來說,其發病最早的部位是髖臼的上部及股骨頸的下半部靠身骨骺部分。这和巢氏病源所說的“好發於大節解間”的話是符合的。这类慢性膿瘍在性别和年齡上对於發病的关系,巢氏病源也有論及,如:  相似文献   

16.
眩晕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是以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摇摆等运动幻觉为主诉的一种病症。中医药在防治中老年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试从以下几方面略谈体会。1 重病机 ,辨病位 ,治宜消补历代医家关于因虚致眩的论述有很多 ,如 :张介宾指出 ,“眩运 (运通晕 )一证虚者居其八九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探讨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针灸病谱。同时对2015-2019年(A组)与1978-2005年(B组)、1949-2005年(C组)文献进行比较,总结针灸疗法的适宜病症。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共32 011篇,包含377种病症,以神经内科(9384篇)、骨伤科(7765篇)、消化内科(3529篇)、妇产科(2283篇)病症为多,消化内科(52种)、神经内科(47种)、五官科(47种)和妇产科(42种)的疾病种类较多。近5年针灸疗法的一级适宜病症为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失眠症、便秘、脑血管病;二级适宜病症为面神经炎、肩痛、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吞咽障碍、痛经、抑郁症;四级适宜病症为哮喘、尿潴留、脑性瘫痪、高血压、痴呆、放化疗不良反应、不孕、变应性鼻炎、眩晕、肩手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疼痛、呃逆、腹泻、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结论:近5年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以神经内科、骨伤科为多,针灸治疗疾病文献的观察对象由以症状为主转化为以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 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电针“曲池”“上巨虚”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P<0.05),而电针“天枢”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1),电针“大肠俞”只有在正常及心得安所造成的胃运动兴奋状态下,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5),其他状态无明显方向倾向.结论 腹部和四肢单穴对胃运动的调节很可能具有定向效应的特征,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内脏器官的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2001,(3)
新手穴诊病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石,交融西医观点于一体的新颖手诊方法。该法无需任何医疗器械,手穴“望诊、触诊、压诊”数分钟便基本能概知人体健康状况。它率先运用中医阴阳学说,分析手穴病理反应,判断脏器疾病的阴阳属性,并以“左右手分别反映父母家属系遗传性疾病”的崭新观点,筛选先天或后天、原发或继发病症,使防病、治病更具针对性。新手穴诊病法的另一特色是根据五手指关节横纹与五脏逐一对应的规律整体分析,对诸多病症进行鉴别诊断,方法独特。例如,高血糖是以中焦 (食指 )胃热性为主而得,还是以上焦 (无名指 )肺燥性…  相似文献   

20.
(一) 祖国医学对于热性病症的认识很早,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古代对急性发热病症统称之为“伤寒”(广义的);从病因、症状的分类,又有各种热性病的病名,如温病和伤寒(狭义的)等等。病名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中医病名更具有概括的意义。“温病”虽然在难经中属于广义伤寒下的一种病症,但从历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来看,同样地,它也是包含很多种热性病的总称,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就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